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走到隋朝的智永
第十七章 走到隋朝的智永 (第2/2页)智永继承了祖辈学书锲而不舍的精神,有“退笔成冢”之说。
智永每日深居简出,专心习字。笔头写秃了就退下丢进簏子(用竹篾或藤条编的废纸筐)里。日积月累,退笔竟然积下十大簏子。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深坑,将这些笔头掩埋其中,上砌坟冢,名之曰“退笔冢”。
求他字的人太多,把木质门槛磨破,便把门槛包成铁质的,称“铁门槛”。
《兰亭集序》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到传智永这里,智永和尚寂圆后传给他的徒弟辩才和尚,辩才紧紧捂藏住。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唐国公李渊趁势在晋阳起兵,于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太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酷爱书法,他的字也写得浑雄俊美。他因得不到《兰亭序》而成为憾事。
他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集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僧下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
唐太宗对《兰亭集序》朝思暮想。又派人来询问该物件的下落,辩才和尚矢口否认《兰亭集序》在此,并马上把物件藏于寺院的房梁上。
唐太宗得知《兰亭集序》在辩才和尚手中心更痒,与大臣们商议。
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
尚书仆射房玄龄说只能智取。
他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
唐太宗派监察御史萧翼执行这项任务。
萧翼,本名世翼,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去“世”字。他奉命取王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辨才。
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