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三十七章:争当皇帝

第七百三十七章:争当皇帝

第七百三十七章:争当皇帝 (第1/2页)

天幕上。
  
  几名“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在清朝官员的陪同下漫步在已经压实的黄土路上。
  
  陪同官员指着四周,微微仰头,神情里尽是骄傲之色。
  
  为首洋人四处观察,脸上是一片惊讶。
  
  身后的几名洋人,或是仔细观察、或是奋笔疾书、或是快速描画着。
  
  而在一行人的周围。
  
  贫瘠干瘦,衣衫褴褛的百姓惊惶的看着一行人。
  
  ……
  
  【英国使团一登上中国的土地,马上就看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
  
  【接待的官员雇了许多老百姓来到英国使团的船上,为英国使团端茶倒水,扫地做饭。】
  
  【英国使团注意到这些人“都十分消瘦”】
  
  【“在中国普通人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大肚或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
  
  【“这些普通中国人每次接到我们的残羹剩饭,都要千恩万谢。对我们用过的茶叶,他们总是贪婪地争抢,然后煮水泡着喝”】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不知为什么。
  
  突然有一种莫名的羞耻心。
  
  明明这些都是待客之道……
  
  但偏偏从字里行间内看出一丝难掩的惊讶和……不屑?
  
  “……就像居高临下……”
  
  就像勋贵蔑视贱民一样。
  
  刘启则抱着肩膀,嗤笑道:
  
  “还什么乾隆盛世?”
  
  “看这些百姓!哪有身处盛世的样子!”
  
  ……
  
  【因为清朝官员送来的食物过多,并且“有些猪和家禽已经在路上碰撞而死”,所以英国使团把一些死猪死鸡从“狮子号”上扔下了大海。】
  
  【岸上看热闹的百姓一见,争先恐后地跳下海,去捞英国人丢弃的食物,“洗干净后腌在盐里”】
  
  【使团成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中说:“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
  
  【“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偶尔有一幢独立的小楼,但是绝无一幢像绅士的府第,或者称得上舒适的农舍。”】
  
  【“不管是房屋还是河道,都不能跟雷德里夫和瓦平(英国泰晤士河沿岸靠近伦敦的两个城镇)两岸的相提并论。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
  
  大唐·玄宗时期
  
  “哈!盛世?”
  
  李隆基真是气笑了。
  
  “这要是盛世,那我开元盛世又该怎么算?”
  
  “盛中之盛吗?”
  
  李隆基从金丝木榻上扶膝起身,漫步于廷内,双手平举。
  
  高声道: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这才叫盛世!”
  
  “百姓富才是真的富!”
  
  “朕信了你的邪!”
  
  “你还藏富于民?呸!”
  
  “文景之治时,百姓也都富裕的不得了!”
  
  “家家户户都骑马,而且全骑雄马!”
  
  “谁要是骑雌马或者小马都会遭到众人嘲笑!”
  
  “你还盛世,哼!”
  
  李隆基挺直身板,蔑视着乾隆盛世。
  
  ……
  
  {乾隆年间的粮食总产量创了历史最高,但人均下来,却处于历史落后水平。}
  
  {传统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而是尽可能多地养育人口。}
  
  {即使增加人口是以降低生活水平为代价换取,国人也心甘情愿。}
  
  {而中国传统社会人口增长的速度往往高于粮食生产水平的提升速度,乾隆年间这一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
  
  {一方面,人口繁庶历来是统治成绩和国家实力的最有力证明,另一方面,人口增长也带来了方方面面的问题。}
  
  {清代粮食总产量居历史之冠,人均却是最低。}
  
  {《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记载,历代粮食人均占有量,秦汉为九百八十五斤,隋唐为九百八十八斤,宋代为一千四百五十七斤,明代为一千一百九十二斤,而乾隆年间,仅为七百八十斤。}
  
  {以前也一样,总GDP很高,但是人均就………看着很富有,其实底层……}
  
  {今年开始不已GDP为尊了,应该会有改变了。}
  
  ……
  
  大唐。
  
  李世民皱眉苦思,又回想天幕里描述的乾隆“盛世”
  
  终于恍然大悟。
  
  “传统农业社会的巅峰养活了超大规模的人口。”
  
  “但是人均粮食产量不行却导致生活贫困!”
  
  “再加上地少人多!”
  
  “这就是乾隆盛世的困境!”
  
  “是农业社会的困境!”
  
  “是王朝的困境!”
  
  “所以要开启工业社会?!”
  
  ……
  
  天幕上。
  
  清澈的河流蜿蜒流淌。
  
  一只只“白藕”在河面上起伏。
  
  两岸的百姓该洗衣的洗衣,该挑水的挑水。
  
  挑水回去的路旁,也会有几簇“藕节”从土里伸出。
  
  像是奋力“生长”着。
  
  没人在意那些“藕节”
  
  只有一名洋人坐在不远处的树下,记录着一切。
  
  ……
  
  【约翰·巴罗说:“在京城一地每年就有近九千弃婴……我曾经看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身上没有系葫芦,漂流在珠江的船只当中。人们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只狗的尸体。而事实上如果真的是一条狗的话,也许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
  
  {孩儿塔哟,你是稚骨的故宫,伫立于这漠茫的平旷,倾听晚风无依的悲诉,谐着鸦队的合唱!你是幼弱灵魂的居处,你是被遗忘者的故乡。}
  
  {人口膨胀的太快了,从唐代的极盛四千万,到清代的三亿人。}
  
  {人口已经接近环境承载力的极限。}
  
  ……
  
  天幕上。
  
  贫寒饥困的百姓蹲在墙角吹着寒风。
  
  一墙之隔内。
  
  脸色红润、身体肥硕的贵人正在吃喝玩乐。
  
  百姓麻木的眼睛盯脚下,蜷缩着。
  
  ……
  
  【而百姓的悲惨生活则与清朝官场的奢侈腐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清朝官员对于吃饭真是过于奢侈了。他们每天吃几顿饭,每顿都有荤菜许多道。”】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这十分熟悉的一幕,下意识打了个寒颤。
  
  他抱住自己,幽幽道:
  
  “……黄巾啊……”
  
  众人也想到了黄巾。
  
  但顺着“黄巾”往上一捋!
  
  他们赫然发现乾隆的种种手段已然将清朝打成铁桶一片。
  
  刘备看着天幕里的种种,叹气道:
  
  “若没有外力因素……”
  
  “这个天下就会在这片死水中一直沉寂下去。”
  
  “稳定……”
  
  “真稳定。”
  
  但这种稳定真是对的吗?
  
  殿内的某些人开始思考着。
  
  ……
  
  天幕上展示着大清京城附近的冰山一角。
  
  如虎如狼的吏员冲着破财的茅草屋,将屋内的男丁拉扯走。
  
  身穿公服的小吏拿着鞭子抽打着骨瘦如柴的纤夫。
  
  ……
  
  【官员们强迫大批百姓来拉纤,拉一天“约六便士的工资”,但是不给回家的路费。】
  
  【许多百姓并不想要这份工资,拉到一半往往连夜逃跑。】
  
  【为了找到替手,官员们派手下的兵丁去附近的村庄,出其不意地把一些村民从床上拉出来加入船队。】
  
  【兵丁鞭打试图逃跑,或以年老体弱为由要求免役的民夫的事,几乎没有一夜不发生。】
  
  【“看到他们当中一些人的悲惨状况真令人痛苦。他们明显地缺衣少食,瘦弱不堪。”】
  
  【“他们还总是被兵丁或什么小官吏的随从监督着,其手中的长鞭会毫不犹豫地抽向他们的身子,仿佛他们就是一队马匹似的。”】
  
  ……
  
  大清·乾隆时期
  
  “够了!”
  
  乾隆拍案而起。
  
  衣摆飘动,步履急促。
  
  他指着天幕,喉咙上下滚动着,颔下白须抖动。
  
  牙缝里迸出几个字来。
  
  “只有朕如此吗?”
  
  他突然放声怒喝道:
  
  “就只有大清如此吗!!!”
  
  “朕给他们饭吃!给他们衣穿!”
  
  “你还想要朕怎样?!”
  
  乾隆厉声着,他此时就像急于寻求认可而不得的孩子。
  
  语气激烈而放肆。
  
  “文景!贞观!开元!仁宣!”
  
  “这些盛世就没有路死白骨!朱门酒肉吗!”
  
  “朕养的是几万万人!”
  
  “几万万!”
  
  “你让他们坐在朕这个位置上,你就保证他们比朕做的更好吗?!”
  
  “你能保证吗?!”
  
  “能吗!”
  
  乾清宫内像被按住时间一般。
  
  寂静无声。
  
  片刻后。
  
  乾隆缓缓睁开眼睛,神色又恢复到冷漠无情。
  
  “召军机大臣们前来议事。”
  
  他无视了跪倒一边的永琰,只是似陈述、似教导、似自语。
  
  “两言相对,大清显得一片亡国景色。”
  
  “英国人,将要蠢蠢欲动了。”
  
  ……
  
  天幕上。
  
  高高的壁炉架上点着几支白色的蜡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