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摸底
第130章 摸底 (第2/2页)“按舅舅说的,我不会剧烈跑跳,只是每天也都走走、动动。吃饭这些更不用说,都是娘安排的。”朱标笑着起身说道,“要说太极的话,我觉得就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马寻笑着在看朱标打太极,这个大外甥的气色不错,确实没什么可担心的。
马寻随即还是说道,“皇宫地势有些低,所以也有点潮,这些事情也都要注意点。”
皇宫就是填湖造起来的,所以有些潮也是真的。
朱标连忙说道,“这些事情我也记在心里,东宫这边也在注意。爹娘那边也留意了,肯定不会因为潮湿影响了娘。”
马寻算是半个保健医生,而他即使对于马秀英的寝宫装饰等说三道四,大家都是认真听着、积极整改。
原因也非常简单,担心气疾呢。
马寻可是最为了解气疾的人,而且是自小就在照料马太公的,这肯定是有发言权,自家人也绝对可信。
朱标随即也说道,“舅舅,外甥这里倒是没什么可让您担心的。倒是您自个儿得加把劲了,爹娘都有些不高兴了。”
马寻立刻就明白了,哭笑不得的说道,“说来这事我就来气,郭大哥他们那边好像是有了动静。”
“您那法子好像是有大用,怎么偏偏到了您这就没用了?”朱标也忍俊不禁,“爹娘前些天还在说,是不是医者不自医?”
马寻整理出来什么备孕计划等,这些事情本来大家都是当笑谈等等。
可是最近的情况就是郭兴等子嗣比较少的人,这先后一个个的都中彩了,还都夸奖马寻的法子好用。
而让人哭笑不得的就是马寻这个理论最为丰富、准备最为充分的‘专家’翻车了,还是没点动静。
倒是没人怀疑他的身体有问题,也不会觉得刘姝宁是不会下蛋的母鸡。
肯定是妾室少了,多纳妾的话说不定就可以广撒网捞到鱼了。
这事情就是没法说,有人准备的再充分,那也是求而不得。而有些人根本不想要,结果一个不注意就有了。
闲聊结束,朱标笑着问道,“舅舅难得到我这,肯定不是来给我诊脉,看看东宫是不是干燥。”
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也是马寻的性格特点之一了,对此大家也都心里有数。
特意跑到朱标这里来就不说了,他去找朱元璋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是有正事。
也就是去找马秀英的时候好点,大部分情况下是有正事,不过偶尔也就是去看看姐姐、陪着姐姐说说话。
“我来找殿下借些人。”马寻就笑着说道,“明年就要开科取士,我先摸个底,免得明年的科举闹出笑话。”
朱标也顿时认真起来,开科取士对于任何朝代来说都是大事,认真一点也是应该的。
历史上的朱元璋对于科举不满意,倒不是南北榜案之类的,而是因为会试的质量不高。
所以大明朝最初就是会试举办了两三次就停了十多年,随即再次重开会试。
朱标认真的问道,“舅舅可是担心国子学的那些人才学不够?”
“是有些担心。”马寻就实话实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取了一些才学不够的中榜也不太好。”
说到底就是国子学的那批学子才学可能一般,所以一开始就不能有太高的预期,也不能给一张太难的试卷。
知道那些人的水平,然后再安排考试,虽然这样可能是有点糊弄人,不过这也算是矮个子里挑大个,也可以让朝廷的颜面上好看一点。
第一次会试结束了,到时候再继续加强教育,先将眼前的第一次会试给顺利的结束,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事情。
朱标明白了马寻的意思,说道,“国子学现在是有四个学堂,既然舅舅准备摸底,试题肯定不能一样。”
马寻无比认可朱标的观点,那些学子的受教育水平不一样,自然就不可能是同一张试卷了。
看到马寻点头,朱标继续说道,“出题、阅卷,这些事情舅舅跟前都没人对吧?”
马寻也不隐瞒,“我肯定不会让国子学的教习们去阅卷,虽然大本堂的人多少也是和国子学有些牵扯,不过能公正不少。”
“这一点舅舅放心就是,我到时候去盯着大本堂,没人敢舞弊。”朱标信心满满的说道,“出题、阅卷的事情我来做,舅舅安排好这些事情即可。”
实权派的太子说话就是干脆,大本堂也好、国子学也罢,这位太子爷都可以安排的非常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