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箫剑吟 第一章 今生通灵识前世
第一卷:箫剑吟 第一章 今生通灵识前世 (第1/2页)此开卷第一章。作者自述:因从小以来,凡历大事,总见大蛇入梦。作者小时曾梦在唐朝领军征战沙场的梦幻,也梦在一个装满图书的房间翻阅史书的场景(上大学后,某下午到图书馆查资料,猛然觉着此情此景好熟悉,细思原是小时候梦幻再现),还梦鲁迅先生教作者写作情景;长大后,作者梦见某位未曾谋面的先祖(他告诉我他真名此处隐去)入梦来交流前世今生云云,梦见太老君与作者讲授玄机,卧床边其言语声声入耳。不惑之年,历数一番梦幻之后,当作者决定写一本以梦幻开始讲述历史人物传奇时,爱做梦的作者,梦见一个书名《我是一个开了窍的龟蛇》,于是,作者决定借“梦幻”“通灵”“传奇”之说,撰此《箫剑吟:我是一条开了窍的龟蛇》一书。但书中所记何人何事?自又述:据父母说,作者出生之际,一位陌客当天傍晚恰巧路过村边,一看气象就知村里有小孩出生,便径直到作者家,一问果然是作者早晨出生,希望借宿,言谈间知其自四川远道而来,以阴阳风水术数之技为生,他为报答一宿一餐之惠,也为抚慰作者父母心,给新生儿免费算上一卦:言明作者是能让这个家走出困境,振救这个家的福娃。孩提记事时,作者多次见到一位怪老头总会悄然翻进作者屋里,白日里在阁楼上裹着被子酣然大睡,然后又不知什么时候悄然离开…林林总总奇闻怪事,可作为茶余饭后谈资以乐。庆幸今生恰逢盛世,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闲暇之余,总想把前世梦幻之人之事讲述出来,让我们穿越时空界限,做着翩翩少年不泯的豪侠梦、怀着风花雪月的情怀,任凭冷月无语,岁月沧桑,依然在刀光剑影、温柔水乡的文字中轮回重生,聆听箫声依然悠远...虽作者非文学专业,下笔不美,又何妨用虚幻之景,历史传奇手法演绎出一段故事来,亦可悦世之目,除人愁闷,不亦乐乎?
上文自述,知作者行文初衷,各位想知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品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读者了然不惑。
相传远古时代,数亿万年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盘古开天辟地后,天地逐渐清朗,天渐高、地渐厚、水渐藏。天高远日月星辰行隐其间,地厚重层峦叠嶂其上,水藏形云雾霜露变化万状。天上百鸟飞鸣,地上群兽虫豸奔跳,水中鱼虾群游。天地虽呈一番热闹,但女娲总觉有一种寂寞,经沉思大悟,原来天下还缺少了像自己这样具有灵气的“人”,于是捏黄土泥造人,又用绳子沾泥浆挥洒造人方式,陆续造出许多泥人,又施展法力把泥人变成鲜活生命的人类,并教授男女合配、使人类得以延绵繁荣。后来,“共工怒触不周山”,天塌地陷,洪水泛滥,女娲为救生灵免遭灭顶之灾,炼石补天,斩巨龟四脚以撑四方天柱,杀黑龙以震慑驱散了吃人猛兽,这样神州大地复归太平。娲皇氏斩取巨龟脚、摄掉黑龙魂后,舍下龟身龙魄,弃在北疆琅琊边。巨龟见天地得以支撑,又见自己失了四肢,不能行动,深感缺失自由之痛,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而黑龙虽失了魂,但魄在,自经日月灵气浸润之后,灵性渐长,也随着巨龟一起哀叹。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三玄空天宫中降下神仙来,唤作元始天尊,老者白须飘逸,丰神迥别,身穿道袍,手持拂尘,神态雍容,声宏气正:“神龟,黑蛇,你二位各断足丢魂,救天下生灵算有辅功,本座决意将二位结合为一,命名玄武,为镇北方之神,二位意下如何?”
巨龟和黑蛇大喜,异口同声道:“如此一来,龟可用蛇足,蛇可用龟魂,取长补短,弥合而成完整生命体,还能封为一方之神,我们是求之恐不得呢!”
元始天尊施展法力将龟蛇合体,呼出一口祥云,用拂尘一挥便把龟蛇合体卷入祥云,向北彊飞升入天宫,随后授玄武御剑天遁,八十一项化身之道,正式封为镇北方之神,命为玄武大帝。
后来,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每当神州北方出现大乱难治时,玄武大帝便显灵化身下凡,复使北方重归太平。但到了1700年前,神州大地处于西晋末年,西晋皇室爆发了八王之乱,人民被杀害者众多,西晋统治力量消耗殆尽,随后,民族矛盾迅速激发,北方出现了“五胡乱华”的局面,灾连祸接,生灵涂炭。
玄武大帝见北境难以重归太平,决定再显灵下凡人间,来到五将山新平佛寺,见一颗"灵星之精"的大槐树,奇道:“此树可堪大用!”大槐树一听,静极思动,不觉凡心大动,但自恨千年来粗笨无为,终见仙道说己有用,便口吐人言,向那仙道说道:“师父,弟子蠢物,不能见礼了。适闻您说自己可堪大用。弟子虽粗笨,修积千年德行,性却稍通;况见师父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让弟子成就大材,以修厚德,早日飞仙,自当永戴洪恩,万劫不忘也。”仙道听毕,憨笑道:“善哉,善哉!非那千劫万难历炼难以修得大功,即便修得大功德,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到头来终是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在这佛法净地安修个千年万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