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驯服马王
第四百九十六章 驯服马王 (第1/2页)晋王阵营的官员破天荒地没有任何上奏,旨在缩短早朝的时辰,尽快判皇长孙一个无故缺考。
大司农捧着笏板启声道:“陛下,臣有事起奏。”
梁帝道:“准奏。”
大司农清了清嗓子。
齐王笑了:“大司农,你不会是故意拖延时间吧?”
大司农叹息一声道:“齐王殿下,你可知大梁有多少地方数月来未下过一场大雨吗?长此以往,大梁恐将遍地牛蹄之涔、涸辙之鲋,赤地十里呀。”
齐王的笑容僵住了。
孟阁老捋了捋胡子:“春雨贵如油,若无春雨,何来秋收?”
齐王尴尬得无地自容。
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了。
他以为大司农是为了皇长孙拖延时间,不曾想大司农真有要事启奏。
这下好了,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成了一个不恤民情之人。
睿王低声道:“不是说了让你别冲动?你是大哥这边的,你一旦不好,连累大哥和骐儿受质疑。”
齐王瞥了眼睿王另一侧的晋王,闷声道:“知道了,三哥。”
张渠风故作惊讶地问道:“孟阁老,你居然连着两日上朝,稀罕事啊!”
孟阁老年事已高,梁帝免了他早朝,他只偶尔上上朝,一月至多三五回。
孟阁老问道:“张大人是对本阁老上朝有所不满?”
张渠风捧着笏板,皮笑肉不笑:“瞧您说的,下官只是担心您上了年纪,多有不便,身子要紧。”
孟阁老掸了掸宽袖:“不劳张大人费心,奉劝张大人少把心思花在勾心斗角上,还是多想想怎么为百姓办实事吧!大司农启奏之事,张大人可有对策?”
“我……”
张渠风狠狠噎住。
一番话反客为主,扭转局面,要不怎么是阁老之首呢?
孟阁老的眸光一扫,问太傅道:“你也有话对我说?”
“学生不敢!”
太傅立马老实。
孟阁老站的位子不显眼,他与张渠风一样,也以为孟阁老今日不会来,毕竟昨日孟阁老摇摇欲坠的样子历历在目,看着得在床榻上休养一阵子。
“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孟阁老说。
梁帝:“准奏。”
孟阁老正色道:“户部又拖延款项了,原定上月初便能该送去修缮文渊阁的一万两,未见分文。”
户部尚书虎躯一震:你们斗你你们的,干我何事?
太师道:“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睿王压低嗓音,对晋王道:“大哥,这些人都是我们拉拢不了的中立派,而今居然全都开始替陆临渊说话了。区区两场比试,就让陆临渊收买了如此多的人心。此子不除,后患无穷。”
晋王的眸子眯了眯。
一个又一个的文官捧着笏板出列,把那条街上少了个井盖儿的事都扯了出来。
再这么下去,早朝没完没了了。
睿王扫了眼那些为努力陆沅拖延时间的官员,又瞥了眼认真听朝的梁帝,不动声色地说道:“大哥,不能再等了,做决定吧。”
他们在外头有的是高手,只需大哥一声令下,便能彻底将陆昭言父子困死在半路。
他就不信,天黑了这群老匹夫还能有话说。
晋王的指尖动了动。
“哟,这么热闹。”
伴随着一道熟悉的声音,陆沅意气风发地进了金銮殿。
众人不约而同地朝他看来。
他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有些气喘,但衣衫与冠宇未乱,看得出在进入金銮殿前是有整理过仪容的。
他走到大殿中央,与陆骐并肩而立,对着龙椅上的梁帝恭敬行了一礼:“皇祖父。”
梁帝点了点头:“你父王呢?病可好了?”
陆沅道:“多亏了千机阁的燕姑娘,父王已无大碍,孙儿先入宫了,我娘陪着父王在马车上,稍后就到。”
一番话,不仅解释了自己迟到的缘故,也给他娘晚到找到了合适的理由。
觐见梁帝重要,但照顾病人更重要,何况病的还是梁帝的亲儿子,他娘撇下他爹进宫才是犯了梁帝的忌讳呢。
福王开口道:“你来这么晚,知不知道自己差点儿输了?”
陆沅闻言,无奈地叹了口气:“父亲突发高热,一病不起,作为儿子当以父亲身体为重,输赢比不上父亲的安危重要。”
大司农感慨道:“长孙殿下不仅体察民情,胸有沟壑,学富五车,更是芝兰玉树,品行高洁,至纯至孝,实在令人钦佩。”
孟阁老捋了捋胡子:“百善孝为先,长孙殿下做的对,若连自己的亲生父母都无法善待,又怎能信他能善待黎民百姓?”
蒋国公道:“是啊是啊,为了一场比试,连爹都不管了,这不是畜生吗?”
说完,他想到了什么,忙对齐王道,“齐王殿下,不是说你。”
齐王:“……”
陆骐对陆沅道:“比试完了,我去府上看看二叔。”
陆沅笑道:“不用,一会儿就能见到了。”
“子午先生呢?”
梁帝问。
一只颤颤巍巍的手从台阶上伸起来:“陛、陛下……草民在此……”
梁帝古怪地问道:“先生这是……”
陆沅风轻云淡地说道:“哦,赶着入宫,可能路上吹了点儿冷风。”
子午先生:你背着老夫飞檐走壁,你说只吹了一点?
梁帝问道:“诸位爱卿可还有要事启奏?”
众人齐齐摇头:“没了!”
梁帝起身:“去马场。”
梁帝曾是武将,他称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在皇宫建了一个宽阔的马场。
给宝猪猪挑选的马驹便是马场里的马儿生下的。
梁帝一眼相中了它。
今日得益于两位皇孙的比试,皇后与几位妃嫔女眷也得了观比的资格。
为了照顾金尊玉贵的后妃们,内务府连夜搭建了凉棚。
皇后端坐在主位上。
她身旁的两个凉棚里,分别坐着胡贵妃与蒋惠妃。
蒋惠妃另一边的棚子里,坐着玉妃和明王生母何贵嫔。
胡贵妃另一边的棚子里,则是齐王生母沈昭容。
令人意外的是,今日胡贵妃的两位儿媳也到了——晋王妃与窦清漪。
如此重要的场合,按理只有正妃才有资格前来,而晋王居然带了身为侧妃的窦清漪,且不是坐在晋王妃的下首处,而是与晋王妃一左一右陪伴在胡贵妃的身侧。
可见胡贵妃对她的器重。
晋王妃翻了个白眼。
陛下与大臣们远远的坐在对面,几乎和她们打不着照面。
“怎么还不来?”
胡贵妃蹙眉问。
身后的小太监说道:“听闻太子身体不适,陛下要先早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