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萧翼为唐太宗诓兰亭
第十八章 萧翼为唐太宗诓兰亭 (第1/2页)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山阴永欣寺。
他选择太阳快落山时进寺,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
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
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
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快哉!”
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
引灯长叙,竟类知己。辩才留他住宿喝酒。
酒热耳酣之时,二人分韵赋诗为乐,辨才摸了一个“来”字韵,于是吟出一首:
《设缸面酒款萧翼,探得来字》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缸面酒”,即初熟酒。
诗的大意是:新朋友来自万里之外,打开一缸初酝美酒热情招待。
清寂的寺院中,我们披星戴月,在云雾缭绕的山林里漫步。
深夜里孤独的琴声寄寓着友情,疾风中飞过悲鸣的大雁。
如果不是你有精辟的谈吐和学识,谁还能照亮我这形如死灰之心。
描述了初次酿酒,并邀请朋友来品尝的场景。作者以开缸酿酒为象征,表达了对新知识和经验的渴望。同时,通过描绘夜晚的寂静和孤独,以及思绪万千的孤琴和飘动的旅雁,表达了情感的忧郁和困惑。
最后两句则表达出作者寄望于,能够有人能够帮助他解开困惑苦闷,照亮心灵。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才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仰慕萧翼的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散了。
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此,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谈。
闲谈时,萧翼对辩才:“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