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对孔雀国之策
第180章 对孔雀国之策 (第1/2页)对始皇的问题,李念笑道:“便是其能成事又如何?那耆那教比佛教也好不了多少,若其得势,也不过是另一孔雀国佛教。”
话中的用词和语气虽是在推测,但始皇听后,明白这应当就是孔雀国历史上后来真发生的事。
如今的孔雀国国王名叫“三钵罗底”,是阿育王之孙、鸠那罗之子,他在成为孔雀国国王后,在全国兴建了数万座耆那教寺庙,佛教的兴盛虽被其给压了下去,但迎来了耆那教,实质并未有多少改变。
三钵罗底修建数万座耆那教寺庙,其祖阿育王在推广佛教时,修建的寺庙肯定也不少,从此中也可见这些孔雀国国王铺张浪费到了何等程度,其治下之民又何等能忍。
甘煜点头道:“公子所言不错,以我等观之,如今那孔雀国国王并非雄才大略之辈,纵使其真有用耆那教之念,只怕结果不会达成其所愿,反会令耆那教成为孔雀国另一佛教。”
可能人孔雀国国王压根儿就没想这么多权谋,只是单纯跟其祖上月护王一样信耆那教罢了。
哪有啥阴谋论啊,人家就是信耆那教,想让耆那教发展壮大,根本没考虑过以此打压佛教,打压高种姓贵族。
始皇又问:“如今孔雀国形势如何?可会对我大秦有所威胁?”
甘煜道:“孔雀国在阿育王时代得以兴盛,如今已不复从前,以我等在耽摩栗底所见,其国内军备松弛,人心涣散,且由于久处和平,加之佛教、耆那教等教派宣扬,种姓之制深入人心,民众脾性太过温顺平和,全无居安思危之念……”
“孔雀国地虽大,民虽众,却如一栋外表好看、内中早已腐朽的房屋,也就他们未遇外敌,还能凭外表吓唬他人,若遇一强敌,只需轻轻一推,便会迅速溃灭。”
其实三哥外强中干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到唐朝时都是如此,明明偌大个国家,却被王玄策狠狠暴捶了一顿,中天竺连国都给王玄策灭了,国王、王后、王子被俘虏了一大批,王玄策所带之兵还不是大唐军队,而是从吐蕃和泥婆罗召来的兵。
甘煜道:“孔雀国国内如今亦不太平,阿育王早年曾率军征伐各地,使孔雀国疆域扩大,阿育王在时,这些地方自然顺服,可在阿育王死后,已有地方生不臣之心,妄图独立称制。”
“而如今的孔雀国国王既无阿育王之能,亦无阿育王之威,只能看着这些地方作乱,不听其令。”
始皇帝笑着评价道:“那阿育王推广佛教,应是想到了在他死后,其后辈子孙无法镇住其所征服之处,想以佛教之说将民众化为温顺无害的豕犬,以使其子孙王位稳固。”
众臣也觉得这才是阿育王推广佛教的真正目的,否则像阿育王这种率军征战半生的王,突然因一场战争就悔悟,未免也太儿戏了。
阿育王必定是想借用佛教来达成他的目的,让民众在佛教影响下,都变成安分守己的绵羊,那他和他的后辈子孙才能王位稳固,世世代代统治下去。
“然阿育王未料到这般作为反受其害,其用佛教之说虽让民众变得温顺平和,却也让民众失了尚武进取之心、居安思危之念。”
“如此之民,虽便于其等子孙治理,却也再难肩起保家卫国之责,如遇外患,只怕一触即溃,国将速亡!”
指望一群被磨掉了锐气和血性的民众拿起武器,去和强大的外敌对抗?只怕上战场被击败个几次,便会举国投降。
从某方面说,阿育王的目的达到了,可惜效果太好,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大型绵羊养殖区。
当然,孔雀国民众没血性,温顺如绵羊,阿育王只能算是推手,让这种情况变得更严重,真正的根源还在于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是外来的雅利安人为压制当地民,保障自身地位而设,低种姓越是没血性、越是温顺,这套制度运行也就越流畅、越长久。
而种姓制度至今已运行了上千年,意味着低种姓已被压制了上千年,时间已久,加上当地民本身也奇葩,自然而然被磨去了反抗意识和尚武血性。
种姓制度影响的不只是当地民,外来的雅利安人也受了这套制度影响,种姓制度给了他们长久安逸舒适的环境,久而久之,他们的血性和争斗之心同样被平和下来。
于是乎,便有了孔雀国的种种奇怪现象:明明是低种姓出身,却甘心维护种姓制度;明明是高种姓贵族,却信奉佛教、耆那教,允许其等存在。
看似矛盾,实则有其原因,就像某脚盆人,时而谦卑有礼,礼貌得不像个正常人,时而又嚣狂无比,行事凶残得比禽兽不如。
听了甘煜话后,始皇帝和众臣感到这孔雀国从上到下透露着一股行将就木的气息,到处都是弱点漏洞。
始皇帝又问道:“以你观之,这孔雀国何时将亡?”
对这个问题,甘煜思索了一阵,方才回道:“回陛下,以臣观之,这孔雀国若无外敌,当还能支撑二三十年,倘若遭遇外敌,其在数年之内便会亡灭。外敌越强,其灭亡越速,以大秦兵锋之锐,只需数万军便能使其亡灭!”
关于孔雀国何时将亡的这个推断没啥大问题,孔雀国运道好,晚期时一直没能遭遇强大的外敌,使其在阿育王离世后,又苟了好几十年,直到被权臣布舍耶密多罗.巽伽弑君篡位。
只是关于大秦要用多少军能灭亡孔雀国的推测有些问题,数万实在是多了,李念认为一万大秦精锐足以灭了孔雀国。
大唐王玄策灭中天竺时,率领的吐蕃兵和泥婆罗兵还不足万人,借来的不足万人之军便能灭掉中天竺,以大秦一万精锐攻打这时的孔雀国,属实是给孔雀国面子。
甘煜退下后,殿内众臣便讨论起来,李斯道:“此国富庶,合该为我大秦所有!”
没人反驳李斯这句话,都认为大秦要将这地方给夺下来,相比什么脚盆列岛的银山,迎洲、合洲的矿藏,这阳洲孔雀国更加重要。
因为银子和矿藏没法直接用来吃穿,可孔雀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却是实打实能给百姓提供吃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