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北朝雄健的魏碑(一)
第十六章 北朝雄健的魏碑(一) (第2/2页)《张黑女墓志》以方笔为主,兼以圆转,虽属正书,行笔却不像唐楷死板缺少变化,笔法中锋与侧缝兼用,刚柔相济。
结字微扁,体含动势。既承北魏神韵,又开唐楷法则;既有北碑俊迈之气,又含南帖温文尔雅,堪称北碑之佼佼者,是魏墓志的代表作。
——————————
第三:雄浑大气《郑文公碑》
《郑文公碑》,又称《郑羲碑》,分为上、下两碑,故又称《郑羲上下碑》。
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
传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于永平四年(511年)撰刻的摩崖刻石、楷书书法作品。
上碑现存于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东的寒洞山。
《郑文公碑》下碑有碑额,正书“荥阳郑文公之碑“,二行七字。两碑文皆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
《郑文公碑》:上碑有篆书的笔法、隶书的体势、行书的纵逸风姿和楷书的端庄,可谓集众体之长;下碑结体宽博宕逸,气势雄浑开张,其笔力矫健,结构新奇,气势磅礴,雄伟多姿。
康有为尤其推崇此碑,称它为北魏“圆笔之宗”。
——————————
第四:风格独特《爨龙颜碑》
《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侯爨使君之碑》。
此碑刻于南朝宋代大明二年(公元458年),碑文由“爨道庆”撰写,与《爨宝子碑》合称“二爨”。
《爨龙颜碑》两面刻字,除了记录墓主的身份信息之外,还记了爨氏的由来、家族世系、爨姓家族从河南入滇的过程,以及墓主的生平政绩等。
该碑字为楷书体,但仍有隶书笔意;笔画多呈方棱,转折遒劲;时作细画,又透出雅逸之气;结体以方正为主,但仍求变化。
整个碑书呈浑厚、雄健风貌,风格含韵于朴、寓巧于拙,在众多碑刻中不失独特。
在康著《广艺舟双辑》中称其书法为南碑之冠、“神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