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二章 官吏和议员代表的态度
第四三二章 官吏和议员代表的态度 (第1/2页)参加会议的民间代表,大多是“摇笔杆子”、“卖嘴皮子”的,像是记者、编辑、律师、作家等等。
他们本来就以直接辩论和阐述内容为生的,所以基本都是颇为能言善辩的。
历史上的美国开国元勋们,本来大多也都是能言善辩的人,他们的成分主要是律师和商人。
这个世界的美国第一代贵族中,仍然有很多是这样这样的人物,比如亚当斯。
但是他们投靠大明之后成了贵族,开始逐渐学会了传统贵族的颐指气使,不再将纯粹的辩论和商业能力作为基础技能。
二代贵族更是越来越像传统贵族,能力比之一代贵族更加的衰退。
会议现场的质询环节,开始的时候颇为热闹,但局势很快就变成了一边倒了。
民间代表面对贵族的质疑,基本都能条理清晰的解释明白,让贵族的质疑变得好像无理取闹。
而当民间代表开始质疑的时候,又通常很快就将贵族代表问的哑口无言。
最后经常变成无赖式的回答:这是我们父辈与大明皇帝的协议,是我们父辈和美国的荣耀。
大皇子朱靖坤让现场的代表各自问了三个问题之后,时间已经接近中午了。
就宣布会议第二阶段结束,会议也暂时停止,下午两点重新开始,将直接进入第三阶段。
所有代表起身,首先恭送皇子们离开,然后各自起身去王宫的食堂吃饭。
民间代表们起身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喜气洋洋的状态。
在他们看来,皇子们安排的会议,就是一次辩论会,看现在的情况,自由邦贵族已经必败无疑了。
下午的辩论会更加的直接,要让普通代表提出咨询,还可能进入自由辩论环节。
现在按照最严格的规则互相咨询,贵族的代表就已经招架不住了,到了更宽松的环节他们更加顶不住。
在民间代表们看来,既然这场辩论他们必定会赢,那辩论结束之后,那自由邦改自治领的议案,自然也肯定能够执行的。
他们觉得光明的未来已经在向他们招手了。
而贵族代表们大多阴沉着脸,不过他们却并没有太过惊慌,反而带着几分轻蔑。
因为皇子们已经向他们通过气了,无论这场公开的会议结果如何,自由邦的地位都是不会变的,不会变成自治领。
所以他们觉得现在这些刁民怎么闹都没有用的。
不过他们也同时已经答应了,这次会议之后终究是要做出一些让步的。
这些刁民闹得越欢腾,皇子们迫使自己让步的幅度就可能越大,所以他们当然也高兴不起来。
两帮人各自带着不同的情绪,同时也都等着最后的决定,现在都互相都离得远远的。
把和稀泥划水的官吏代表夹在中间,三波人各自抱团离开了大殿去吃饭。
当天下午两点,会议再次开始之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如民间代表上午预料的那样。
民间代表再次轮流上阵火力全开,把贵族代表驳的说不出话。
但是优势大了的时候人就容易骄傲,人骄傲自满了就容易做出不合适的事情。
民间代表发现喷贵族很轻松的时候,就有人顺带着喷了一下官吏代表。
关键是他们有人大声斥责,说这些官吏大多也是不称职的。
要么是贵族的走狗,要么就是单纯混饭吃的,根本没有将公共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关键是他们并没有为普通百姓主持正义。
改自由邦为省份或者自治领之后,肯定要按照王国的法律通过科举选拔。
这些话说的没有什么问题,就是自由邦官吏的实际情况。
关键是,把这些现有的官吏赶走,也恰好符合现场的民间代表的利益。
他们可以取代这些官员,直接当上新设立的治领或者省份的官员,或者是地方议员。
所以有代表说出来这些话后,普通的民间代表马上送上了掌声。
只不过这种表态却破坏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现场官吏出身的代表们,本来大多是划水状态,想要保持两不沾的态度。
如果民间代表的辩论胜利之后,皇子们倾向于支持民间代表的诉求,要求直接将自由邦改为自治领。
那自由邦的贵族们肯定是不会直接答应的,他们一定会用各种手段展开对抗行动的。
虽然不一定是武力对抗,但是民间和官方的各种手段肯定会有。
对抗一旦开始,自由邦官吏们就要站队了。
如果他们站在民间代表这一边,那只能跟现在的贵族们直接决裂了,贵族自然不会再雇佣和支持他们。
他们现有的工作自然也就没有了。
而国王和朝廷未必能够马上掌控所有自由邦,极大概率不可能马上给失去工作的他们安排好工作。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会暂时失业。
就算是国王和朝廷最后胜利了,自由邦成功改成了自治领,他们未必能够维持现有的地位。
国王和王国朝廷未必完全信任他们,他们很多人都是依靠贵族的关系上位的。
如果他们站在贵族一边,那现在肯定不能跟贵族们对着干。
如果皇子们最终没有支持民间代表,反而决定支持贵族们,不改变自由邦和贵族的地位。
那官吏们还要继续在自由邦当官,继续给贵族们干活呢。
那他们更加不能得罪贵族了。
这些官吏本来是应该支持贵族们的,要让他们反过来支持民间代表的条件非常脆弱。
第一,民间代表在辩论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皇子们和王国朝廷都支持民间代表,决定改自由邦为自治领或者省份。
第三,王国朝廷在与自由邦的对抗中获胜并迅速控制局势,成功将自由邦完全改为自治领或者省份。
第四,作为官吏的他们也站队王国和民间代表。
第五,王国政府将他们直接留任,担任新成立的自治领或者省份的官员。
这些条件是递进的,全部满足的难度非常高,关键是中间的任何一环崩了,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
他们现在摆出两不沾态度的真正原因,只是因为现在民间代表的声势太大了,有很大概率会真的引发皇子们推动的改革。
那样他们就不得不站队到皇子和民间一方了,只是在真正尘埃落定之前,他们不敢公然表态而已。
结果现在民间代表直接说,就算是自由邦改成自治领了,他们也不能留任。
那他们支持民间代表的脆弱条件就直接崩溃了。
很多官吏代表很快就想到,如果皇子们因为民间代表的呼吁,就开始了自由邦改革。
关键是在民间代表的配合下完成了改革,那这些民间代表在改革的过程中和之后,必然获得巨大的声望和话语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