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路要向前,奇术点兵
第197章 路要向前,奇术点兵 (第1/2页)听了这样的回答,原本一脸斗志昂扬的二人,既不甘,又疑惑。
蒋弘毅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可想到自己的身份,终是闭上了嘴。
洪铨反倒没有那么多的顾忌,他自认为对自家帮主的脾气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虽然过于嗜杀,但也并不会随意杀人。
特别是对自己人,还是非常讲道理的。
所以,他便将心中疑惑直接说了出来。
“帮主,我有种感觉,在这场战事中,很多时候,您都刻意的收了一些力,没有用出全力……是这样的吗?”洪铨问。
耿煊点头道:“你的感觉没错。”
旁边的蒋弘毅一脸的震惊,洪铨继续问道:“为什么呢?您难道不想取胜吗?”
耿煊道:“胜利我当然要,但我需要的,却不仅仅是胜利。”
“那您还需要什么呢?……如果可以,能透露一些给我们吗?
我们只有了解到您真正的需求,才能在具体的战术安排上给与更好的配合,以尽可能达成您想要的目的。”洪铨如此道。
“可以。”耿煊颔首。
问出这话的洪铨内心其实是有些忐忑的,就连旁听的蒋弘毅都忽然有些心惊肉跳的感觉,却没想到,帮主“苏瑞良”这么容易就答应了。
嘴上答应了,但最主要的原因,自然是不能说的。
不过,除了不能宣之于口的那个原因,也还是有一些可以拿出来说道一下的。
耿煊向两人问了一个问题。
“现在的九州局势,你们如何看?”
听着自家帮主向他们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人都大感意外,但还是认真思考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蒋弘毅开口了,说出了四个字。
“大乱在即。”
耿煊挑眉,又问:“你为何会如此判断?”
虽然自元帝崩后,这五百多年来就一直处在一个混沌而黑暗的乱世之中。
但具体到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时期,就可以看出,“乱世”和“乱世”之间,也还是有差别的。
若以图表的形式展现,这种感受就会更加直观。
在经过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的“稳定乱世”的积蓄和酝酿之后,在种种原因的因缘际会之下,九州乱世总会迎来一次总爆发。
这种爆发,也会有长与短,激烈与相对不激烈的区别,但与其他年份相比,那都称得上动荡激烈,九州沸腾。
凡是九州生民,从最低贱的蝼蚁,到高高在上的军镇主宰,无一能超脱于外,都要在这锅“沸水”中滚一遭。
面对耿煊的询问,蒋弘毅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董观要搞事,这事应该已经不是秘密了。
时间也不会太远,甚至,有可能现在就已经是箭在弦上,随时都有可能发动了。”
“而以董观的实力,一旦动手,就绝不可能是小打小闹,那必然是惊天动地,足以撼动现今九州格局的。
而无论董观具体计划是什么,与玄幽二州相邻的元州,皓州以及旻州都必将受到猛烈的冲击。
自此,天下九州,就有五州卷入其中。
无论皓州,还是旻州,虽然内部弊病丛生,可若有外敌入侵,他们却也从不缺乏与敌殊死一搏的勇气,绝不可能坐以待毙!
如此大的变局,其他四州,又怎么可能坐视旁观?”
“现在,看似就董观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可我相信,只要董观一动,其他各方都会立刻动起来!”
耿煊轻轻点头,却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刚才特意提及了皓州和旻州,说他们不会坐以待毙,不缺与敌殊死一搏的勇气。
可同样与玄州接壤的元州你却没有提,为什么?”
“……”蒋弘毅默然。
为什么?
这问题还需要回答吗?
天下九州,就属元州最拉胯,最废,这不是元州藏得深,伪装的好,这就是事实。
天下九州,其他八州都有上桌吃饭的资格。
可无论谁坐主位,唯独元州的位置不会变化——
始终待在桌上,等着被吃。
旁听的洪铨忽地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
“帮主您想练兵?想练更多可用之兵?……而这支敌军,就是供您练兵的磨刀石!”
蒋弘毅也豁然抬头,眼睛都变得更加明亮起来。
看着笑而不语的“苏瑞良”,两人只觉所有的疑惑在这一刻都得到了解答。
而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现在摆在面前的事实,更是让他们清楚,这一次练兵的成果有多么惊人!
当然,代价也同样巨大。
不仅那些从北八集征集而来的“敌军”死了两千多人。
己方直接死在战场上的,就将近八百人。
若是将“苏瑞良”处置内患,以及在征兵过程中清理掉的人命全部算上,死掉之人,也已过千!
这一切,都是在短短数日之内发生的。
除了他们这些能够纵观全局者,那些身在局中的,大多还都是懵懵懂懂,不明所以的状态。
有太多人都是稀里糊涂的被“押送”来到清源集,然后稀里糊涂的死掉。
这样的练兵,实在是过于残酷了一些。
不过,慈不掌兵。
在明白自家帮主的真正意图后,他们不仅迅速转变了立场,还完全代入到自己的角色之中。
“如果这样,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确保我方士气不衰的前提下。
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整体上,咱们可以显得弱势一些。
在对方的压迫下步步后退,步步回缩,给对方一种稳步推进,获胜在即的错觉。
要做到这一点,并不会太难,因这本就是敌军对我们的印象。”
“可具体到与敌接战的每一支队伍,咱们却可以稍微强硬一些。
减少咱们这边的折损,能让更多兵士成材。”
“战略上要弱一点,保守一点,战术上则要强硬一点。”
“……可这么一来,咱们现在核心战力过多,且各个都求战心切,反而会是一个问题。”
一个又一个的灵感在两人脑海中迸发,一个又一个思路从两人嘴中说出。
思索中的洪铨忽然想起另一事,看向耿煊。
“帮主,以我原本的修为,我原以为至少还需经过数年甚至更久的积累,才能摸到炼髓的门槛。
可今晚的‘奇迹恩赐’,却让我的炼肉功法有了长足进步,炼血、炼骨功法也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感觉,最多只需经过十几天的沉淀,我在炼肉、炼血、炼骨这三项淬体成就上,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彼时,距离晋入炼髓,就只差入门一门炼髓功法了。
我相信,这耽误不了我太多时间,最多半年,我就能靠自己跨过去!
若是还能再得一次这样的‘奇迹恩赐’,立刻就能跨入炼髓境。”
将自己在“奇迹恩赐”中的收获大约分享了一下之后,洪铨话锋一转,问出一个问题。
“您可知道,如我这样的,多吗?”
耿煊点头道:“很多。”
耿煊想了想,给两人说了一些更详细的情况。
“你俩得到的‘奇迹恩赐’,算是最多的一批,但并不比你们差多少的,却有一百多人。
另外,还有超过两百人,同样也都获得了不菲的‘奇迹恩赐’,修为或实力都有明显的进步。
此外,剩余九百多人,得到的‘奇迹恩赐’虽然更少,但却有不少修为恰好处在瓶颈期,这同样能让他们的修为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洪铨、蒋弘毅二人闻言,都是一脸的惊骇。
原本,他就已经被这“奇迹恩赐”所带来的伟力所折服。
可在获知了更完整的信息之后,两人这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奇迹恩赐”所带来的惊人影响。
“这么说,要不了太久时间,咱们在炼髓层次的战力,很可能就将过百?
炼髓战力匮乏的问题,将不复存在?!”
耿煊想了想,点头道:“差不多。”
洪铨与蒋弘毅二人相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之色。
蒋弘毅道:
“因为帮主您与敌方统领的约定,炼髓层次的战力,现在不能亲自下场。
若以速胜为目的,这约定咱们自然不必遵守,甚至可以借此麻痹对方,来个出其不意。
可既然咱们想要用这磨刀石磨更多的刀,这约定咱们还是要尽量守一守。
……不仅炼髓战力不能亲自下场,这些临近炼髓层次的战力,也不宜投入太多。
咱们要尽量将这脆弱的平衡维持住!”
洪铨轻轻点头,说出了另一个关键。
“若以练出更多可用战兵为目的,这次获得‘奇迹恩赐’最多,实力提升最大的一批,就不宜投入太多去一线。
在确保对前线掌控度不下滑的前提下,我们要尽量缩减这些战兵的比例。”
这一是基于保持双方力量均衡的考虑。
另一个原因,则是尽量将下一次“奇迹恩赐”的机会让给更多新人,以及第一次只尝到了一点甜味,远不能解馋的那一批低贡献者。
现在,如果忽略了这层因素。
那下一次得到“第四等贡献”、“第五等贡献”的人,与这一次“第四等”、“第五等”贡献的获得者,必将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
在洪铨看来,无论是从练更多兵来说,还是从将来巨熊帮的格局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现象。
尽量将下一批“贡献者”,特别是“高贡献者”全换一批新人,才是最好的情况。
说来,这批得到最多“奇迹恩赐”的高贡献者,现在应该是清源集内最忠心、最敢战的群体才对。
可基于最冰冷的利益考量,洪铨却反而要将他们死死摁住,以让更多“新兵”有出头的机会。
要是此间谈话泄露出去,那些正春风得意,准备继续大干一场的“高贡献者”们得恨死他。
本来,若是洪铨不说,耿煊还想特意点出这一点的。
现在,他只需要用微笑表示支持就好。
见两人对接下来应该如何打,已经完全明白。
耿煊便没再多说什么,点头道:
“既然你们都想明白了,那具体应该如何安排,你俩商量着来吧。”
蒋弘毅,洪铨二人向耿煊恭敬行礼之后,离开了大广场,返回临敌前线。
……
此刻,其他人都已经离去。
待两人也离开后,除了远远候在广场边缘的戚明诚之外,大广场上就只剩耿煊一人。
耿煊朝戚明诚招了招手,很快,戚明诚就扛着一个木箱来到耿煊身边。
“帮主,您看这箱子可以吗?”
“试试看吧。”
说着,耿煊接过戚明诚递来的木箱,一人登上了社坛。
来到“白帝定水石”旁边,将木箱放下,打开箱盖。
耿煊发现,内部空间狭长的木箱内壁铺了一层层绸布做软垫。
耿煊拿起“白帝定水石”,将其置于木箱之内,这块条形卵石刚好稳稳的躺在铺满软垫的木箱之内。
耿煊盖上箱盖,将装了“白帝定水石”的木箱扛在肩上,跃下“社坛”,再次站在戚明诚面前,满意道:“大小刚合适……好了,你也忙活了一晚上,去休息一会儿吧。”
说着,耿煊迈步便要远去。
刚走了两步,忽又顿住了脚,看向戚明诚,道:“还有一件事要劳烦你一下。”
戚明诚赶紧道:“您请说。”
“今夜之后,必然会有人许多人打听今晚这场‘奇迹仪式’的更多内幕。
为了避免被人打扰,姜逸之与苏明煦已经被我安排去了别处。
你就多费一下心,将‘社坛’与‘白帝定水石’的情况透露出去吧。”
“社坛?白帝定水石?”
戚明诚轻声念叨着这两个名字。
别说其他人,他又何尝不对今夜发生的一切感到震惊又迷惑呢。
而直到此刻,他才从“苏瑞良”口中明确的获知这个三层高台以及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条形卵石的“真名”。
耿煊给他大约讲了一下“社坛”与“白帝定水石”的情况,道:
“大概就是这样,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可以去找那几个经常与姜逸之、苏明煦厮混在一起的老头,他们对此应该都比较清楚。”
“原来如此!”
听完“苏瑞良”的讲述,知道这个三层高台还有这块条形卵石居然都与远古帝君有着直接关联,戚明诚心中豁然开朗,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对于数千年前的白帝和黑帝,当今之世,知道他们存在与大约事迹的人已经不多。
因为时间过于久远,他们做的很多事迹都已不可考,不可证,只有支离破碎,甚至互相矛盾的传说。
可对五百多年前的元帝却是如雷贯耳。
所以,类比一下元帝短短一生做下的那些旷世功业,也就大约能够想象白帝与黑帝的风采。
对于这与黑帝相关的“社坛”以及与白帝直接相关的“定水石”表现出如此神异特性,也就觉得毫不违和,甚至是理所当然。
这世间又不是没有别的奇物、奇迹的存在,霸王骨粉都能助人开悟呢。
听了“苏瑞良”的解释,戚明诚已经完全从内心深处认可了今夜“奇迹恩赐”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
他瞥了眼“苏瑞良”扛在肩头的木箱,反而有些替他担忧起来。
“苏帮主,将此事宣扬出去,会不会给您招来麻烦?”
耿煊摇头道:
“我不怕麻烦……嗯,你若担心这个,可以暂时只将消息在清源集内扩散,让大家尽量不要外传即可。
嗯,不需要真的严禁外传,这种事,一旦传开,就不可能瞒得住。
不过,对于那些不曾亲眼见过的人来说,只会当成是谣传,不可能立刻就相信。
外界要想确证此事,至少得几个月之后了。”
戚明诚很想说,几个月之后您就不怕了吗?
不过,见“苏瑞良”这么笃定自信,他也没在此事上多说。
目送“苏瑞良”扛着装了“白帝定水石”的木箱远去,当广场上只剩自己一人之时,戚明诚这才有暇慢慢体味从心灵深处生出的奇妙滋味。
在今晚之前,对于被强拉着上了“苏瑞良”贼船一事,他数次后悔,数次动摇。
可现在,戚明诚心中,只有庆幸。
原本,对于修为再进一步,去攀登更高的山峰,见识更辽阔的风景,这样的奢望,早在多年之前,他就已经放弃了。
可今晚的“奇迹恩赐”,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将他已多年不得寸进的修为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
他那早已沉寂的,完全安于现状的心,也再一次跟着活泛起来。
“姜逸之早在多年前就得到了‘白帝定水石’。
社坛的功效,他同样早已知晓。
可他得宝,却不能用宝。”
“最终,还是‘苏瑞良’解开了其中玄机。”
“要是‘苏瑞良’每一次都能以如此轻松的方式引得‘奇迹’降临……”
想到这里,戚明诚摇头,赶紧将后续的念头掐灭。
因为那样的局面,他实在是有些不敢想,完全不敢想啊。
……
当耿煊返回巨熊帮驻地之时,肩上扛着的装了“白帝定水石”的木箱已经消失不见。
他不确定,从今晚之后,打这块石头主意的人会有多少。
他索性彻底断绝这些人的念想。
任何人想要打这“白帝定水石”的主意,都要先过他这一关。
而在他没有倒下之前,管他什么心思,通通都是妄想。
回到巨熊帮驻地,耿煊当即就发现,两个“老艺术家”居然还没有休息,身上神衣也没有脱下,正聚在院中一角,偶尔低声交流,偶尔演练切磋。
“你俩都不累吗?怎么还不休息?”耿煊问。
两人停了下来,姜逸之道:
“我发现之前我走的几个步伐可能有些不妥,与古籍中的一些记载也有出入。
便让老苏陪我演练切磋一下,我想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耿煊道:“正好,我也有件事要与你俩说。”
两人疑惑的看向他,好奇他这时候还有什么话要与他们说。
“今晚你俩表现得都很出色,不过,我却希望你俩能够再做一些改进。”
两人闻言,苏明煦还没说什么,姜逸之便已开口问道:
“苏帮主,您想要我们怎样改进呢?”
耿煊道:
“今夜的仪式,你俩应该参照的是大命、大契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的祭祀风格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