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生理想
第十三章 人生理想 (第1/2页)第二天。
山北村传来了急促的敲锣声。
村民们都站在了陡峭的山崖下,围在曾经的土地庙前,此刻这里已经被滚滚巨石淹没,赵家三户十七口人全部被掩埋。
“这是报应,报应呐,土地公公显灵了!”
“赵家的这些家伙,真是死有余辜,当初上门吃绝户,逼得小蔓母女二人流落街头,后来又把她们当成了仆人使唤,咱们现在都是大乾国子民了,还搞这一套,我呸,死了活该!”
“说不定是小蔓化为厉鬼,回来报仇了呢?”
“别胡说,小蔓是去河神宫享清福去了……”
北山村赵家三户十七口人之死,只能算是自然天灾,这在刚刚经历了滩河大洪灾的华安镇,实在是算不上太过于值得注意的事,很快便被遗忘。
半个月后。
一直关心李默身心健康师兄们,得到了曲河镇整顿治安告一段落的消息。
于是他们当即向冯老提出了建议,暂将李默调遣至曲河镇的济民堂工作。
“曲河镇?”
冯老若有所思之色,最终点了点头。
“也好,这孩子确实需要出去走一走了,换一个新的环境,也许能让他更好的成长,唉。”
数日后。
华安镇济民堂传出消息,曲河镇济民堂急缺人手,李默将远走他乡悬壶济世,短时间内不再回来了。
王盼面露不舍道:“到了那边,有什么好吃的,以后可要多带一些回来给我,我还没有出过镇子呢,听说山路可难走了,还有山精水怪作祟,你在路上可一定要小心,尽量多走大路。”
“一定!”
李默与之拥抱后,与师兄们挥手告别。
……
乾元圣君建立大乾国后,迅速统一了乾国的度量衡。
曾经。
各国都采用所谓的大周礼祭尺度,当时的一尺约为如今的三分之二左右,这也就有了所谓的七尺男儿说法。
但随着大乾国的建立,朝廷颁布了度量衡规范,规定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不过民间在描述人、动物之类的活物时,仍习惯于用周祭尺度,比如身高七尺、身高八尺之类,而当描述不可移动的死物时,或者客观的高度、距离时,则往往会用大乾律法尺度,这时的七尺就变成了三分之二丈。
也有人说这背后涉及到某些阴谋,似乎有关于天地秩序、人文法度话语权之类,说得神乎其神。
大乾国朝廷的地方行政制度,可分为州、郡、县三级制。
九州三十六郡之中,以牧州面积最大,人口却最为稀少,也是最贫瘠的一州,但却是与鲁国交战的边陲要地。
牧州治下有四郡,分别为鹿泉、安北、上风、漳河。
李默所在的百安县,则是位于安北郡内。
百安县原本只是安北郡下岌岌无名的一个下属辖区,境内有四个超大面积的边陲重镇,但随着几年前并入了华安、曲河、桐巢三镇,人口、面积暴增,并按照乾国的边塞归化政策,建立了乡约衙门这个次级官府衙门,地位在安北郡内迅速升提升,成为安北郡的重中之重。
李默步行了小半个月时间,至今仍未能离开百安县范围。
这让他不禁有些羡慕那些骑马之人,速度不知道快了多少,可惜一匹马至少要几十两银子,他实在是买不起,也不会骑,只能继续步行下去。
牧州地广人稀。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往往一生也不会离开一镇之地。
而据说那些相对富饶的内陆州郡,面积相对则要小了许多,建立了许多城市,有人说牧州一镇甚至比京州一县还要大。
夕阳西下,又到了忌时。
赶路稍显疲惫的李默,先是抬头看了眼天空,他的双瞳微微一缩,身体短暂僵直后很快若无其事的恢复,随即他注意到远处路边有一家面馆,决定暂时在此歇息。
待两碗阳春面下肚,他面露意足之色。
“小二,再拿四个炊饼,一并结账。”
“来喽,客官,一共十八文钱。”
李默点头,从钱袋里掏出铜板,细数后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拿走热腾腾的炊饼放入怀中,留作明天的干粮。
就在这时。
一个人撞在李默的身上,地面发出一声脆响。
“小子,你走路没长眼睛啊,这下好了,二爷的财神像坏了,今天不把事情说清楚,你可别想走了。”
几个无赖围了上来。
为首的汉子袒胸露乳,露出浓密的胸毛和肥肉,他用手扒开李默的斗笠,放肆地大笑道:“小小年纪,学人闯荡江湖,快叫你家大人过来赔钱,最少三两银子!”
周围食客纷纷望了过来。
李默虽然初入江湖,但半年多来跟随济民堂的师兄们在各地行医,已经增长了不少见识,他知道这是遇到碰瓷的了,这种泼皮华安镇也有,一般出没于偏远酒馆,欺负一下外乡人。
没想到自己竟然被盯上了。
李默心中恼怒,拔出腰间利剑。
“让开!”
牛二见此,先是一愣,随即竟是与几名泼皮对视一眼后,发出哄然大笑,丝毫不把李默放在眼中的样子。
他竟是主动上前,伸出脖子。
“来,来,砍我呀,照着这里,二爷要是躲一下就不叫好汉!”
李默见此人如此泼皮无赖,心中杀气腾腾。
但好在理智尚在,他强行压制着心中戾气,想要尽快一走了之,免得做出无可挽回之事,然而这几个无赖却又围了上来。
“想走?”
汉子用作呕姿态阻拦道:“你是真不把牛二大爷放在眼里啊?你也不去打听一下,你牛二大爷在曲河镇犯下的事儿,在你这么大的时候,你牛二爷爷就已经在县衙里蹲大牢了,敢在我面前耍无赖,今天不留下银子,我打断你的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