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章)谁的朝堂!
第二百六十二章 (大章)谁的朝堂! (第2/2页)难不成是……董仲舒的研究有了新成果?
霍海并不在意,跟罗烈道别。
大朝会结束已经一个小时了,群臣离开朝堂离开的不是很彻底,基本一个都没走出去。
阶梯上一个又一个。
霍海穿的不是官袍,而是常服,就这么一路进来。
最前方的人看到霍海,忍不住拱手,恭恭敬敬的行大礼,一辑到地:“武侯大人!”
霍海点了点头,并没有去扶,继续往后走。
身边几个大臣疑惑:“武侯大人似乎架子比骠骑将军高得多?”
鞠躬那人:“胡说,武侯大人是最平易近人的贵族了。”
几人面面相觑。
有吗?
霍海一路走过,一路都有人作揖鞠躬。
他们很清楚,自己有今天,自己能到朝堂来,而不是做一个在山野挖田的村夫,都是倚仗霍海。
而不清楚的人很疑惑,为什么自己认识的这些大臣,对这个撂挑子十年的人如此恭敬。
一群人都是看向了霍海。
霍海终于走到了众九卿所在的地方。
项绪在最前面,恭恭敬敬的一辑到地:“大人!”
抬起头后,热泪盈眶啊。
霍海笑骂:“有这么夸张吗?明日来家里饮酒。”
“听说你生了两个儿子?带上。”
回过头去,金日磾一辑到地:“二爷!”
霍海抬手,拦住了金日磾,没让他完全落下去:“得了,小金子发展的不错嘛。”
回过头去,上官桀笑脸相迎,直接跪下磕了一个。
群臣猝不及防。
霍海快步上前扶起了上官桀:“好小子,年轻,有干劲,准备准备去。”
上官桀一脸兴奋:“是!”
旁边,一直没说话的皇甫华走上前,恭恭敬敬一辑到地:“大人。”
霍海:“明日来家里喝酒。”
九卿们,一个个的上前。
那些不懂的大臣,越看越迷糊。
当朝者,不知道此朝是谁的朝。
霍海的功绩,学校是不教的。
没人问,也是没人会告诉他们的。
不会有人天天都把‘霍海是我恩公’挂在嘴边。
只是到了此时,九卿一个个上去便是行大礼,大家才逐渐意识到这个十年不在朝堂的人的重量。
霍光拱手:“二哥。”
霍海很开心:“做的不错。”
霍光苦笑。
霍海离开后,霍光用了十年,想要代替霍海留下的框架。
结果自己成了天官太常,手握议会和科举两把利器,在陛下的帮助下。
依旧没有成功。
赵过,卜式,桑弘羊都是上前。
他们和霍海是朋友,但亦师亦友。
在霍海这儿,他们学到了新学的很多东西,最终他们成了新商改中另外几个最重要的旗帜。
这些年来,旗帜飘扬,大汉愈发强盛。
卜式拱手:“霍大人请吧。”
终于,霍海回到了皇宫。
虽然是回到了一个新修的皇宫。
此时,宫门外,马车上,石庆就要下车。
刘据拉住石庆的手:“太傅!真要这样吗?”
石庆看向旁边的石德:“石德!”
石德抬手拉住刘据:“太子!”
石庆:“太子,你我皆知,今日是最后的机会,如果霍海回归朝堂,那么帝位就永远的离你远去了太子!”
“就算不为了自己,难道不为了太孙考虑?!”
太孙刘进,已经十四岁了。
刘据下不去决心。
沉默片刻口开口:“我怕父皇把您砍了。”
石庆苍老的身体颤抖:“如今满朝文武,愿意为太子打拼的老臣不多了!董仲舒明明活的好好地,却不愿意再出来了。只有老臣,只有老臣去了!”
大殿里。
王内侍宣布着。
“加大司马车骑将军,进丞相!”
车骑将军是车骑将军,大司马车骑将军是大司马车骑将军。
车骑将军位列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之下,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之上。
而大司马车骑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按道理,仅次于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
所以诏书还有后半句:“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
刘彻此时年纪已经很大了,但却显得更龙精虎猛了。
关键是,他十几年前身上那种怒气,正在消散。
转而是有了一丝淡然和一丝多疑。
但,仅仅是一丝。
刘彻笑着:“这些年来,卫青封了汗国公,骠骑将军封了夏国公。”
“现在,是时候给你封公了,要不然你见到你儿子,还得行礼。”
朝堂上,全都是卫霍一家的亲族外戚,还有重要的宗亲。
大家都在笑。
南国公神龙见首不见尾,平时根本见不到。
此时在不在长安都不好说,估计是不在的。
但是,要是霍海见到已经成年的已经继位的南国公,按道理是要鞠躬的。
刘彻:“朕想要把你爵位里的武字留下,所以,想要封你为武安公。”
“但朕仔细一想,历史上封武安的,个个不得善终,所以犹豫了。”
历史上封武安的,白起,李牧,苏秦。
刘彻:“所以,朕想要给你封为安汉公,但是这样就留不下武字了,你自己选吧。”
安汉公?
大司马车骑将军加安汉公,这比武安公不吉利多了!
王家啊王家……
霍海拱手:“武安公就武安公吧,那历史上几个人封的是武安君,又不是什么武安公。”
“要是陛下觉得不好,那就封安国公好了。”
霍海指了指墙上的世界地图:“地方臣都选好了,就安息现在统治的这片半岛。”
刘彻:“哪儿可是……沙漠,鸟不拉屎,荒无人烟。”
霍海:“安国肯定是个好地方。”
刘彻摆了摆手:“算了,你想要的话就给你吧,但是这儿现在还是安息的,想要,你得自己去打。”
霍海拱手:“臣来就是为了此事!”
“先丞相为大汉肝脑涂地,再世时,与那安息国万王之王通文书,请对方联盟,抗衡罗马。结果万王之王不识好歹,居然怒喷先丞相。”
“结果先丞相被气之后,加上年事已高,一时难以接受,最终居然长病不起,现在居然薨了。”
“大汉必须要报仇!”
话说回来,大汉联合罗马两面夹击万王之王。
然后再整个安息境内疯狂的传播儒教。
‘诋毁’万王之王近亲通婚是个大傻子,不是傻子后代也会疯狂生出傻子。
还说大汉皇帝才是世界之主,是天定的君王。
结果这一套传播的非常快,以至于万王之王的威信越来越低。
结果大汉还说什么和安息结盟打罗马。
确定不是拿安息去当炮灰和罗马拼个你死我活然后大汉上来捡便宜?
万王之王米特里达梯二世写信把司马相如臭骂了一顿。
司马相如活了八十几的人了,能被他给气着?
当然不存在的。
再说了,史书留下被气死了的名声,是什么好名声吗?
但是,大汉急着动兵,理由需要丰富翔实,所以霍海就张口就来了。
刘彻沉思点头:“确实,不报此仇,说不过去。”
刘彻回过头来:“那就安国公吧,武字留着吧,以后用得上。”
等谥号的时候再用是吧?
不过霍海客气了一下:“这个您来。”
这么好的谥号,轮得到我这个当臣子的?!
刘彻吹胡子瞪眼:“你老小子还咒上你泰山老子了!”
霍海嘿嘿笑。
此时,年迈的已经一条腿踏入棺材的石庆,一摇一摆的来到了大殿。
石家长寿基因真不开玩笑,石庆这把年纪了,走路虽然慢,但还挺稳的。
大家也都很疑惑,石庆好几年不来朝堂了,今天怎么出来了?
不过,卫青霍去病霍海谁不是几年不来朝堂了?
石庆的到来,也是提前商量好的?
又是啥好事儿啊?
石庆上来就是叩首。
刘彻:“哎!别来这套,来人,赐座。”
石庆不理会,磕头:“陛下!”
“卫长公主,贤良淑德。对百姓爱民如子,对新学贡献颇大,对汉室……臣,请陛下为卫长公主封地,请卫长公主,离开大汉十三州部,就藩。”
整个朝堂,所有声音全部消失。
所有人都处于错愕之中。
但随后,所有人都明白了过来。
倘若卫长公主也拥有皇位继承权,倘若陛下觉得卫长公主可以继承皇位。
那么,卫长公主就是太子目前眼下的敌人。
眼看大汉大战在即,卫霍族亲全部都要出场,不在长安不在大汉十三部州。
现在所有对太子有威胁的宗亲全部都要被调走。
那,卫长公主呢?走不走。
但是话说回来,卫长公主,如果真的有继承权,那卫霍家族是不是也应该支持?
只是,大家支持了多年太子刘据,没有想起过这一出罢了。
石庆,怎么在这时候来说这个。
刘彻想了一下,马上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手掌落在桌子上,脸色阴沉:“石庆,好胆!”
“离间天家骨肉!”
石庆愤怒:“其他皇子就不是皇室宗亲吗?!陛下,当断不断!”
头发花白的刘彻,撑着桌案,如同虎啸,厉声爆呵:“退下!”
石庆磕头:“请陛下嘉奖卫长公主,请卫长公主就藩!”
这是刘据最后的机会,石庆不会放手的。
要么,陛下你站出来说要给卫长公主继承权,让天下人来议论。
要么,陛下就让卫长公主就藩。
否则,卫长公主的功绩都不足以在十三部州之外封地就藩,那其他宗亲又哪儿轮得上?
是吧。
刘彻:“朕当初说过,大汉什么地方产盐最多,卫长公主就食邑什么地方。石庆爱卿,你要让朕食言而肥吗?”
刘彻还是有急智的,立刻开口驳斥。
石庆早已想过应对之法了:“陛下,世上产盐最多的地方,在金州的海岸,在北美。”
刘彻愣了一下。
王内侍急忙去翻。
如今盐的产量已经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东西了,所以刘彻记得不清楚了。
现在吃的盐,依旧是那些地方产的,但问题是,现在的化工需要用很多很多盐。
而这些盐,是北美产的,然后运过来的。
为什么不在大汉十三部州的沿海生产?因为现在沿海平原本来就不多,生产方式不够先进,暂时不能在大汉产工业盐。
刘彻看石庆那么笃定,知道这件事情不好处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