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蔡邕抒隶书
第六章 蔡邕抒隶书 (第2/2页)蔡邕在担任议郎期间,直言不讳地批评了皇帝的腐败、政治的暴政和官员的残酷行为。这些话被大宦官曹节得知后,曹节逼迫皇帝对蔡邕进行惩罚,最终导致蔡邕被捕入狱。
蔡邕在狱中经历了多次波折。虽有忠臣以死谏言,使他得以保住性命,但最终还是被流放到朔方郡。在流放期间,他还曾被刺客追杀,又因刺客为他的忠诚和勇气所感动而未能下手。后来,蔡邕请求撰写《后汉书》,皇帝因此赦免了他的罪行,最终他还是被迫逃到江南,逃亡了十二年。
蔡邕与卢植一起在东观校对儒学经籍,并一同参与《汉记》的续写。
公元189年,董卓征召蔡邕,他却称病不去。后来还是不得已应召,被任命为代理祭酒,董卓很敬重他。
董卓看中他的才华,重用他。在董卓倒台被杀后,他单纯耿直的性格为他招来灾祸,开会时他流露对董卓的怀念,被王允抓住把柄,说他与董贼一头蛇。把他抓进监狱,最终在狱中去世。王允也名声扫地。
曹操是他的迷弟,他还没发迹时就对他仰慕不已。
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战乱频繁,诸侯割据,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文姬在兴平二年(195年)被南匈奴的左贤王掳走。
蔡文姬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她的美貌和才华使她在乱世中成为了被抢的目标。
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生下两个儿子。她的生活充满了孤独和无助,她通过吹奏胡笳来表达思乡之情,并创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曹操在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将她赎回,并让她嫁给董祀。
董祀是东汉末年陈留人,担任曹操手下的屯田都尉,与蔡文姬是同乡。
据说董祀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族,其叔祖父董卓和父亲董旻都是东汉末年的重要人物,与曹操等人交往甚密。
尽管董祀的家庭背景显赫,但他与蔡文姬的婚姻并非基于爱情,而是迫于曹操的威力。
红颜薄命。青春年少初嫁,父亲为他挑的是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卫仲道。
卫家祖上出过许多大人物——大将军卫青,皇后卫子夫。两人可谓门当户对,丈夫对这个完美的妻子也是异常的宠爱。
好景不长,没两年丈夫去世,没有子嗣。婆家人刁难责骂她克夫,她只能回到娘家。
父母死后她又被掳,又和匈奴儿子骨肉分离,回到中原。
这时她已32岁,却嫁给小十岁的丈夫。她到匈奴那么多年,长相肯定不再秀美,加上才华横溢盖过丈夫,丈夫应该不会跟她有太好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