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郭嵩焘:我实在太想进步了(8K还2)
第57章 郭嵩焘:我实在太想进步了(8K还2) (第2/2页)“可你英国能够承担的起失去印度殖民地的后果吗?!”
郭嵩焘这话说的非常不客气。
但也可以说是直戳本质。
对如今的大唐来说,阿拉斯加一没有市场,二没有资源,三没有人口,再加上气候苦寒,开发困难。
如果不是为了将来的地缘政治考虑,完全就是一块废地。
英国想用一块废地,来威胁大唐从印度撤手,无疑是想瞎了心。
要知道,大唐目前在印度方面的投入,可要比在阿拉斯加的投入多多了。
卜鲁斯闻言,脸色明显不好,但还是说道。
“那不知大唐究竟要如何才肯从印度撤手?”
对英国来说,平定印度叛乱最大的难题并不是印度人的反抗,而是大唐的搅屎。
他们明白,只要能搞定大唐,让大唐不再插手印度。
那么英国再想要平定印度叛乱,就绝对不是难事。
郭嵩焘笑笑,然后说道。
“印度,乃是大唐之藩属。”
“无论如何,我大唐也不可能弃藩属于不顾。”
卜鲁斯闻言,脸色当即大变。
但很快,郭嵩焘便说出了一个但是。
“但是,如果英国方面肯付出一些代价,那么,我大唐也不是不能答应和英国分治印度……”
卜鲁斯闻言,脸上的怒容稍稍收敛,表情严肃且认真的询问道。
“所以,大唐究竟想要什么?”
郭嵩焘将手中茶杯放下,然后说道。
“澳大利亚!”
“我大唐要澳大利亚!”
郭嵩焘之所以提出澳大利亚,这其实是来自李奕的授意。
而李奕之所以想要澳大利亚,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因为他想要墨尔本的金矿。
据李奕所知,随着历史的发展,用不了多少年,银价便将大跌,甚至是大跳水。
而在银价大跳水之后,金本位便将踏上历史的舞台,世界各国都将推行金本位。
大唐自然不能落后!
否则的话,一但被人利用银价大跌之后的金银差价套现黄金,后果不堪设想。
而大唐如果想要实行金本位,手上必须得掌握一个储量高,开发难度低的金矿才行。
否则,手上没有足够的黄金,你搞个毛的金本位啊?
而如今全世界范围内,有名的金矿,除去美国那边的旧金山,也就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了。
这两者相较起来,还是墨尔本离大唐最近,且更容易拿下来。
至于说大唐本土的金矿?
这么说吧,有是有,但无论是储量还是开发难度,都远不如墨尔本的金矿更佳。
二则是因为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
澳大利亚后世被誉为矿车上的国家,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甚至很多矿产干脆就是露天矿产。
其中铁、金、铅、镍、铀、锌等矿产探明的经济储量居世界首位。
如果大唐能够拿下澳大利亚,大量的廉价矿产,必然将进一步助推大唐的工业发展。
嗯,还是那句话,这些矿产大唐本土虽然也有,但无论是储量,还是开采难度,都要远超澳大利亚。
再加上,李奕想要优先开采海外资源,将本土资源留给子孙后代。
以免子孙后代败家也没个败的!
所以,他才想着要拿下澳大利亚。
至于说英国人会不会不答应?
这么说吧,这个时代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实在是太多了。
再加上现如今的澳大利亚还没被开发出来,很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荒地。
重要性远比不得印度!
如果大唐以印度局势做威胁,英国有很大可能会在澳大利亚向大唐让步。
再郭嵩焘提出大唐想要澳大利亚之后,卜鲁斯脸上的表情开始一阵变换。
最终,他还是说道。
“澳大利亚,那可是一洲之地,我大英不可能轻易从澳大利亚撤手的!”
郭嵩焘闻言,当即眼睛一亮。
卜鲁斯说的是不轻易撤手,而非不能撤手。
这便说明,这件事对英国来说,是可以谈的。
郭嵩焘闻言,当即冷笑一声说道。
“是吗?”
“但我并不认为这时候英国有和我大唐讨价还价的余地!”
“说句不好听的,对我大唐而言,丢掉阿拉斯加,无非也就是脸面上不好看,可于实际无碍。”
“但尔英国,却是绝对承担不起丢掉印度的后果!”
还是那句话,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
大唐如今既然在战场上取得了优势,那么在谈判桌上,自然可以强势一些。
卜鲁斯闻言,脸上的表情一阵纠结。
但最终还是开口说道。
“还请部长阁下给我一点时间,澳大利亚毕竟是一州之地,实在事关重大,还需女王和首相,以及大英的上下议院一起决断。”
郭嵩焘闻言,神情淡然的点头道。
“嗯,如此也好!”
语罢,他便抬手示意送客。
卜鲁斯从沙发上起身,还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去。
看着卜鲁斯离去的背影,郭嵩焘眼睛里闪烁着莫名的光,似乎是在思索着什么。
他心中,不禁泛起思量,自己这次如果能为大唐在谈判中拿下澳大利亚。
那自己说不准也能被外放为一地督抚。
然后,自己才好从这外交部部长的位置上,更进一步啊……
在大唐,官场上有一道大家都心中有数的潜规则。
那便是,宰相发于州府,将帅起于卒伍。
也就是说,文官必须得有主政一方的资历,将帅必须亲自领兵作战,熟悉军中事项,才能被提拔到高位上。
郭嵩焘身为文官,政务院系统中的一员,他再想更进一步,入阁。
甚至是成为首辅,代行皇权,宰执天下。
那么,他就必须得有外放一地为官,主持地方政务的资历才行。
想着这些,郭嵩焘脸上的神情不由得有些按捺不住。
他实在太想进步了!
……
卜鲁斯出了大唐外交部衙署的大门。
一辆汽车已经停在了衙署门前。
虽然大唐和英国目前处于战争状态,但双方的贸易却并没有断绝。
在大唐汽车厂拿出成熟的汽车产品之后,英国方面也购买了一批。
其中,大部分被送回英国本土,交由女王以及本土的大员使用。
但公使馆这边也留了一辆,交由卜鲁斯这个公使代步。
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
嗯,因为面子!
随着时间流逝,如今的大唐汽车产能已经增长到了月产近二百辆的地步。
在汽车产能增加之后,非但用于供给消费市场,朝中还给大唐京城各衙门都集中采购了一批汽车用于代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公使身为英国在大唐的代表,如果还继续乘坐马车,那岂不是平白令人嗤笑?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
嗯,大唐的各部衙署都用上汽车了,可你们英国人却依旧用马车。
你们英国人可真落后!
身为当前的世界霸主(打引号),英国人受不了这委屈。
是故,虽然大唐的汽车卖的很贵,虽然英国不想给大唐送钱。
可最终还是咬牙采买了一批,用于装点门面。
然后,卜鲁斯就真香了!
一名英国公使馆的侍从上前几步,为卜鲁斯打开车门,让他坐在了后排。
卜鲁斯在后排坐下,随手将自己的礼帽丢在座椅上,手上握着文明杖顶端,神情凝重。
伴随着一阵发动机发动的嗡鸣,司机启动了车子。
车子缓缓前行,沿着大唐京城内宽阔平整的柏油路面,向着英国公使馆的方向行去。
街边的景物飞快倒退,卜鲁斯心下相当凝重。
前排副驾驶上的侍从转头询问道。
“公使阁下,这次谈判进行的还顺利吗?”
卜鲁斯闻言,摇摇头说道。
“并不顺利。”
“唐人在谈判中对我大英狮子大开口,想要谋求澳大利亚……”
侍从闻言,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费解的神情。
“公使阁下,不是说我大英在阿拉斯加方面对唐国取得了优势吗?”
“唐国怎么还能对我大英狮子大开口呢?”
这名侍从目前还不知道英国海军在孟加拉湾被大唐爆锤,损失惨重的消息,是故有此疑问。
卜鲁斯闻言,神情黯然的说道。
“是印度那边。”
“我大英的大西洋-印度联合舰队,在孟加拉湾和唐军舰队发生战斗。”
“我大英舰队战败,损失惨重。”
“也就是说唐国在印度方面,取得了巨大优势。”
“而唐国能丢的起阿拉斯加,可我大英却丢不起印度……”
侍从闻言,张了张嘴,脸上满是不敢置信。
卜鲁斯见此,开口说道。
“好了,杰特,我们不要再说这件事了。”
“先回公使馆,然后向本土发报吧……”
……
英国,伦敦!
白金汉宫!
维多利亚女王躺在躺椅上,享受着阳光和下午茶。
在她身边,今年仅两岁的比阿特莉丝公主正在几名仆从的搀扶下,和一只英国本土的拉布拉多犬玩闹。
孩子兴奋的笑声,以及狗子汪汪的叫声汇聚在一起,多少有些刺耳。
但维多利亚却是并不觉烦,反而是听的津津有味。
身为一个母亲,在她的眼中,自己的孩子的一切都是可爱的。
捏起一块甜点轻轻咬下,一股甜腻腻的味道在舌尖绽开。
与中国的甜点追求不甜不同,英国的甜点大多都甜的腻人。
不过,和喝起来略带苦涩的红茶搭配起来,倒是例外的不错。
维多利亚拿起杯中的红茶品了一口。
茶水冲淡了些舌尖的甜腻,让维多利亚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个享受的表情。
就在这时候,远处脚步匆匆的跑来一名侍从。
“女王陛下,首相帕麦斯顿在外求见。”
女王抬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侍从布朗,然后说道。
“嗯,派人去将首相阁下请过来吧!”
布朗当即应下,然后转身离去。
不多时,帕麦斯顿勋爵便一脸沉痛的走到了女王的面前。
帕麦斯顿在维多利亚面前单手抚胸,然后开口说道。
“女王陛下,印度方面传来噩耗,我军舰队在与唐军舰队对上之后,战败了……”
说话间,帕麦斯顿将一封奏报呈递给了维多利亚女王。
维多利亚闻言,当即神色大变,不复刚刚的悠闲。
她从躺椅上坐起身来,接过帕麦斯顿递过来的奏报,便翻阅起来。
看着奏报上的一行行文字,以及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战损数字,维多利亚脸上的表情再也没办法强作淡定。
“这……这怎么可能?!”
“仁慈的上帝啊,请您告诉我,这不是真的……”
维多利亚实在是被这场战败给惊到了,整个人都有些失态。
要知道,为了确保印度战事不出意外,大英这次可是从大西洋舰队中抽调了相当规模的战舰,前去增援印度舰队作战的。
大西洋-印度联合舰队中,最少汇聚了大英将近半数的主力舰。
大英此战虽不是倾巢而出,但也差不多可以算是拼尽全力了。
可即便如此,大英竟还是输了!
让维多利亚实在无法相信!
帕麦斯顿脸色沉痛的说道。
“女王陛下,虽然我也不想承认,但这件事,确实就是事实。”
“我大英的大西洋-印度联合舰队,在孟加拉湾的海面上,输给了唐人……”
维多利亚深吸一口气,丰满的胸脯剧烈起伏。
“该死,该死的额尔金,他简直就是大英的罪人……”
“本王一定要将他吊上绞刑架!!!”
“一定!”
帕麦斯顿默然,因为他心中也是这样想的。
同样想要将额尔金给吊上绞刑架,让他为此次战败负责。
就在这时候,远处再次走来一人。
阿尔伯特亲王大步走到维多利亚面前,开口说道。
“我亲爱的女王陛下,愤怒并不能改变什么,对如今的大英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追责。”
“而是印度方面的局势该怎么办!”
阿尔伯特亲王也是接到了孟加拉湾海战的败迅,然后才赶来找维多利亚的。
他刚刚离得老远,便听到了维多利亚愤怒的大声咒骂。
所以,这才上来劝说。
维多利亚女王闻言,将略带期许的目光看向了面前的两个男人,似乎是在征询他们的意见。
……
PS:还完这章还欠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