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五百九十章 大难临头各自奔
第五千五百九十章 大难临头各自奔 (第1/2页)黑袍突然说道:“等等,这好像不对啊,这周太王之子泰伯和仲雍,不是去的江南的吴国,在那里劝课农桑,成为了吴国的始祖吗?怎么去的是并州?”
老祖平静地说道:“那是后人的以讹传讹,或者是忽略掉了中间传承的几代了,周太王把部落一分为二,自己带着幼子季历和一半的族人西去投靠了羌戎,来到周原地区,另一半族人跟着太伯和仲雍走,这可是在商朝,从陇右岭表之地,到江南的吴地,要走恐怕上万里,而且那时候可不是什么大一统的王朝,大路相通,一路平安,到处是游牧的部落和不服王化的强盗,那区区千余人的部众,别说到江南,恐怕连河南之地都走不到,就会给人消灭和吞并了。”
“至于史记之中所说的太伯和仲雍为了让位于季历奔吴,那不过是后世的儒者为了营造出一种兄弟谦恭,全家亲情的人伦之美,而刻意作的掩饰,泰伯和仲雍带了部份族人,去了后稷最早在并州的封地,也就是后来春秋时的虞国附近,这是为了把族人一分为二,增加活下去的机率,毕竟刚刚被犬戎之中的昆戎所驱逐,还要面临追杀,要是族人全在一起,遇到强敌,可就灭族了,这和后世秦人被封到关中时,也是把部众亲族分为两支异地安置,最后在西犬丘的嫡流灭族,但秦人还是活了下来,就是因为还有一支在别处。”
斗蓬点了点头:“这叫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是避祸之举,尤其是在实力弱小或者是逃难的时候,更需要如此,其实,夏朝灭亡时也是这样,夏桀带着大部分的宗室成员一路向南,逃向了巢地,而他的少子淳维则带了一部分的族人,以及夏桀的部分嫔妃,一路向北地逃到了草原之上,成为了匈奴的始祖,也是这个道理,周人当年被犬戎所逼迫,举族离开生活了数百年的故土豳地,恐怕,情况比起夏桀逃亡,也好不到哪里去。”
老祖点了点头,回道:“是的,所以周人是分别向两个方向逃难,一路是向东,到并州,向名义上的宗主国商朝求救要收留,虽然在商朝看来,他们是羌人,是蛮夷,但周人历来也受到过商朝的册封,向商朝哭诉祖地被新来的犬戎甚至是鬼方部落所占,自己无处可去,只能回到祖先在夏朝甚至是古唐时受封的地方,在蛮夷横行的地方求一小块生存之地,想必商朝也不会拒绝。”
“当时的商王庚丁心一软,加上正好他正率军在并州一带,与召方,方戎作战,这些从关中流浪而来的周人,还参与了他的战争,立了一些功劳,于是庾丁干脆把原来姒姓虞国一带的地盘,也就是尧舜时期周人的故地,几十里地的一块地盘,划给了太伯,仲雍的这一支,这个国家,就被称为虞国,当然,这个虞国的说法,在商朝这时没有正式册立,只能说,是在虞国故地,册封他们为一个小小的诸侯而已,正式叫虞国,那还是在周朝时,到了仲雍的后人周章的时候,才给封在这块地方,称为虞国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