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张芝挥洒今草
第八章 张芝挥洒今草 (第2/2页)学习书法为“临池”,来源于此。
“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成了一则励志典故。
在张芝的家里,也有一个水池,张芝父亲就在池边设了石凳和石桌,他在石桌上练习,写完用水一冲。
后来家里买来锦帛,他在锦帛上练字,写完后将其在水池清洗,晾干后再写。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池也越洗越黑。等到他功成名就的时候,清池也变成了墨池。
他父亲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朝廷下旨,特地征召张芝入朝做官。张芝却不从,数次征召,数次拒绝。要不是有深厚的家庭背景,或许会触怒龙颜。
行笔迟缓,且有波磔的“隶书”和字字独立带有隶意的“章草”,已不能满足人们审美的需要,代之而兴的是书写快捷而流美的“今草”。
张芝从民间和杜、崔那里汲取了草书的艺术精粹,以“章草”为基础,开辟了“今草”——“一笔书”。他把章草的隶书笔意去除,笔画更加简练连贯,字与字之间气脉相通,形成流畅奔放的风格。
唐代著名的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在《书断》中将张芝的草书列为“神品”:“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虽合,数意兼包,若县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露”。
张芝的草书影响了整个中国书法的发展,为书坛带来了无与伦比的生机。
被誉为中国“书圣”的王羲之,中年师承张芝,自认为草书不如张芝。
王羲之推崇张芝,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后世常将张芝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张芝的草书打破了汉代隶书的规范,开启了魏晋书法自由抒情的先河,为后世的王羲之、怀素等大家的草书奠基。
他的艺术实践标志着中国书法从实用向抒情的转变,成为书法艺术重要里程碑。
“今草“从“章草“的窠臼脱颖而出,他是文人书法的开山鼻祖。
王羲之曾敬佩地说:“临池学书,池水皆墨,后之绝伦,吾夫不如。”
又说:“但我像他一样努力的话,一定会超过他!”
张芝同样是制笔能手。其弟张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精善章草,时人称为“亚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