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 剧变(九)逼宫之下
第014章 剧变(九)逼宫之下 (第1/2页)随着李如梅的“反正”,与麻贵、张万邦合兵后,战场形势瞬间扭转。三人简单商议了一番,认为当前第一要务便是击破腾骧四卫,与元辅取得直接联系。其余的事,到时候自然都由元辅说了算。
这其实很好理解,虽然大家心里都知道,若单纯以“勤王”或者“清君侧”来论,此刻最重要的当然应该是先去皇宫,争取救出皇上,但……万一兵发紫禁城,受到威胁的郑氏兄妹脑子一抽,伤害到了皇上,这责任该怎么分?
所以,先找个能扛事的大人物顶在前头,才是真正要紧的。至于谁是这样的大人物,那还有什么好说,舍高元辅其谁?
麻贵望着被白雪覆盖却透着肃杀之气的京城街道,大手一挥,高声下令:“弟兄们,此番平叛关乎大明安危,都给我拿出十二分的力气来!”他的声音雄浑有力,在寒风中传得很远,让麾下士兵们士气大振。
麻贵一马当先,胯下的黑色战马嘶鸣着,四蹄翻飞,如黑色闪电般冲向腾骧四卫。他身经百战,眼神中透着坚毅与决然,手中马刀在雪光映照下闪烁着寒光。禁卫军骑兵们紧随其后,整齐的马蹄声踏碎积雪,喊杀声震耳欲聋。
李如梅则带领着所部从左侧迂回包抄,他身姿矫健,骑在马上如同一尊战神。“弟兄们,为了大明,为了皇上,跟我冲!”李家将从李成梁时代就有的特点“跟我冲”在他身上别无二致,他的呼喊声也毫无疑问地点燃了这些从辽东招募的士兵们的热血,整个队伍如同一把利刃,迅速插入腾骧四卫的侧翼。
张万邦也不甘示弱,率领蓟镇第一军从右侧胡同突进。他目光如往常一般冷峻,只是此刻还多了些要与禁卫军比上一比的冲劲,大声鼓舞着士兵:“咱们蓟镇儿郎自戚少保练兵之后便绝无败绩!今日同袍是号称天下第一的禁卫军,你们可愿被人比下去一头?”
蓟镇第一军的士兵们齐声大喝:“不愿!不愿!”
张万邦昂起下巴,同样大喝:“既是不愿,便拿出你们的本事,给我把腾骧四卫杀个片甲不留!”士兵们个个奋勇争先,喊着口号,与麻贵、李如梅所部两支禁卫军形成对腾骧四卫的三面合围之势。
腾骧四卫在之前攻打靖国公府时就已伤了元气,士气更是一落千丈,如今面对三支大明朝顶级劲旅的夹击,瞬间阵脚大乱。即便对方考虑到巷战冲锋之故,全部抛弃了火器而只选用马刀、刺刀,但光凭那百战精锐的气势就让并无实战经验的腾骧四卫心惊胆战,腾骧四卫的士兵们惊恐地看着如潮水般涌来的敌军,手中的武器都有些拿不稳了。
“稳住,都给我稳住!”李文进在阵中声嘶力竭地大喊,试图稳住军心,可他一个阉人,丝毫没有男儿气慨的声音在一片喊杀声中显得那么微弱,简直如风中残烛一般,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他骑着马在队伍中来回奔走,徒劳地挥舞着马鞭,抽打那些想要后退的士兵。
然而,一切都无济于事。麻贵的禁卫军骑兵如猛虎下山,冲入腾骧四卫阵中,冲锋中斜拉的马刀刀光闪烁,不断有腾骧四卫的士兵倒下。
李如梅所部也在侧翼发起猛烈攻击,即便胡同的宽度不够大兵团施展,但数轮刺刀冲锋之下,腾骧四卫的防线仍旧被一点点撕开。
张万邦的蓟镇第一军同样勇猛,他本人一贯以刺刀阵防御战著称,今日倒也正好让世人知晓,他的刺刀阵不光防守无敌,进攻同样不在话下!蓟镇第一军与敌人短兵相接,喊杀声、惨叫声交织在一起,竟然突破得比李如梅部还要快上一些。
仅仅一个照面,战况便如此不利,腾骧四卫的士兵们开始溃败,纷纷四处逃窜。李文进见势不妙,心中又惊又怒,这仅仅一天的时间,他已经深知带兵这种事实在不是他这外行所能为,此刻的他终于有了点自知之明,深知自己已无力回天。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李文进咬咬牙,带着残兵败将,朝着南面的皇宫地安门方向狼狈逃窜。
一路上,他不断地咒骂着,心中满是不甘。尤其是经过靖国公府门前胡同的时候,还被府墙上的火力网又打死打伤了两百余人,连他自己的坐骑都被打死,差点把他这把老骨头摔散架,更是气得他大骂:“高务实你个王八犊子不得好……”后面一个字没骂出来,就被亲信背着逃命了。
此时,高务实站在靖国公府的日新楼上,用望远镜观察着局势。看到麻贵等人轻易占了上风,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随后,他迅速做出部署,派人传令给麻贵:“李文进已入皇宫,你三人可率部将皇宫包围,不可让郑氏兄妹和李文进有任何逃脱的机会!”
麻贵他们等的就是高务实这句话!
若非元辅下令,让他们主动包围皇宫,那还真有点让他们发怵——那可是皇宫啊,万一之后风向不对,下令包围皇宫可就成了谋逆的大罪了!至于现在,天塌了有个子高的顶着,怕什么?给老子围上!
麻贵收到命令后,立刻调整战术。他留下一小部分兵力清扫战场,自己坐镇靖国公府门外,下令与城外京北大营取得联系,告知马栋劝降或控制李如樟部龙江第二军,然后立刻进城;下令武备最齐全的张万邦蓟镇第一军正面攻破皇城地安门,进逼宫城;下令李如梅部分兵封锁皇城另外三门——西安门、东安门和承天门。
地安门的攻破比麻贵预想中还要顺利许多。可能是李文进的仓皇逃命吓坏了把守地安门的净军,他们在身后蓟镇第一军杀气腾腾的威慑下惊得毫无战意,居然跟着李文进残部一齐开溜了。蓟镇第一军说是攻占,其实不如说是进驻——压根没遇到成组织的抵抗,只有几个跑得慢的憨批被轻易缴械,双方竟无一人伤亡。
而城外马栋部也很快传来好消息:李如樟部本来就只是做个佯动,他手里那点人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整一个武器原始、兵甲全无,本来就是打算在朝廷授旗之后要找朝廷领取的。因此,他也只是胁迫两位正副总制,说是带兵出去“拉练一番”。
为了能调动马栋追击,他自以为聪明的选择了朝高务实的见心斋别院移动,这一来的确让马栋很是紧张,立刻领兵去追。但李如樟没料到的是高务实在见心斋做了准备——高务正听自家哨探报告说龙江第二军忽然向见心斋奔来,顿时勃然大怒!
高务正好歹也是高务实的机要秘书之一,这支龙江第二军是个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就这刚刚组建的杂牌部队,人数也就和自己所领家丁仿佛,竟敢来捋见心斋的虎须?
虽然他手下的几员家丁将领都向他表示,说京北大营的马栋马统制肯定会出兵追击,我部只要固守见心斋外围据点即可。但高务正却不答应。
在高务正心中其实一直憋着一口气,凭什么自家其余几兄弟都在南疆南洋建功立业了,甚至侄儿辈都有好些已然做出了一番事业,偏偏自己还在兄长身边当个帮闲?难道我高务正就真的一点本事没有?近朱者赤啊,我在兄长身边这么多年,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这点小事我还搞不定?
还别说,他似乎还真学到了一点东西。首先他分析了一下李如樟的心思,认定李如樟不会真以为能打下见心斋(见心斋常年驻有武装家丁且有完备坞堡式工事,这一点李如樟是知情的),所以多半只是来恐吓一番,调动马栋来追。
于是他判断李如樟此来定是轻兵急进,争取让马栋一时追不上,甚至一旦听说马栋逼近就会立刻转向别处继续拉扯。
由此,高务正得出结论:不能被动防守,必须主动出击,打李如樟一个出其不意。高务正计算了一下时间,发现还来得及简单设伏一下,因此立刻在西湖布置埋伏。(注:此西湖非彼西湖,鞑清时颐和园、圆明园两处的人工湖与半人工湖就是以此为基础挖、建的,此时又有“七里泊”、“大泊湖”等称呼。在本书中,此处位于见心斋与京北大营中间略偏向见心斋一侧的位置。)
高务正这一举动确实完全超出了李如樟的预计,结果在西湖被高务正埋伏了个正着。高务实留在见心斋轮训的武装家丁都是京华精锐,除了不着重甲、不配强弩、不置旗帜(明律不许)之外,武器水平与南疆警备军完全一般无二。李如樟所部战士虽然许多都是日后大名鼎鼎的索伦精兵,但眼下既无训练,也无装备,哪里应付得来?等到马栋赶到时,早已被围着打了好一会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