第五百四十章 谈心
第五百四十章 谈心 (第2/2页)但不需要阻止和干预,辽国就像是一片厚重的乌云,压在北境的上方太久,所有人都需要喘一口气了。
今夜喝了不少酒的顾怀正在院子里独坐散着酒气,再度履行起亲卫职责的赵裕按着腰刀站在远处,月明星稀的夜色下,一阵脚步声慢慢响起,越来越近。
同样有些酒意的卢何坐在一旁,叹道:“老夫实在没想到还能看到这么一天。”
“听起来卢老您当初对我实在没什么信心。”顾怀笑了一声。
“现在倒回去想想,当初那个烂摊子,无论是谁,恐怕都不会认为局势能好得起来,”卢何说,“我当时结庐隐居,说是对朝堂失了信心,才想回乡教书育人,可仔细想想,又何尝不是对这天下持着悲观态度,认为辽国南下灭魏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终究是好了起来,说明不过事在人为罢了。”
“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可实际做起来有多难,怕是这世上没人能比你更清楚了。”
顾怀失笑道:“其实好像也没那么难...”
“不难?你当初接手北境的时候,大魏是个什么模样?两浙叛乱刚刚平定,西北边患未解,西南人心浮动,辽国国力军力天下无双,整个北境都是个烂摊子,无论是魏人还是辽人,都不觉得辽国南下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卢何说道,“你那时候若是在朝堂上说一句,三五年内大魏便可北伐,收复幽燕,所有人都只会当你失心疯罢了。”
顾怀放下茶杯,有些意外:“我怎么觉得...卢老您是在夸我?”
“我的确是在夸你,因为这条路很曲折,但你终究是走了过来,只是回头看一看,难免会让人有些想要叹息一声--因为天下人不见得会感激你。”
“什么意思?”
“或许你已经发现了,随着北境逐渐安定,魏辽国力对比彻底改变,许多人的心思都浮动了起来,”卢何说,“朝中已经有人嚷嚷着让你‘还政于朝’,更有甚者对你这几年的功绩避而不谈,只一味鼓噪你手握边军,权力太大,要削藩。”
“我当然猜到他们会这么做,这世上总有人会以最阴暗的方式去猜测别人的心思,”顾怀说道,“在他们看来,我立的功劳是一码事,但带着天子来北境,对辽开战又是另一码事,事情办好了不意味着我就是忠臣,但权柄越来越大就一定是奸臣。”
“你好像并不在意这些。”
“因为很久以前我就意识到要做事的话,就不能在乎太多人的看法,想要哄好所有人,是不可能的,”顾怀顿了顿,“到底是忠臣奸臣,就留给后世评说好了--更何况现在仗都还没打完。”
“你之前曾提过想要迁都。”
“不能再蜗居于南方了,京城躲在南边,只会让人忘记北边的领土,还有悬在脑袋上的那把刀,不迁都的话,魏辽之间的国战永远没有结尾,我刚刚步入朝中时就发现,其实大魏的窝囊气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天子与朝堂诸公,在他们看来日子只要能勉强过下去就行了,这样的人掌权,能往北打才是怪事。”
“可你有没有想过,挟大胜之势而迁都的确可以扭转大魏由上而下的颓靡风气,但也有可能,让他们联想到更多?”卢何沉默片刻,说道,“我不相信你没有听过那些风声,或者说,你的确就是那么想的?”
顾怀放下茶杯,定定地看着卢何,许久后才说道:“这是一场先生与学生之间的谈心,还是一位老臣在诘问藩王?”
“谈心,大概。”
“我没有那种心思。”
“但很多人都有了那种心思,很多人,”卢何说,“幕府官吏,边境将领,北境的万民,你猜不到老夫到底听过多少风声,看过多少折子,上面都在等待你那一句话,朝堂诸公对你这般警惕,也不是全无道理。”
他停顿片刻,问道:“如果,如果天子禅位,你会接受么?”
“在辽国灭亡之前,不会。”
卢何缓缓点头,他额头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一些,这大概便是这位老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思考的事情,而现在得到了准确的答复,也终于可以让他安心了。
“那就够了,”他说,“足够了。”
“我至今还记得卢老你来到幕府时说的那句话,”顾怀叹道,“您让我跟着你学一学做人的道理,现在倒回去看,也许你从那时候就开始在预防今天这种事情的发生了?”
“我的确想过阻止那一幕的到来,但后来才发现,有些事情就像浪潮,不是挡在前面,就可以避免的。”
卢何站起身子,问道:“什么时候去京城?”
“再等两天便出巡吧,这一趟再好好看一看河北,入京和京城里那些大人物们谈一谈迁都的事情,等着北边的事情水落石出,然后就是灭辽了。”
“灭辽么?”卢何轻轻点头,隐入夜色,“真希望那一天能快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