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满眼红名开始 > 第198章 巫觋与士,逐渐宏阔

第198章 巫觋与士,逐渐宏阔

第198章 巫觋与士,逐渐宏阔 (第1/2页)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
  
  耿煊心中,忍不住再一次发出这样的感慨。
  
  而就在前不久,因为一门“相心术”,耿煊心中才刚转过类似的念头。
  
  此前,有关兵仙韩白,耿煊也就在《冷窗闲话》中看过一些只言片语的随笔。
  
  譬如这一则,有关其自悟“点兵奇术”,并痛惜因其身陨,导致这门奇术湮灭于历史之中的记载,笔者甚至还感叹,若是有此奇术传世,九州绝不至于五百多年后依旧纷争不止,早就归于一统了。
  
  当时,耿煊下意识就觉得这是笔者的夸张修辞,为了衬托笔下故事的分量,拟用一些无法得到真实验证的假设。
  
  可现在,当耿煊借助特殊的“波纹视觉”,通过高屋建瓴,俯视观察的角度,感悟到了某种潜藏不显的大道真谛。
  
  并触发了“燧珠”的机制,将本已随着韩白陨落便湮灭在历史中的“点兵术”给重新“钓”了出来。
  
  耿煊必须承认,是自己浅薄了。
  
  因为霸王表现得过于光彩夺目,将与他同时代的其他人,全都衬托得暗淡无光起来。
  
  可即便与霸王同列,他们的光彩,又何曾真的暗淡过?
  
  不过是世人以胜负成败看人的偏见罢了!
  
  譬如这兵仙韩白,他已然走出了一条完全迥异于霸王,同样区别于其他修炼者的一条全新道路。
  
  霸王之路,是典型的修炼者之路,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许多修炼者,便是以他为榜样踏上的此路。
  
  这条路,可以概括为“集伟力于自身之道”,这也是当下九州最主流的“修炼之道”。
  
  而兵仙韩白领悟出来的,却可以概括为“百川汇海之道”,也可以称作为“集众之道”。
  
  耿煊想到,自己在有挂的情况下,时至今日才稍稍窥见一点“集众之道”的门槛。
  
  而韩白却早在五百多年前就已明悟此道,且创出了“点兵术”,将之于兵法韬略融合在一起。
  
  “精彩!”
  
  “绝妙!”
  
  一段本已埋没于历史长河中的印记,被耿煊从只言片语的信息中窥见。
  
  他忍不住为之喝彩。
  
  想到通过大量阅读,了解到的一些脉络,耿煊甚至忍不住为韩白叫屈。
  
  在最后一役之前,霸王其实已经一点点被以兵仙为首的沐公集团逼到了绝境。
  
  让霸王在短短数年之间,便从一个意气风发,光芒万丈,元帝缔造的大业帝国的掘墓人,变得势穷力竭,穷途末路。
  
  若是按照正常的剧本走,霸王授首,九州一统。
  
  只可惜,最后一役时,霸王开挂了,掀桌了,爆发了。
  
  结果就是他把敌人杀光了,自己自爆了,留下一个五百多年都没能再次收拾起来的烂摊子。
  
  而若是按照耿煊了解到的一些脉络,霸王这种“撒泼”的行为,也只有那个时间点破坏力是最大的。
  
  若是将他与兵仙的争锋挪到元帝之前,那死掉的一定是霸王。
  
  而若是挪到五百多年后的现在,因为对“先天境”缺乏了解,耿煊不敢完全笃定结果,但韩白的胜率一定会大幅度提升。
  
  霸王也更难复制出一人破敌过三万的惊世战绩。
  
  只因从元帝称帝,到霸王自爆身陨这五十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还另有两个同样极其重要的分水岭,那就是黑帝前后,以及稷公制礼前后。
  
  在黑帝之前,是并不存在“修炼”一说的。
  
  只有一些生而奇异,先天便具备一些特殊才能之人。
  
  或是天生神力,或是皮肤坚韧,或是善射,或是善跑。
  
  还有一些更奇异的,如善避火,善潜泳,或者愈合能力惊人等等。
  
  这些特殊才能者,即便是现在的九州,同样存在,且很受重视。
  
  势力纳新时,都会给他们开放出特别的“人才通道”。
  
  耿煊成为康乐集的蓝袍护卫,走的就是这条路。
  
  可在黑帝之前,这些特殊才能者,往往会被其他人赋予一些“神性”,是天生的“英雄”。
  
  这些特殊才能,在传播中会被进一步夸大,甚至神化,天生神力变成“可负山岳”,皮肤坚韧是“刀枪不入”,愈合能力惊人是“不死之身”。
  
  善跑,善射,同样会被神化到非人的层次。
  
  但就耿煊了解到的真实脉络而言,那个时候,不仅不存在“修炼”,“才能者”对自身才能的运用,都非常原始。
  
  黑帝之后。
  
  因为两个标志性事件,事情开始有了变化。
  
  这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黑帝本人完成的“绝天地通”,这在精神信仰层面,结束了混乱,走向秩序。
  
  二是黑帝子孙开启的大命王朝,将九州彻底的翻开了全新篇章。
  
  这两个标志性事件融合在一起,“巫觋”这一职业诞生了。
  
  不是说,黑帝之前的时期,就不存在“巫觋”。
  
  而是那之前,与那之后的“巫觋”,存在太多根本性的不同。
  
  那之前,“巫觋”本身的属性是很杂的,军事,正治,文教,日常民生,精神生活,只要有能力,各方面都能掺一脚,权柄极大,甚至可以成为实际上的部族主宰。
  
  这种混乱,也令其对自身定位极不清晰。
  
  既是官职,又是神职,加之彼时还没有“绝天地通”,都有着对“神”的解释权,又都没有。
  
  混乱至极,莫衷一是。
  
  而在此之后,从大命王朝开始,“巫觋”这一职业变得纯粹起来,专门负责与“祭祀”、“通神”相关事务。
  
  至于军事、正治这些与国家治理相关之事,只有专业人士负责,与他们再没有任何关系。
  
  “巫觋”的重要性降低了,可也让这个群体纯粹而专业起来。
  
  或是家族传续,或是师徒相传。
  
  因为他们的特殊性,甚至能够跨越朝代的更替。
  
  譬如大命王朝的巫觋在大契王朝同样受到承认,大契王朝的巫觋,大稷王朝同样会予以任用。
  
  长久而稳定的传承,专业而纯粹的群体。
  
  绵延三个王朝,将近两千年的时光。
  
  在一代又一代的研习参悟之下,在不同的巫觋传承中,渐渐有了各自的特色。
  
  譬如善于跟某些动物沟通,善于“相人”,善于观天象,知风,察雨,善于堪舆大地……等等等等。
  
  在从各种杂书的零碎信息中,拼凑出这样一个脉络之后,耿煊对于元帝集九州之力,用数十年时间,才最终编撰成册的《九流秘术》有了新的认识。
  
  他不再人云亦云的认为,这是元帝求长生求得魔怔之后的成果。
  
  这或许是他的目的之一。
  
  但其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价值,其实就是对从大命王朝开始,到大稷王朝结束,九州范围内绵延近两千年的“巫觋传承”的一次大搜集,大汇总。
  
  这是“巫觋体系”的集大成之作。
  
  这同样是对“巫觋体系”的抢救性保护。
  
  当然,《九流秘术》的涵盖范围,超越了巫觋体系。
  
  还同时包含了许许多多的职业体系。
  
  从药石,到锻造,到耕种,到畜牧,几乎无所不包。
  
  耿煊甚至怀疑,《房中术》的源头,便来自于某个古老的职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九流秘术》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文化工程。
  
  是能为元帝的冠冕增光添彩的“明珠”,而绝不是败坏他形象的“污秽”。
  
  之所以说《九流秘术》是对巫觋传承的抢救性保护。
  
  一是因为到了元帝时期,“巫觋”的地位渐渐式微,这带来的就是“巫觋传承”的逐渐没落。
  
  二是在元帝为大业帝国设计的,可传续万万年的框架中,再也没有了“巫觋”的位置。
  
  也就是说,以元帝为分界线,原本由三个王朝接力供养,但在大稷王朝末期已经开始没落的,成体系、成规模的庞大“巫觋”群体。
  
  随着元帝时期最后一批逐一死去,自此以后,这一横跨三个王朝,历经近两千年风雨的群体,将彻底退出九州舞台。
  
  除了零星的传承,什么都不会再剩下。
  
  而元帝并没有让他们无声无息的退场,反而给了其一个回光返照的机会,将一代代凝结下来的智慧和心力,变成《九流秘术》中那一部又一部篇章的养分。
  
  “巫觋”的没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这就要提及第二个分水岭,“稷公制礼”。
  
  “稷公制礼”,并没有立刻让“巫觋”没落。
  
  “巫觋”的发展,反而是在“稷公制礼”之后的三百多年才达到顶峰。
  
  但这并不是“稷公制礼”带来的,而是已经蓄势上千年的“巫觋体系”沿着惯性向前的结果。
  
  “稷公制礼”催生了另一个群体,“士”。
  
  他们游走九州,既有聪明的头脑,坚韧的心性,也不缺仗剑杀人的血气。
  
  有活力,有传承,充满好奇心,有探索、开拓和冒险精神。
  
  热衷学习,也乐于将自己学到的分享出去……
  
  可以说,“巫觋”有的优点,他们都有。
  
  “巫觋”不具备的优点,他们也有,且有很多。
  
  这是一个新生的,比“巫觋”更富有朝气,更有生命力的群体。
  
  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
  
  ……
  
  “修炼一道”并非由“士”创造,却是在这一群体手中完善,并逐步发扬光大。
  
  若要追溯“修炼”的历史,一点不比“巫觋”短暂。
  
  早在黑帝以前的远古时代,那些登上历史舞台,成为神话人物的“才能者”们,经他们摸索掌握的一些技能心得,都可以归纳到“修炼”一道之内。
  
  大命王朝,大契王朝,同样不乏“才能者”出现,各种技能心得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但和“巫觋传承”一样,这些传承也都是各自独立的。
  
  可能是某个家族的秘法,可能是某支军队的特色。
  
  互相之间,也不兼容。
  
  直到“士”这一群体的出现,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被改变了。
  
  或是对既有现象,以及对各个“巫觋传承”封闭体系的总结和反思。
  
  在“士”群体的推动和完善之下,分散于各家、各军、各州的“秘法”、“特色”、“技能”,融汇在了同一个框架体系之内,“九州开源”。
  
  自此,有了“淬体五境”,有了概念明确的“修炼”和“修炼者”。
  
  任何一个修炼者,都可以将自己的智慧心力凝结成一部功法,一门技能,并将之挂在同一棵大树之上,供其他人摘取。
  
  当然,这一切也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之事。
  
  相比于“巫觋传承”的偏神秘,高门槛,难传承,且互相之间各成一局,不成体系。
  
  ——直到元帝编撰《九流秘术》,才勉强将之融为一体,但也只是“勉强”。
  
  由“士”群体逐步探索、发展、完善出来的“修炼体系”,不仅门槛低,更易推广和入门,且自一开始,便在同一个体系之内。
  
  虽然,和“巫觋传承”相比,“修炼体系”更加单调朴拙,几乎完全专注于战斗领域,没有太多的花样。
  
  但这在那些统治阶层眼中,却并不是缺点,而是优点。
  
  因为这意味着更易掌控,可复制,可批量“生产”,这可比金贵的、甚至很可能是具备某种唯一性的“巫觋”好用多了。
  
  从“稷公制礼”到元帝崛起之前,“修炼”的发展是呈加速度的。
  
  最开始的几百年,发展还比较慢,到了最后一两百年,速度陡然加快,甚至呈现出一种“爆炸式”的变化。
  
  早期,“修炼”还和“士”这一群体牢牢绑定。
  
  这一时期,诞生了很多被“士”群体奉为圣贤的人物,无不是在多个方面登峰造极。
  
  一方面,他们都推出了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另一方面,仗剑九州,游走天下,出入诸侯国主的宫廷如进出自家厅堂的他们,无一不是修炼一道的大宗师,有着超强的战斗力。
  
  毕竟,按照“士”的传统,用“理”说服人,靠的从来都是两样东西。
  
  一是嘴巴,二是拳头。
  
  如果拳头不够硬,单是嘴巴硬,是没资格将自己的学说兜售到诸侯国主的卧室中,甚至是枕头边的。
  
  可到了大稷王朝最后一两百年,“修炼”一道度过了需要“士”们小心呵护的幼生期。
  
  开始有了脱离“士”的“庇护”,独自成长的能力。
  
  军士兵将。
  
  织席贩履之徒,鸡鸣狗盗之辈。
  
  屠狗者,骟猪匠。
  
  市井无赖,间谍刺客……
  
  “修炼”一道与这些下里巴人,甚至是下三滥的群体迅速融合,并快速“开花结果”。
  
  九州修炼者的数量激增。
  
  这也是大稷王朝最后一两百年诸侯争霸的烈度陡然提升,动辄杀人数万,数十万的原因。
  
  这一切的最高潮,自然就是元帝崛起,完成了一统九州的霸业。
  
  在元帝之前“修炼”与“士”的分离,是自然而缓慢的过程。
  
  而元帝称帝之后,就立刻着手,将二者彻底强行剥离开来。
  
  一方面,元帝推动“修炼”一道更快速的发展,朝着更专业,更体系的方向。
  
  另一方面,元帝明里暗里对那些想要将信奉学说兜售给他,甚至企图成为大业官学的“士”们极尽压制。
  
  不论其中是非曲折,这一时期,宗师,大宗师层次的修炼者,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
  
  远超以往任何时期。
  
  几百年前,大宗师基本都是那些被各派“士子”们奉为圣贤的专属。
  
  元帝之时,一个看守元京城门的,至少也是个资深大宗师的修为。
  
  鉴于元京当时“大宗师满地走,宗师不如狗”的现状,元帝还给五境修炼体系重新换了一套皮。
  
  大宗师变炼髓,宗师变炼骨,大师变炼血,大成变炼肉,小成变炼皮。
  
  自此,除非真有独到的、推陈出新的创见,再没人敢以大宗师自居。
  
  宗师、大师,也变成了某一领域达到某种高度之后的荣誉头衔。
  
  修炼者群体的规模和质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爆炸性的提升。
  
  这些强大的修炼者,被元帝当成了最好的兵源和拓荒者。
  
  因为这个原因,元帝一朝对其他八州的开拓,就超过了以往数百年的总和。
  
  可也同样是这个原因,元帝崩后,积了满肚子怨气甚至仇恨的修炼者们迅速爆发,前一刻看上去还铁板一块的九州,迅速“天崩地裂”。
  
  而这些修炼者,又成为紧接着就崛起,立刻就光芒万丈的霸王、沐公刘鹄、兵仙韩白等英雄豪杰“焚烧九州”的燃料。
  
  霸王自爆,除了将那些与他同列,最有望重整九州的英雄豪杰全部带走,给九州留下五百多年都没有愈合的“伤口”之外。
  
  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他给其他修炼者炸开了“无双先天之门”。
  
  这五百多年,陆续有惊才绝艳之人沿着他开拓的道路进入先天境界。
  
  与此同时,整个“后天五境”,从炼皮,到炼髓,门槛更进一步降低,变得更加容易突破跨越。
  
  也就是说,对比霸王与兵仙韩白争锋之时,排除那些站在最顶端,最优秀的一批,现今九州兵员的整体实力,比之当时,超过了不止一线两线。
  
  而兵仙韩白的能力,能将两个战力分别为“1”的兵士,组合起来发挥出超过“2”的战斗力。
  
  这样的手段,若是放在当下,无疑能够发挥出更强大的能力。
  
  想到这里,耿煊忽然摇头失笑。
  
  “我也是魔怔了,难道兵仙还需要我给他平反不成?
  
  更何况,要是没有霸王那一炸,修炼环境也不会有现在这般宽松。
  
  那些假设,自然也就不可能成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