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第一国舅 > 第131章 正经的儒家子弟

第131章 正经的儒家子弟

第131章 正经的儒家子弟 (第1/2页)

金榜题名时,对于无数读书人来说就是最为风光的时刻。
  
  尤其是在北宋时期,一旦金榜题名就意味着财富、地位、美人都来了,
  
  所谓的榜下捉婿等等,就是这些读书人金榜题名后阶级跃升的标志。
  
  马寻就认真对朱标说道,“殿下,这只是摸个底,知晓国子学这些学子的水平。平心而论,我对这趟会试不太看好。”
  
  朱标心里明白,“有些有才学的就已经入朝为官了,还留在国子学的才学肯定要差一些。”
  
  虽然事无绝对,不过如今的国子学就是如此。
  
  真正的学霸、尖子生,基本上都被征召为官了,还在国子学读书的人自然谈不上最顶尖。
  
  而且现在国子学的生源名义上是整个大明,不过最多也就是江南等地的学生来的多一些。
  
  随即朱标笑着说道,“我这一次出卷,也只看策论,用不着像正式会试一样连考几天。”
  
  马寻也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摸底测验而已,对于经义的理解等就没必要多考,那是国子学学生的基本功,策论等才是最关键的。
  
  而且明朝的科举,尤其是明初的科举,和北宋的科举还是有区别。
  
  明初的科举到底取多少人中榜没有规定的数字,就看学子的水平、就看朝廷缺了多少官员。
  
  这也就意味着一次会试取十多人中榜都正常,取个五十人以上简直就是广撒网了。等到一次会试取两三百人,那估计得等到明朝中后期。
  
  在如今的官场上可没有什么‘鄙视链’,更没有规定只有进士才能为尚书、宰辅。
  
  所以现在很多学子即使就是秀才被征召,那也是欢天喜地的去当官。只要有能力,他们的仕途不会因为‘学历问题’而遭遇天花板。
  
  明朝官场上的很多人是秀才、举人,甚至是连功名都没有,自然也就意味着会试等不是读书人唯一的入仕途径。
  
  朱标看着马寻,非常开心的说道,“舅舅现在就在筹谋明年的会试,爹娘肯定高兴。”
  
  马寻就谦虚说道,“这也算是临时起意,主要还是给魏观气到了。”
  
  朱标严肃起来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之所以这么严肃,那是因为朱标自认为比较了解马寻。他的舅舅可是好脾气的人,一般人想要气到马寻,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更何况马寻不喜欢魏观,两人相处不太愉快,这件事情朱标也心里有数。
  
  马寻就笑着说道,“此前我就觉得魏观私心重,总是想着浙东文官、江南读书人。现在我再看看,我还是小看他了。”
  
  听到马寻这么说,朱标反而不担心了,因为魏观等人的小心思大家也都是心知肚明。
  
  马寻就解释说道,“刚刚去国子学的时候,他抱怨了几句。说来说去就是想要为文官宗族子弟讨要入国子学的名额,我就不高兴了。”
  
  朱标忍不住皱眉,“朝廷已经给与优待,文官子弟入国子学已经有宽宥了。”
  
  就是说啊,现在一些文官子弟入国子学,已经是放宽了标准。
  
  这就是马寻感觉到恼火的原因,魏观等人还是有些得陇望蜀,他们还是有些贪心不足。在得到了足够的好处之后,他们还想要更多特权。
  
  马寻就说道,“我也直白的说了,说他是想要看到整个国子学全都是他们江南文官的子弟。族中子弟入学,他们的师承、弟子,也全都塞进去。”
  
  朱标就笑着开口,“这么说来也没错,看来魏观就是这个心思。”
  
  “亲族子弟来了,学派弟子也来了,到时候就抱成一团。”马寻分析说道,“到时候再来个座师,认个师长,这些人以后在朝堂就厉害了。”
  
  这就是朱元璋、朱标不喜欢浙东文官集团的原因之一,这些人就想着抱团了。
  
  朱标笑着说道,“不止如此,这些人大多都是一脉相承,学识等也是相似。真的让这些人成了气候,朝堂之上就全都是程朱。”
  
  马寻稍微愣了一下,不过他也没有太意外,他早就知道朱标对于朝堂的一些局势看的非常清楚,这是一个有远见的储君。
  
  只是再仔细想想,那些浙东文官的心思昭然若揭,很多人也都看在眼里。
  
  不要说朱标了,李善长等人也都是心里有数,这也是现在在中书省斗争厉害的原因之一。
  
  淮西勋贵和浙东文官的争斗,不只是党争、政见不合。
  
  朱元璋有意扶植胡惟庸等人,就是不希望看到那些浙东文官有机会坐大。
  
  毕竟从开国之前的一些局势都非常明朗,武将方面肯定是淮西的那批人,文官这边也就是李善长能压住浙东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