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千军万马避白袍!!(决战章)
第225章:千军万马避白袍!!(决战章) (第1/2页)此夜春风格外冷。
匈奴将士归心似箭。
武朝将士如狼似虎。
立功之日,千载一时!
今日武朝军队没有和敌军保持距离,而是一路黏着,紧追不舍,终等到月黑风高,人人饱食之后,倾巢而出!
数以万计的武朝步骑如潮水般汹涌来袭,迅速杀到北方右贤王军阵前,终于展开了对右贤王的总攻。
梁萧统领骑兵,兵分两路,战马也暂时用布裹上蹄子,借着夜色潜行,赶去包抄敌军。
秦牧统领步兵,率先开战。
右贤王的军队连日缺水缺粮,只能杀马取食,进一步削弱了骑兵的整体战斗力,沉重打击士气。
连日的军心涣散,让匈奴军队更加无力面对武朝军队的猛攻。
为了此战,秦牧和秦勋尽展平生之才,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统领步兵的效率,只用了不过三刻钟,武朝军队就完成了追击敌军和休息,再发动最后的冲锋。
南方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震耳欲聋。
黑夜里的匈奴军队像极了无头苍蝇,纷纷举火观察敌情,每个人都是提心吊胆。
憋足了几年气的武朝步弓手,悍然出击,井然有序,重盾在前,重甲护翼,强弓劲弩一轮齐射。
右贤王也把重步兵安排在南营,持盾挡箭。
这一次他也带足了用于攻城拔寨的步兵,原本也是指望配合江南暴动,南下夺取徐州全境,而今这些步兵只能用于防备,不可谓不屈辱。
战火重燃,势不俱生!
破空之声不绝于耳。
两军箭如飞蝗,火光映照之下,隐约可见天际缭乱的箭影,覆盖匈奴前军。
匈奴人看到箭雨铺天盖地,也不禁心惊胆战,只能硬着头皮格挡,中箭无数。
匈奴的重甲兵数量过万,原本只要布置得当的话,是足够防备武朝弓箭的。
但连日军心涣散加上百夫长大量折损,右贤王的动员效率大不如前,只能被动挨打。
正在中军指挥的右贤王沉着冷静,神情凝重。
“让将士们撑住!援军不日抵达!”
现在他也只能被动防守,一时半会儿不可能发起主动进攻。
说是夜袭,实则武朝军队是堂堂正正发起夜战而已。
月黑风高,进一步恶化了匈奴军队的士气,其危害远大于武朝军队因为黑夜所面临的不便。
匈奴骑兵也不敢摸黑乱跑,生怕遭到敌军弓弩齐射,或者被梁萧的骑兵击溃,得不偿失。
这就意味着,匈奴骑兵短时间内只能被动防守两翼,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秦牧按照梁萧的战略,并没有立刻与敌军短兵相接,而是先指挥强弓劲弩与敌军对射,再缓慢逼近,吸引敌军主力的注意力。
箭雨铺天盖地,连绵不绝,进一步打击了匈奴将士的士气,收割过千。
匈奴人的重甲步兵散乱地排列在南方,这些重步兵原本应该作为敢死队,冲锋陷阵,现在却已经提不起为匈奴效死的勇气。
即使是重甲兵,也免不了有人因为箭矢射入铠甲缝隙,导致少量伤亡。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比后方的友军更安全,恰恰相反,他们穿着重甲,行动堪比乌龟,因为频繁跑动对体力消耗巨大。
一旦后军崩溃,等待他们的便是俘虏和败亡!
武朝军队后方,秦牧指挥若定,意气风发。
他已年逾古稀,戎马一生,从年轻时开始,就知道武朝面对异族是何等憋屈。
百年之耻,和朝廷偏安一隅的懦弱思想,让武朝军民一直抬不起头来,江北军民更是日日夜夜提心吊胆。
今朝终于得以反攻,一雪前耻!
不过,越是激动人心的时刻,老将越明白自己应该沉着冷静,不能被眼前的优势冲昏头脑,功亏一篑。
这可是自己的生涯高光,名垂青史的良机!
这一次全军携带的箭矢很多,足够支持军队连日作战。
但是,比起箭矢,真正能够破防的利器其实是……
呼呼!
空中飞来大量的石块,轰击匈奴军阵,迅速击碎盾牌和重甲,砸死数十名重甲兵,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匈奴人的破防,也给了武朝弓弩手更多的输出空间。
海量弩箭没有了重甲重盾的阻挡,匈奴步卒的伤亡进一步扩大。
“右贤王!敌军还有投石车发力,至少四十辆!!”
听完飞马急报,右贤王的脸色更难看了。
就算是重盾兵,也绝对挡不住投石。
秦牧带来的投石车不少,石块应该是不够用,毕竟草原上难找石块。
但投石车只需要在一两场激战发挥作用足矣!
“且战且退!出动前十大队骑兵干涉!”
右贤王意识到形势极度不利于自己,不得不硬着头皮指挥后撤。
前十大队的骑兵,每个大队千人,收到右贤王的军令,土浑也不得不带着这一万骑从侧翼杀出,干扰武朝步弓。
就在此时,匈奴军阵的西南方杀出一支武朝骑兵,万马奔腾,声威大震!
“武君梁萧来也!”
上万骑兵齐声呐喊,冲到匈奴军队西侧,展开了第一轮袭扰。
“梁萧出动了?”
原本还打算出击的土浑神色大变,立即领兵退回军阵,向右贤王汇报战况。
“梁萧亲自统领江北骑兵,趁机包抄,正朝我军西南方杀来!”
右贤王顿时明白了梁萧的意图,额头冒汗,不得不撤回这支骑兵,同时下令:“骑兵出动,重点防守西南!”
大半匈奴骑兵被调到西边,防御武朝骑兵。
双方就在战场上对射,压住彼此阵脚。
匈奴骑兵得以喘息,暗暗庆幸。
幸好,己方步骑配合作战,对梁萧的骑兵也有足够的威慑力,梁萧似乎也不敢轻易接近。
“我还以为你梁萧领兵真能以一当十,如今再看,不过如此!”
匈奴的将校们纷纷大笑,讥讽梁萧的同时,也有心鼓舞全军。
右贤王对此也深感欣慰,自己总算是教导有方。
此时此刻,凝聚人心尤为关键。
一旦人心散了,便是兵败如山倒!
武朝的投石车抛投完毕,打开匈奴重重防御的缺口,弓弩手趁机加快抛射输出,迫使敌军不得不继续向北方缓慢后撤。
“我军骑兵已经出动,正与敌军周旋,特来通知车骑将军!”
接连三次飞马急报,让秦牧终于下定决心,高举令剑,怒声下令。
“全军听令,即刻冲锋,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正当时也!”
一声令下,武朝步弓再度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喊杀声,直扑北方军阵。
最近只有跟着梁萧的那一万步兵得以杀敌立功,其他各部的步兵总是看着骑兵跟随梁萧杀敌立功,他们这些步兵早就憋不住了!
双方终于开始了短兵相接,步兵首度交锋,本该势均力敌,如今却是匈奴步兵节节败退。
本就无心恋战的匈奴军队,面对养精蓄锐、如狼似虎的武朝步兵,不得不避其锋芒。
“启禀右贤王!我军正承受敌军的全面进攻,损失未知,形势极其不利!”
右贤王同样心急如焚,只能强自镇定下达命令:“步骑合战,先逼退梁萧那支骑兵,再去增援前军,无论如何不可溃败!众将不必畏惧,西南方梁萧统领的骑兵也不过如此!”
匈奴步骑众将勉力合作,终于主动出击,去西南方驱逐武朝骑兵,军阵也因此有所松动。
那支武朝骑兵却没有任何撤退的意思,而是在战场西边不断游击,寻找敌军薄弱处,俨然准备发起致命一击。
右贤王不得不向西增派人马,以求加快驱逐,至少不能让敌骑扰乱后军。
短兵相接,战况前所未有的激烈!
武朝军队步兵压进,气势冲天。
匈奴人也生怕败亡,死战不退。
匈奴骑兵配合步兵,赶赴西边驱逐武朝骑兵。
就在此时,匈奴军阵的东南方又是一阵震天动地的喊杀声,一支骑兵直扑匈奴军阵东方而来!
正是梁萧统领七千白袍,人衔枚,马勒口,迅速接近战场之后,獠牙尽显!
神戟形态的惊夜枪在火光照射下,银光闪闪,锋芒渴血!
匈奴人惊见斜刺里杀出一支劲旅,也震惊失色。
东方的步骑过半被调到西方去了,现在又要面临武朝骑兵的冲击……
“众将士,今日随我踏碎敌军,收复失地!”
梁萧一声怒吼,身先士卒,迎面将一名匈奴骑将斩于马下。
“武君梁萧在此,今日决一死战!”
七千白袍齐声呐喊,如一把利刃,迅速切入战场,势如破竹。
右贤王留在东侧的近万骑兵虽有阵形,但本就士气低落,又遭到梁萧如此猛袭,一个照面便被梁萧击穿前军,人仰马翻!
梁萧的七千白袍恰到好处,冲击战场,给敌军带来最致命的威胁,以摧枯拉朽之势,顷刻击溃了以骑战著称的匈奴骑兵,在战场上大杀四方!
右贤王正在沉着指挥,惊闻东南方杀声震天,突然军阵散乱。
“右贤王!梁萧亲自统领骑兵从东南方杀来了!!”
东方飞马急报,终于让右贤王震惊失色!
“西边上万敌骑,居然只是疑兵?!”
一刹那,右贤王就明白了梁萧的意图。
因为防御调动,东边的防备进一步削弱……
右贤王尚且失态,土浑等人更是惊恐莫名。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万多名身穿白袍的骑兵也会被梁萧用作疑兵,故布疑阵,牵制他们的主力。
真正主攻的依然是七千白袍!
不等匈奴将帅们反应,梁萧的部队已经杀穿军阵,直接击溃这支七零八落的上万匈奴骑兵,驱赶败兵冲击敌阵,作为己方对匈奴弓箭的屏障,一路猛扑右贤王中军!
“右贤王,我军东边骑兵万人被梁萧迅速击溃!!”
飞马急报已经是在哭爹喊娘了。
没有人能想到,昔日能对武朝耀武扬威的匈奴骑兵,上万人面对梁萧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快让将士通知,冲击本阵者死!”
右贤王又惊又怒,焦急下令,这一套军令却根本约束不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