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官 > 第73章:瑟瑟发抖的辽东学子

第73章:瑟瑟发抖的辽东学子

第73章:瑟瑟发抖的辽东学子 (第1/2页)

话说邴原和国渊忽然斗起来,魏哲真的是始料未及。
  
  说实在的,无论两人谁赢谁输魏哲都不想看到。
  
  然而在学术之争面前,魏哲这个举主说话也不管用了。
  
  一个是青年名士,另一个是儒宗高足。
  
  两人无论是谁都有着自己的骄傲,不会为外力而屈服。
  
  于是在劝解无果的情况下,魏哲也只能加入看热闹的群体。
  
  毕竟送上门来的乐子,不看白不看。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哲也是来到了汉朝之后才发现当下也有思想之争。
  
  别看两派思想阵营唤作“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
  
  但实际上“古文非古,今文非今”。
  
  所谓今文经,实际上是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至于古文经,也不是指其更加“古老”的意思,而是指前汉武帝时期,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由先秦古籀文字(古文)写成的经籍。
  
  是故相比于“今文经”而言,“古文经”现世的反而更晚。
  
  ……
  
  翌日,朝鲜城南。
  
  乐浪郡学,修文堂。
  
  只见宽敞的大堂中已然是人满为患,甚至连大堂外的走廊过道上都有儒生翘首以待,仿佛整个辽东儒生今日都来了乐浪一般。
  
  不过大堂正中的邴原和国渊两人,倒是一点都不在意,眼中只有彼此。
  
  由于这次争端皆因国渊赠郡学的《三礼注》抄本而起,所以几次辩经也都围着这个核心展开。
  
  “春秋之时孔子亦未闻《周礼》一书,后世所出,可为古礼乎?”
  
  别看邴原外表沉稳,但言语可一点都不客气,直接就否定《周礼》的存在。
  
  当然,他倒不是说周朝无礼法,再给邴原十个胆子也不敢这么说。
  
  他所言《周礼》,乃是指前汉末年才出现的《周官礼》一书。
  
  话说儒家向来有六经之说,谓之《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六部古籍也非孔子所作,乃上古流传下来的古籍。
  
  只不过在孔子之前为诸侯王室贵族所有,藏于深宫之中。
  
  春秋时期孔子得之,便将它们重新整理修订,从而成为儒家典籍。
  
  包括《春秋》也是如此,从鲁隐公到鲁哀公计二百四十四年的事件,本是鲁国史官所记,很多内容甚至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若孔子后来没有臧否诸事,《春秋》其实应该与《齐史》一般称《鲁史》。
  
  不过也幸亏经过孔子修订,否则《春秋》恐怕也如《齐史》一般毁于战火。
  
  但即便如此,儒家六经传承至今也有失传,《乐经》便再也无法复现。
  
  不过有趣的是有的典籍越传越少,但有的典籍却越传越多。
  
  比如《礼经》,最早其实就是指记载了周朝礼仪制度的《仪礼》一书。
  
  直到前汉宣帝时期,大儒戴德、戴圣叔侄将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仪礼》的文章修订整理,并且整合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然后将诸多文章合在一处,统称《礼记》。
  
  因叔侄之间亦有分歧,所以又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之分。
  
  至此,《礼经》便成为了《礼记》和《仪礼》的统称。
  
  然而没想到过了几十年,前汉末年大宗正刘向在石渠阁校书时,自称从宫中秘府中发现了先秦古本,并加以著录,后经过其子大儒刘歆补充,这才有了《周礼》一书。
  
  刘氏父子宣称《周礼》与《仪礼》一般,都系周公所作。
  
  于是好好一本《礼经》,到了本朝竟然变成了三本书了,即《周礼》《仪礼》《礼记》是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