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章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第919章 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 (第2/2页)所以高振东一口说出要打大城市,大家倒是并不奇怪。
“嗯,这倒是一个考虑。你说集束多弹头,那是不是还有别的多弹头?”防工委领导总觉得这小子的货还没挖干净,既然“多弹头”前面有一个定语,那也许就意味着有很多定语可选。
而这每一个定语,也许就是一条技术路线。
主要是多弹头这个事情,在现在还是一个未来概念,大家都没有,我们才起步,自然也不会去考虑这个事情。
果然,高振东没有让他失望:“嗯,对,我觉得多弹头可以分成几类,一类是集束式,所有弹头都打一个目标。一类是分导式,每个弹头打击各自的目标,但是其运载具的轨道是不能随意机动的。一类是机动式,在分导式多弹头的基础上,运载具或者弹头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这三类多弹头打击效率层层提升,但是技术难度也同样层层递增。”
“总结得好!”搞导弹的同志没忍住,叫起好来,这位同志不但技术高超,思维超前,而且条理分明,逐步递进,把多弹头的技术、难度和效率分类划分得非常好。
防工委领导也被高振东的话给吸引住了,这三种东西,那是肉眼可见的一个比一个好啊。
“那分导式……”防工委领导问道。
机动式可能太难,但是分导式是不是可以……
“有难度,再说我觉得对我们现在来说好像意义不大,集束式多弹头算是最容易搞的,理论上来说,在运载器和制导系统上,它和单弹头没有任何区别,只是要解决弹头小型化的问题,算是效费比最高的。当然,个人看法,个人看法。”
呵呵,你的个人看法多了去了。
“嗯,记下来,记下来,具体怎么搞,后面再看。”
防工委这边乐呵呵的,诶,就高振东这几句话,未来几十年,战略弹道导弹的弹头这一块该怎么搞,可以说是一下子就说清楚了,都不用再搞什么规划论证。
因为高振东是从打击原理出发来描述问题,几乎不涉及任何技术,这种归纳描述方式可以说是在玩赖,你怎么都跳不出这个圈子去。
“另外,诱饵弹头也可以作为未来要考虑的技术之一,放到未来去,当然,现在倒是不用,现在也没谁能拦这个东西。”高振东意犹未尽,不过这东西的确是太过超前,现在弄出来就成了妥妥的屠龙之术,没用,还不如拿这些资源去搞别的。
“诱饵弹头?有这运力不如直接扔一个下去吧?”防工委领导笑道,其他同志也深以为然。
“诱饵弹头可以比实际弹头轻很多,不需要占用太大的投掷重量,说得难听点,就算是搞个充气的也能用,根本不需要多少重量,一枚导弹能带一堆!”高振东的声音里带着一丝笑意,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充气的?那岂不是飞得比真弹头慢很多?一下子就被认出来了吧。”有同志有些疑惑。
“外太空没空气阻力的,充不充气一样的速度,呵呵呵,等到再入大气层烧毁的时候,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了。”
得,现在算是知道那头的那位特别顾问同志在笑什么了,他应该是估计到这种情况——有人一时之间转不过这个弯来,外太空和大气层完全是两码事,特别不是搞导弹的同志。
防工委领导:好险好险。
“嗯,这个倒是的确可以作为远期的技术来考虑,记下来记下来。”
“但是,上面这些都是小事,我觉得里面最值得商榷的,是精度。”
合着你扯了半天,还没说到你最想吐槽的地方?
“精度?从理论的角度来说,1万公里以上2.5公里的误差,已经是很高的精度了。超高精度陀螺仪个头太大,想装到导弹上面,非常困难,惯性导航的误差就小不了,就算有星光制导,这也是一个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搞导弹的同志沉吟道。
“我知道,不过星光制导其实是有能力不断修正误差的,虽然它自身也有误差,但是它能把累积误差控制在一个限度范围内,对吧?”
“对。”
有的同志不知道这位顾问怎么能一口说出星光制导的细节来,但是有的同志却是很清楚的,星光制导就来自这里,这也就是高振东的张师兄他们这些人没来,否则早就听出高振东的声音来。
“所以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有一套足够好、足够小的陀螺仪就行了,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