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源的重要性
第一百一十七章 水源的重要性 (第1/2页)刚刚那三千兵马是何下场,他们可是看得最清楚了,现在由他们继续进攻,下场会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明白,那个从来没有领军打仗经验的主帅,很可能是被迫要以兵力消耗来打败敌人,而他们作为前军,肯定是没有活路,只看临死之时能换得几个贼兵而已。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会有士气?
不过,禁军之中自有督战队,若是他们不听从命令,只怕先要被自己人给杀掉。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在都尉的命令下,举着大盾进逼,就在此时,从高处突然落下无边箭雨!
“快,举盾!”
前线临阵指挥的校尉,还算是有经验的将领,刚听到风声不对,立即便下令提醒自己的将士。
问题是,他们的前军并没有装备巨型大盾。
那种大盾,竖起来足有两人之高,乃是布置决战大阵时经验用到的,不论是面对成列步军的弓箭还是骑射之术,都有非常好的防御效果。
可是,此战之中,他们已经知道自己要面对的乃是一群“泥腿子”贼兵,装备能好到哪儿去?
更重要的是,在山地之中行军本来就困难,若无必要,大家何必带着那些又笨又重的巨型大盾?
这等兵器,他们从进军之时就没有带在军中,只带着些许单人圆盾。
那些圆盾本来防御面积就不足,连前排士卒自己都无法完全遮挡住,更何况,镇义营的将士还是身居高处,可以居高临下地进行射杀。
同时,在部分铁器工坊已经可以投入生产的情况下,薛承乾改进工艺,帮着师傅们生产出了单兵可以连发的劲弩,可以连续射击。
虽然威力比起单发劲弩稍差,距离也有所不如,但是借着居高临下之势,弥补了劲力的不足,只要能进行连续发射,少量的战士便能射出“箭雨”的效果。
忠胜军靠着单人圆盾,勉强挡下少部分的箭矢,更多的箭矢却能直接射杀后排将士,让他们在往山上冲锋时,自己的阵势先乱了起来。
“快!举盾硬冲,只要跟贼人短兵相接,他们就无法发挥弓弩的优势了!”
前军已经开始冲锋,中军与后军也在跟上,此时因为敌人的连射直接败退,势必会让整个军阵乱掉,白白成为贼兵的活靶子。
好在前阵指挥的校尉惊而不乱,催促着将士们继续冲锋,哪怕付出再多伤亡,也要先冲到贼人面前。
因为地形的劣势,他们根本无法同样以强弓劲弩回击,只能采取这种最笨的方法。
可是,逆着山势地形仰攻半山腰,哪有那么容易,就连跑到镇义营将士的面前,也要花费更多时间,消耗更多的体力。
镇义营将士,则以逸待劳,等到禁军付出不小的代价,几乎快要冲到跟前时,才抽出刀枪,狂吼着杀将上来。
以上坡冲击下坡,而且禁军的兵力在半山腰更加无法展开,只是一个照面,他们就被杀得节节败退。
忠胜军空有兵力优势,大部分将士却根本够不着镇义营,后面的弓箭手虽然列好阵,可是在山势林地的遮挡之下,根本分不清自己袍泽与贼人之间的界限,完全不敢拉弓射箭。
可笑,远处的卢泰友甚至没有发觉前线交战的异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