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汉官 > 第16章:改元中平【4K】

第16章:改元中平【4K】

第16章:改元中平【4K】 (第1/2页)

关于戏氏的由来,当下普遍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以国为氏。
  
  上古时期,炎帝神农氏之后有州、甫、甘、许、戏、露、齐、纪、怡、向、申、吕等国,故国灭后以此为姓。
  
  其二是以地为氏。
  
  长安新丰有戏乡,乡中有戏亭,相传乃周幽王身死之处。
  
  此外,戏乡之名据传源于戏水,其民便以此为姓。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由来,大汉朝并无戏氏名族也是事实。
  
  所以戏志才即便学有所成,想要出仕也是千难万难。
  
  如果不是和魏哲有约定在先,戏志才恐怕都已经去洛阳游学了。
  
  ……
  
  两日后,长社县。
  
  还是那个酒肆,当轻装简从的魏哲见到戏志才时,他依旧烂醉如泥。
  
  见此情形,便是太史慈都忍不住吐槽道:“这厮当真有奇才?”
  
  钟扈虽然没说什么,但显然十分赞同太史慈的话。
  
  不过魏哲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将身上的熊皮大氅解下盖在他身上。
  
  随后魏哲就这样坐在戏志才身旁静静地等他醒来,没有丝毫不耐之色。
  
  一旁的酒肆主人见状不禁啧啧称奇。
  
  这种礼贤下士的场景在颍川郡自然不会少见,但对象可都是天下名士。
  
  老翁倒是没有想到,整日嗜酒如命的戏家子竟然也能混到这待遇。
  
  倘若不是念在往日的邻里情分,老翁都想问问魏哲是否有眼疾,亦或是听到了什么谣言?
  
  颍川多才子不假,可那也不是路边随便捡一个酒鬼就能算数的呀。
  
  且不说在一旁看热闹的老翁。
  
  一个时辰后,当伏案酣睡的戏志才再次醒来时,天色已然渐暗。
  
  看见魏哲后他也不惊讶:“劳君久候,且随我来吧!”
  
  须臾,回到戏宅之中,宾主分坐。
  
  在得知魏哲获授带方令一职后,戏志才并没有太过意外。
  
  毕竟倘若不是有了官身,魏哲恐怕也不会再来见他。
  
  这次魏哲也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道:
  
  “先生胸有韬略,屈居乡野之中实乃暴殄天物。”
  
  “若不嫌弃,我愿以县中主簿相待,还请先生相助!”
  
  所谓主簿者,即县府门长,官众事。
  
  倒不是魏哲舍不得县丞的位置,主要是县丞、县尉这种佐贰官俱由朝堂直接任免,县令无权调换。
  
  可戏志才的脑洞偏偏与常人不同。
  
  他不在意魏哲开出的价钱,反而问道:“带方地处极东,苦寒贫瘠,实非善地。君为县令,将欲何为?”
  
  魏哲闻言也不奇怪,君择臣,臣亦择君。
  
  戏志才此言看似是在询问魏哲的如何施政,实则却是在问他的志向。
  
  于是在沉吟片刻之后,魏哲只能言简意赅道:“
  
  雪压竹枝低,虽低不著泥。
  
  明朝红日出,依旧与云齐。”
  
  与前汉不同,当下更流行五言诗,故戏志才倒是没什么不能理解的。
  
  反倒是魏哲这个应对方式更让他觉得意外。
  
  不过一想到自己也是借此问彼,那么魏哲以诗言志也没毛病。
  
  而且魏哲此诗同样很有意思,戏志才越是琢磨就越觉得意味深长。
  
  念及此处,戏志才当即抚掌而笑道:“好,那我便去这红日初升之地,看看君是如何与云并齐的!”
  
  此言一出,魏哲这才喜笑颜开。
  
  “一言为定!”
  
  ……
  
  在成功将戏志才纳入麾下之后,魏哲心中便再无记挂,
  
  于是在戏志才收拾完典籍笔墨之后,众人便径直往东疾驰而去。
  
  从颍川郡到乐浪郡,粗略来说其实共有两种路线。
  
  一条是从颍川郡北上魏郡,由冀州入幽州,经辽西郡,越辽泽,入辽东郡,而后一路东行便可至乐浪郡。
  
  这条路线主要以陆路为主,粗略估算大概需行五千多里。路程远就不说了,还需要在寒冬腊月穿越辽泽天险,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了。
  
  故此魏哲毫不犹豫选择了第二条路线。
  
  那就是出颍川郡入青州,直接由东莱郡登船至辽东郡,而后再换陆路至乐浪郡。
  
  相比上条路线,这条路线就要省事多了,距离缩短接近一半不说还安全。和两百里辽泽天险相比,渤海上的那点风浪简直不算什么。
  
  况且东莱郡与辽东郡之间的航道古已有之,到如今已然十分成熟。
  
  实际上早在春秋时期,东莱郡的东夷人便已经时常乘船往来于辽东和东莱之间了。
  
  及至太祖高皇帝击败项羽一统天下,这条航道已然与内陆水路无异了。
  
  前汉末年,北海都昌人逢萌为避王莽酷政,就曾率家属、宾客六百人浮海至辽东。
  
  倒不是彼时的造船水平有多高,实在是两地的距离太近了。
  
  要知道渤海海峡也不过才两百里宽,并且其间还有群岛相连,每个岛屿相隔最多不过二十里。
  
  所以别说是坐船了,便是划着竹筏恐怕也能顺着这条岛链顺利到达辽东郡。
  
  年初的时候魏哲与麾下的两百辽东义从便是由辽东坐船至东莱的。
  
  不过当时太过仓促,没有找到万斛大船,只能连人带马挤一挤了,就这还是分两艘船才运来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导致魏哲在航行途中一不小心落水了。
  
  ……
  
  翌日,东莱郡黄县。
  
  再次故地重游,魏哲的心情多少有点复杂。
  
  遥想半年前初到此世的时候,他就是在东莱郡渡过的新手期。
  
  相比之下,太史慈的想法就要简单多了。
  
  实际上自从进入东莱郡范围之后,他就不自觉的加快速度。
  
  魏哲知道他这是归心似箭,便索性过黄县而不入,直抵陈乡。
  
  不过魏哲一行五百骑声势太大,还未进入陈乡便在官道上被拦下了。只见传舍走出一位皂衣赤帻的老者,面带戒惧的看向众人。
  
  没办法,黄巾之乱余波尚未平息,任谁也不会对这样的一支队伍视若无睹。
  
  不过心中虽然忧虑,这老者还是小心开口道:
  
  “鄙人乃本地乡啬夫,请问诸位贵人来我陈乡可有何事?”
  
  闻听此言魏哲刚想开口,一旁的太史慈便忍不住勒马越众而出。
  
  “杜翁,是我呀,太史子义,你莫不是连我都不认识了。”只见太史慈笑呵呵的下马朝老者躬身一礼,而后指着身后众骑道:“这些都是我的朋友,并非黄巾歹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