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大决战十
第511章 大决战十 (第2/2页)问题是吴拜问曹振彦,曹振彦能问谁去?前面战事不利,北洋新军又被对方的骑兵拖在这里,无法支援正面战场,这根本是个无解的问题,而且如果前面全完了,兴华军主力压上来,北洋新军可就要被包饺子了。
“不行,不能这么等,军阵前移,拉开距离,逼迫敌军骑兵后退。”曹振彦下令道。光等着肯定是不行了,北洋新军必须要有动作。曹振彦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主动出击,步兵大阵往前推进,炮兵紧随其后,军阵呈现弧形变阵,收缩两翼,突出中间,慢慢变成一个半圆阵。这阵法可不是曹振彦胡乱搞出来的,作为大清国的火器大师和著名将领,曹振彦要是没两把刷子,多尔衮也不可能把北洋新军的重任交给他。
他要摆出的这个阵型,竟然是南北朝刘裕发明的经典步兵大阵,却月阵。这却月阵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南北朝时期以步制骑的经典阵型。只不过曹振彦在此基础上以自身北洋新军的先进条件做了改进。
当年,刘裕背水一战,在跟北魏骑兵的对战中以两千对三万,打出了大胜的战绩。
晋军于黄河岸边,在距水百余步之处用战车百乘布下弧形“却月阵”,两头抱河,以河岸为月弦,每辆战车设置七名持杖士卒,共计七百人,布阵后,再派两千士兵上岸接应,并携带大弩百张,每辆战车上各加设二十名士卒,并在车辕上张设盾牌,保护战车。因为“却月阵”是弧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弧形可以分散受力点的力,有着良好的抗冲击能力,阵内士兵又因有杖、弩、槊等武器,所以杀伤力非常强。同时阵内士兵背水为阵,可起到“陷之死地而后生”的效果。
放到曹振彦这里,曹振彦立刻做出了相应的改进,当年刘裕是背靠黄河,现在这里没有河,曹振彦就背靠多尔衮的织金龙纛作战,织金龙纛和皇帝就是不可逾越的黄河,这给北洋新军所有士兵带来的压力甚至比黄河还要大。
而刘裕使用的什么大弩等器械,自然就用神武大炮来代替,这可比当时的冷兵器要厉害得多。至于战车,这个简单,北洋新军的辎重兵之中有大量用来拉辎重的大车,此刻曹振彦全部舍弃,将这些大车拉出去布阵,还有一些剩余的盾车也全部用上。
至于士兵就更没问题了,火铳兵应有尽有,不比当年刘裕的手下能打?关键是曹振彦这么干有个巨大的好处,那就是抽调兵力,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北洋新军无法支援正面战场,这是个巨大的浪费,曹振彦不能放任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却月阵一旦组成,他至少能抽调一半的兵力脱离本阵去支援前线,这对前线的帮助可太大了。
“变阵!变阵!”吴拜和郎坦对麾下不断催促道。好在,西山大校场训练的时候,他们演练过却月阵,曹振彦也知道兴华军骑兵厉害,所以有针对性训练过,此刻就派上了用场。
“军座,他们前压了,我们怎么办?”十几队兴华军骑兵还在徘徊,北洋新军主动前压倒是让阿木没想到,步兵前压骑兵,怎么看都有些奇怪,可是既然他们敢这么干,肯定有目的。
“后退,继续保持距离,我倒是要看看他们能耍什么花样。”阿木一挥手,骑兵们立刻后退,继续跟北洋新军保持三里的距离。
织金龙纛下,多尔衮差点将千里镜给捏碎,高衡实在是太卑鄙了,竟然还留了这么多火箭弹,这下好了,上万颗火箭弹结结实实命中了八旗骑兵,这个损失多尔衮根本无法估量。
洪承畴等人更是张大了嘴巴,半天都合不拢,这种生产能力实在是太恐怖了,他不明白,兴华军是怎么在短短时间内又生产了这么多火箭弹的。毋庸置疑,这些火箭弹肯定是上次桂林作战结束之后生产的,如果当时高衡还有这么多存货,应该早就拿出来用了,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凤阳之战了。
可是现在,他又拿出来这么多家伙事,这生产和运输的能力真是让大清国望尘莫及。正当众人发愣的时候,传令兵来报,说是曹振彦变阵,准备抽调兵力来前线作战。多尔衮深感欣慰,回头对众人道:“曹先生不愧是我大清的肱股之臣啊,如果这一战胜利,曹先生当属首功。”
遏必隆等人对视一眼,立刻躬身道:“皇上圣明!”
“大帅,毒烟尚未驱散,我们的准头也受影响了。”前线战场,土司兵依然在狂扔震天雷,一波波震天雷爆炸,将清军炸得人仰马翻,他们经过了炮弹、铳弹、火箭弹和震天雷四轮洗礼,伤亡已经超过十数万,幸亏是烟雾弥漫,让各部弄不明白受损的情况,否则饥兵大阵早就崩溃了。正因为有浓烟,所以后面的人还在推着前面的人往前进。高衡身边,吴荣策马过来道。
他说的是实情,烟雾不仅遮蔽了清军的视线,也同时遮蔽了兴华军炮兵和火铳兵的视线,他们只能按照原来的诸元进行盲射,至于能产生多少杀伤效果,那就是听天由命了。
更加让人头疼的是,火铳兵也无法前进,再往前走百步,就进入毒烟区域了,总不能让自己人也被毒烟覆盖住。所以火铳队只能在外围盲射,无法前进。土司兵那边,伤亡也在逐渐增加,清军马队毕竟还是有些东西的,一些军官反应过来,带着身边能召集到的手下就往那些黑影身边冲,想办法跟土司兵搅在一起。
而土司兵身上带着的震天雷又不能朝自己脚底下扔,一旦对方的骑兵跟他们交错在一起,震天雷就只能朝后面投掷。但那些清军骑兵可不是闹着玩的,他们用手中的虎枪顺刀不断收割着土司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