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首辅次辅
第五百四十一章 首辅次辅 (第2/2页)......
京城。
轻轻将一份批改过的奏折放到了手边,杨溥喝了一口浓茶,但脸上依然显露出掩饰不下去的疲惫与苍老来,让旁边偷偷看着首辅脸色的两位小黄门提起了心。
谁都知道首辅很忙,谁也都知道,首辅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前些日子听说首辅大人在文华殿内昏厥过去了一次,那次可把所有人都吓得不轻,生怕杨溥要步当初张怀仁的后尘--可万幸的是那不过是偶然事件,从那之后首辅不再批改奏折到深夜,也就再没出过这样的事情。
如今的杨溥宿在内阁的时间越来越多了,内阁里虽然又新入阁了两位阁老,但大魏的太多事情还是压在了他的身上,一座没有皇帝的京城,首辅要做的就不再只是在奏折上票拟意见,然后安心等待皇帝的批复就好,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扛起大魏的江山,做每一个决定,那笔都重若千钧。
“将这几份奏折送去司礼监加印,这几份送到礼部,今年的秋闱要开了,务必不能忙中生乱...”
杨溥轻声交待着,两个小黄门躬身领了奏折出去,过了片刻内阁重新安静下来,一道身影出现在了门外。
内阁次辅李仁靠着门栏,看了一眼杨溥还握着的笔,问道:
“还不休息?”
“再批完这几份北境送来的折子。”
“虽然我也很想做首辅,可你要是出了事,靖王不知道要闹出什么样的风波来,所以我还是劝你一切以身体为重,”李仁说,“政务不是一天就能处理完的,你这么拼命,内阁其他阁老也就不敢懈怠,都是七老八十的人,我刚才去隔壁看了看,王阁老都快晕过去了,你就别拉着所有人一起受罪了。”
“多看一点是一点。”
李仁叹了口气,走进文华殿绕着杨溥转了一圈,问道:“你知道你现在让我想起谁了么?”
“谁?”
“张怀仁,”李仁说,“不管是模样,还是姿态,甚至连说话的语气,你都跟他临终时越来越像,都是一副担心自己活不长了想多干点活的样子。”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咒我。”
“你老实说,你是不是预感到了什么?”
换做当初,李仁或许还不敢这么随意地与杨溥说话,要知道李仁一向以墙头草出名,当初能做上首辅,不过也是因为灵帝驾崩时杨溥需要拉拢他这位阁老起草遗诏,可后来阴差阳错,杨溥首辅他次辅的格局也就定了下来,直到当初顾怀与他在内阁外的一番对话,才让李仁彻底成了半个他们的自己人。
若是没有李仁这个次辅同样支撑着朝局,顾怀带走天子后京城想稳定下来,还真没这么容易。
杨溥手中的笔停顿下来,他看了一眼窗外昏暗的宫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
“也许你说的没错,我现在多少有些理解张怀仁的心境了,”杨溥说,“在我还是次辅的时候,我曾经觉得张怀仁是个很迂腐的人,只知道像驴一样埋头干活,史书上如何评价,他都不在意,哪怕明知道死后可能会被清算,也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我也觉得首辅大人您可比张怀仁聪明也清醒得多了,应该不至于让自己沦落到那番境地。”
“然而实际上,张怀仁才是那个聪明人,”杨溥说,“他一辈子都只追求一个‘问心无愧’,生前事做到尽力就行,至于生后事?死都死了,还去管那些作甚。”
“听起来首辅大人您的心境出问题了啊,大权在握,帝国执掌,不应该意气风发么?这些话听起来就跟回溯前生一样。”
“都这把年纪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杨溥笑了笑,“也许张怀仁那样的归宿也不错...起码我在死前还能看到大魏北伐,足够了。”
“说起来靖王这番大胜,天子该回京祭宗庙吧?一直在北边待着,也不太像回事。”
“是该回来,他也会回来,或许再过两天,诏书就要进京了,”杨溥说,“但我总觉得,他这时候回来,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
“怎么说?”
“大胜之后,就会看轻辽国;外敌不振,自然就要起内乱,他这一趟回来,注定不会平静的。”
李仁沉默半晌,吹着夜风,幽幽叹道:
“也对。”
他说道:“明明是一个收复失地,对抗外敌的英雄,但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一个篡逆之辈,这两重身份,也不知道他到底会选哪一种。”
杨溥淡淡开口:“重要么?”
“不重要么?”
“过去或许重要,但现在,不重要了,”杨溥轻声说,“史书翻过一页,成败转瞬成空,只要还是汉人的江山,只要能让辽人滚回草原。”
“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