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盛唐的“颠张醉素”
第二十二章 盛唐的“颠张醉素” (第2/2页)张旭与怀素并称“草书双峰”,其艺术的突破,为后世书法的抒情写意,文人艺术追求的“意趣”开辟了道路。
张旭的书法不仅是技艺的巅峰,更是唐代文化开放、个性张扬的缩影。他的狂草将从“实用书写升华为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
张旭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辞世,享年七十五。
——————
怀素(约737年—799年),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今永州)人,是中国书法史上传奇色彩的草书大师之一。
他以狂草闻名,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其书法风格奔放恣肆、气韵生动,对后世影响深远。
怀素自幼出家为僧,法号怀素。虽为佛门中人,却以嗜酒、豪放闻名,常于酒酣耳热之际挥毫泼墨,故有“醉僧”“狂僧”之称。
他的书法天赋极高,早年因家贫无纸练字,他就用芭蕉叶、木板、盘盂代纸,甚至将漆盘写穿,足见其勤学苦练之态。
怀素的草书以“狂”著称,线条如骤雨旋风,连绵不绝,笔势跌宕起伏,充满节奏感。他打破传统楷书的拘束,追求情感的自由表达,形成了独特的“狂草”风格。
代表作《自叙帖》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全篇一气呵成,气势恢宏,堪称草书艺术的极致。
怀素自幼学习王羲之、张芝等前贤,后受张旭狂草启发,但不是止步模仿。他将禅宗思想融入书法,主张“心手相师”,强调创作时的直觉与忘我状态,开创了更具个人特色的艺术境界。
代表作《自叙帖》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是怀素自述学书经历的长卷,笔法狂放,章法错落有致。
《苦笋帖》现藏上海博物馆,仅14字,却以简练线条展现枯润对比,禅意盎然。
《食鱼帖》幽默诙谐,记录他向友人讨鱼吃的趣事,字迹洒脱,充满生活气息。
《小草千字文》(又称《千金帖》),是他晚年的作品,褪去了狂放,归于平淡,体现“人书俱老”的境界。
怀素的狂草打破了唐代楷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书法艺术注入了更多的情感与个性。
宋代黄庭坚赞其“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明代董其昌称其“以狂继颠(张旭)”。
他的作品不仅影响了后世的书家,如祝允明、徐渭,更成为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象征。时至今日,怀素仍被视为中国草书艺术的巅峰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