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天生我材
第82章 天生我材 (第1/2页)这时,柴霄看到,张保和姚进布置完毕,回到了顶台。
他看了一眼张保,指了指众人,又指了指自己。
那意思是,我接下来干什么,就这样跟大家一起“慢摇”就可以了吧?
张保却摇摇头,走到他近前,低语一句。
“什么?”
柴霄瞪大了眼睛。
“还需要我先来开个头?”
张保却不觉得奇怪,这是多年来宫廷宴乐的规矩。
“大齐沿用大唐礼制,唐玄宗时,宴请众臣,万国来贺,他就当仁不让拔得头筹。”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玄宗皇帝精通乐理,对于得意之作《霓裳羽衣曲》,更是亲自击鼓,与杨贵妃共舞。”
柴霄点点头。
“有所而闻!原来君王在宴乐开头,是从这儿来的!好吧!开就开吧!”
张保正想问君上打算歌还是舞,锣还是鼓,好让乐师抓紧准备。
却没想到,这位胖乎乎的一国之君,不知从哪儿掏出了半截树枝,抓在右手。
做了一个类型骑马而跃的动作,然后,左手指天,右手持枝指向奔流而来的护城河水。
张保和旁边的云淑妃、苏仲景当时就傻了眼。
这小祖宗,从祭天开始到现在,一直沉稳有加,安抚民心,调动众意,堪称“满分”表现。
可眼下这是闹的哪一出?
是不是觉得现在大局已定,可以领着民众在大水送财的轰鸣声中,纵情歌舞了?
可这不是他常用捧肚横走“螃蟹藏爪”,全身乱动“肥吒闹海”,更不是后来的“起手邀请”!
难不成,他又在间隙小憩中被托梦,学会这“跃马指天”?
正犹疑间,柴霄清亮的声音已响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此句一完,他胖胖身子轻轻一转。
右手的树枝侧着放在身前,画出一个方框形状。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两句念出,云淑妃、苏仲景和张保的眼珠子都快掉到了地上。
但是很快,他们就悄悄对这位小祖宗竖起了大拇指。
李白的《将进酒》!
绝世名篇!
此时此景,再合适不过!
李白那时就是唐玄宗座上宾,所作的诗在宴乐中广为传唱,这时吟诵他的诗,绝对应时。
此刻,天边正有奔流而来的大水,颖河是黄河分支,对应“黄河之水天上来”,绝对应景。
就在这一瞬,刚才舒缓悠扬的丝竹管乐,为了配合君上的《将进酒》,变得铿锵有力起来。
从一楼挑选放在顶台的的两面小鼓,本打算在宫廷礼乐作为点缀。这会儿变成了“主打”。
一通通密集鼓点,对应大水奔腾,驰而不息。
二十童子的傩舞,也由刚才的轻行轻摆,变成了拔山扛鼎、刀剑齐飞。
柴霄坚定的声音,一字一顿,吟唱到了所有人心里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几乎在刹那间,先是从最下面民众开始,一个、两个,三个、四个跟着一起吟唱。
到后来,十个、百个、千个、万个。
一起吟唱的人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
顶台的文武众官,本来对这位新任国君有所畏惧,不敢跟着吟唱,生怕声音盖过了他。
可见整个王城都在同声吟唱,深谙“法不责众”原则的他们,开始心动起来。
君上此唱,与管乐共音,与众人共舞,已是全城皆欢,再不跟上,就不合时宜了不是。
再看云淑妃、苏仲景,朱雀,张保,也尽皆放开手脚,高声吟唱。
众官大喜,放声唱舞。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柴霄胖乎乎的身子打了一个转,双手作拱,向着顶台正中摆放牲醴的长案台拱手一拜。
然后,右手一伸,拿过一个空盏,示意站在旁边的荷韵将酒倒满。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全城数万民众,听到这“三百杯”都兴奋不已,每个人也空手作碗状,高声吟唱“三百杯”。
此时,护城河的滔天大水,已减弱势头,但听到全城高唱“三百杯”,似乎也要拼上一杯。
再度发出“哗啦啦”的声响,只不过,不再是充满惊惧之声,而是喜悦欢娱之声!
柴霄双手持盏,来到苏仲景身前,微微一顿。
又冲着下方九十高龄的杜敬亭,微微一顿。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