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唐天将军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再至龟兹,仁厚的君主

第四百九十一章 再至龟兹,仁厚的君主

第四百九十一章 再至龟兹,仁厚的君主 (第2/2页)

“朕此番远征,是为巩固西域,将威胁扼杀于萌芽之中,开万世之太平。卿当与朕勠力同心,倾尽全力。”
  
  李瑄在诏书上已经说明,再次点明此行目的。主要是让西域方面,不要掉以轻心。
  
  即便甘肃、青海等地有运输粮食、钱财到西域。
  
  但那成本太大。
  
  此行的军资,主要靠和籴。
  
  用大量的钱财,收购西域、河中所有的粮食。
  
  安西之地,作为大唐的后勤之地,在这方面上,不能拉胯。
  
  “请至尊放心。即便安西军离开,留在西域的上千屯耕地,臣也会组织百姓耕种,以确保有更多粮食。”
  
  安西大都护李勉向李瑄回答道。
  
  西征不是一朝一夕,可能为积年累月。
  
  哪怕放弃一些龟兹城的工厂,一些矿场。也要将粮食种上。
  
  “和籴之时,要有限度。要保证西域地区粮食自给自足,也要有应对灾害的能力。过犹不及,会生出动乱。”
  
  李瑄担心用力过猛,使粮价飙升。以至于地方百姓、商人将自己的粮食卖完,引发人为的饥荒。
  
  并非李瑄多想,西域地区的粮食产量太薄弱,即便人少,但地方太大,会出现不可控制的情况。
  
  “请至尊放心。粮食价格一直在大都护府的控制范围之内。早在至尊主政西域之时,于伊丽水流域、七河流域建立大量牧场,十几年来,牛羊数以百万计。这些随时充为军资,解决粮食不足的压力。”
  
  李勉向李瑄回答道。
  
  他是郑惠王李元懿曾孙,岐州刺史李择言之子。
  
  是宗室的一员。
  
  早在年轻的时候,李勉勤学经史,以沉雅清峻而出名。
  
  在李瑄打压宗室的时代,李勉能担任正二品的安西大都护,足以证明其能力。
  
  “嗯!河西转运,以及北庭的物资,也会源源不断地到来。所有物资经过安西大都护,务必清点、备案。战争结束,需统计西征损耗,载入史册。”
  
  李瑄对李勉的布置很满意,着重吩咐道。
  
  “臣遵旨!”
  
  李勉起身拱手。
  
  “李都督。安西军的布置如何?”
  
  李瑄又向李嗣业询问道。
  
  这一次,西征的三位主帅,分别是李嗣业、马璘、李晟。
  
  他们之中,除了李嗣业稍长,其他都是军中正值壮年的将领。
  
  特别是马璘、李晟,与浑瑊、车光倩、来瑱,并称为“五杰”。
  
  不是他们军功最高,而是他们年富力壮,又有卓越的功绩。是将来军中的中流砥柱。
  
  现车光倩、浑瑊担任边塞都督,不久前灭亡突厥。
  
  李瑄不可能将功劳都加在他们身上。
  
  “回至尊,安西军大部分兵马,已经通过千泉古道,到达柘枝城驻扎。将士们士气正盛,随时准备为国征战。”
  
  李嗣业向李瑄回答道。
  
  曾经的陌刀将,人马俱碎的李嗣业,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主帅。
  
  陌刀军迟早会被时代淘汰,但老当益壮的李嗣业不服输,还想持陌刀,再挥舞一次。
  
  “不错!附属胡部和西域三十六国准备得如何?”
  
  李瑄点了点头,又向李嗣业问道。
  
  “葛逻禄汗国、突骑施诸部、安西诸国的最后一波兵马,也开始出发。其余国家和部落,归柘枝都督府,北庭都督府管辖,一个月前,两位都督向臣通知,他们也准备得差不多了。”
  
  李嗣业向李瑄禀告道。
  
  除此之外,敦煌军、武威军骑兵早在两个月前,由副都督率领,到达碎叶城。
  
  两地的都督未参加西征。
  
  “十天后,随朕一起通过千泉古道,兵发萨末鞬城。与诸将汇合后,再议论军事。”
  
  李瑄明确诸军动向以后,决定尽快赶往萨末鞬城,确立战术。
  
  在萨末鞬城,李瑄能更准确地接收前线消息。
  
  随后,李瑄又与李嗣业、李勉交代一番。
  
  特别是李勉。
  
  在战争期间,他的职责重中之重。
  
  如牛肉干、葡萄干、果脯、美酒、果糖等食物,尽可能地加工,运输到前线。
  
  以丰富将士们的食物。
  
  还有各类生活用品,都以军队优先。
  
  战争打的是综合实力,大唐要在综合实力中,对敌人进行摧枯拉朽的碾压。
  
  翌日,李瑄在大都护府宴请龟兹城的官吏、贵族。
  
  在龟兹的使节,纷纷表明他们的国王要来龟兹参见天可汗。
  
  “凯旋再见!”
  
  这是李瑄的统一答复。
  
  待他凯旋而归,再于龟兹城召见西域诸国的国王。
  
  随后几日,李瑄在龟兹附近巡视。
  
  特别是太子李奕,他还是第一次来到西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龟兹城南部,赤河旁的山下,有一座铁矿,李瑄带着李奕、李淞到达此地,观看劳作的工人,目睹钢铁是如何诞生。
  
  “父皇经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此行万里,儿臣深有感触。”
  
  李奕虽然与李瑄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深得李瑄的教导。
  
  少时不知父亲远行,不懂得举家连夜逃往陇右。
  
  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愈发敬佩他的父亲。
  
  他熟读经典,但在史书上,他见不到如父亲这般伟大。
  
  尧舜太远!
  
  秦皇汉武和父亲一比,也会变得渺小。
  
  仁政方面,太宗皇帝也不如父亲爱民。
  
  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工匠技巧。
  
  父亲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李奕明白,他永远也无法去模仿父亲。
  
  父亲是独一无二,也是旷古绝今!
  
  身为太子,他明白此行的用意。
  
  父亲让他们跟随,可不仅仅是为一场战争。
  
  “奕儿,先前在铁矿,你看到什么?”
  
  李瑄突然向李奕提问道。
  
  “回父皇,儿臣看到的不仅仅是代表国家重器的钢铁。还有工人的藤盔、铁鞋、生命绳等。据说以前矿工多死于非命,如同草芥。现父亲改革建筑、矿产制度以后,发明护具,减缩工期,以安全为主。诸地工匠死难者大幅度缩减。”
  
  “万事以民为先,国家才可和平长久。生命无价,并非草芥!”
  
  李奕稍微一回忆矿场的情况,立刻向李瑄回答道。
  
  “奕儿将来会是仁厚的君主。”
  
  李瑄对李奕的回答很满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