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故人归
第六十四章 故人归 (第1/2页)杨越并没有露出任何变化的表情,反而转头吩咐衙役:
“去,端锅里最干净的粥,再让灶上的人给他加点料。”
这番话让刘勉差点没忍住脱口嘲笑:“他也配!”
杨越却淡淡答道:
“大人您与我且想,若连这点端碗礼数也丢了,那岂不是和那些西凉人无异?”
刘勉听得一愣,这话中带了暗指,又让人格外不好发作,只得冷哼一声:“依你便依你,反正今日便记下这笔糊涂账。”
正当此时,杨越的眼神却凝了凝。
他发现那络腮胡子似乎不知有意还是无意,目光在人群中闪过一圈,像是在和人暗中交流一般,再深想两句,却又难以确定分明。
衙役端来熬粥后,那络腮胡子倒也不客气,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
他饮尽最后一滴粥汤,把碗往脚边一放,用衣袖胡乱擦了擦嘴,却蓦地抬头,目光中带着几分讥嘲地盯上杨越:
“公子这口大粥,还真是一片仁心呐!不过,我倒不知道,中原的好人怎地成天盯心怀不轨的坏人看?公子是在怀疑我什么吗?”
这句话仿佛插针刺入足底,缓缓挑开了杨越刚刚塑造出来的“温和忽悠”。
他唇角含笑,却带着一丝寒意的说道:
“现下你也吃饱喝足了,管你是什么无心之言,有胆再闹一次不妨试试。”
络腮胡子嗤了一声,虽然嘴硬,眉头却不自觉一皱,显然杨越的态度令他多少有些心虚。
只是杨越并不在乎他的回应,转头对刘勉道:“大人,西凉人只怕比这位壮士更会挑风点火,码头乱事非偶然,怕是要早作防备才好。”
络腮胡子走后,围观百姓也渐渐散去,施粥摊恢复了平静,只是地上那破碎的陶碗和残羹冷炙,无声地诉说着方才的混乱。
刘勉挥手屏退了左右,待闲杂人等尽数散去,这才转向杨越,脸上堆积的官威也褪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抹不易察觉的急切。
“王老弟,”刘勉搓着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讨好。
“适才之事,多亏了你啊。若非你及时稳住局面,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来。只是……”
他顿了顿,目光闪烁,“方才那西凉人,当真只是为了口吃的?”
杨越微微一笑,不置可否:
“大人多虑了。这世道,为了一口吃的铤而走险的,大有人在。”
刘勉干笑了两声,显然不信这套说辞,他凑近杨越,压低声音道:
“贤弟,你我之间,也不必绕弯子。为兄对贤弟那…那黑火药,可是仰慕已久啊!”
杨越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却故作惊讶道:
“大人何出此言?”
刘勉见他装傻,也不点破,只是从袖中掏出一锭沉甸甸的银子,塞到杨越手中:
“贤弟莫要再瞒我了。那日城外演武场上的动静,瞒得过别人,可瞒不过为兄的眼睛!贤弟的本事,为兄可是佩服得紧啊!”
杨越掂了掂手中的银子,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意:
“大人既然如此盛情,小弟也不好再藏着掖着。只是这黑火药的配方,事关重大,还需谨慎才是。”
刘勉一听有戏,连忙点头如捣蒜:
“那是自然!贤弟放心,此事绝不会外传半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