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落伍的装甲战术
第三十五章|落伍的装甲战术 (第2/2页)“老师!等等!”
等下课以后商克找到了教授,向他索要两大流派的战术草案。
这种粗糙不完善的东西没什么可藏着掖着的,况且本来就会作为以后讨论课的内容,因此商克很顺利的就拿到了一本小册子。
他发现本国陆军争执不下的两个流派其实就是步兵战车派和骑兵战车派。
前者将坦克视作可以移动的火力点,坚持步兵至上,主张让坦克作为步兵部队进攻时的支援兵器。
后者将坦克视作具备强大攻击力的机动力量,因而是骑兵的上位替代,主张让坦克集群寻机突袭薄弱之处。
商克返回宿舍后仔细看完了小册子,评价道:“非常好,全错。”
不论是步兵战车流派还是骑兵战车流派,坦克的设计思路和运用思路都会逐渐向历史上大战初期的苏军和法军那样演化。
集中运用快速骑兵坦克(BT-7或索玛S-35),缺乏步兵配合,即使达成突破也无法巩固成果。
分散运用慢速步兵坦克(T-35或雷诺R-35),缺乏机动性,遇到积极主动的敌人就会焦头烂额。
只能说不愧是新生兵种,探索阶段想找对门路真不容易。
原位面历史上,大战初期这么多列强只有德军选对了发展路线。
装甲部队的运用方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后世网络上最喜欢争论的军事常识之一,时常与闪电战一起被神话,让人云里雾里。
然而,其实质根本没有那么玄乎,一切围绕两大核心就是正确的思路。
第一条原则:坦克拥有无与伦比的突破能力,地位超然,但没有步兵部队配合的坦克部队是脆弱的。
第二条原则:集中运用坦克进攻时,其它兵种应该优先配合坦克部队。
凡事要抓主要矛盾,只要依照两大原则发展下去,成果肯定八九不离十。
既然坦克要跟步兵配合作战才能发挥最大威力,那么怎样让步兵跟上坦克?
最佳解决办法是让步兵乘车走,乘坐卡车和装甲运兵车,如此便进行了摩托化和机械化。当然还有一种凑合的办法,就是让步兵外挂搭乘在坦克上。
如此继续发展下去,侦察兵、工兵、炮兵也会自然而然的进行机械化,出现装甲侦察车、装甲架桥车、自行榴弹炮、自行高射炮等等。
大方向对了,后续偏也偏不到哪去。
在〈坦克!前进!〉一书中曾记载道:「尽管投入了三百辆坦克,但攻击失败了,己方损失相当惨重,缺乏掷弹兵造成了痛苦的恶果。」
装甲兵的强弱决定一支军队的上限,而步兵的强弱则决定一支军队的下限。
意识到情况不容乐观,商克决定自己来当引路人,争取在短训班就读期间撰写正确的装甲部队建设思路。
在思考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个趣事。
不知道这个位面的德国人还会不会像历史上一样选对思路,曼不群、古不帅、隆不在、莫不攻现在正在做什么?
还有德国人的老冤家俄国人,因为与原位面大相径庭,军官团肯定也截然不同,三驾马车还会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