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明如何分类?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文明如何分类? (第1/2页)【周】文明?
听到槿嘴里说出的这个词。
顾维愣了一下,眼中飞快闪过了一丝异色。
好几次.
这玩意儿居然和【周】有关?
按照当初槿的介绍。
这片宇宙从诞生至今过去了数百亿年,在不考虑初代文明这个争议对象的情况下,总共只有三个文明触及到了古塔高层也就是极化裂隙能的相关领域。
现如今的星海属于其中之一,剩下的两个则是【虚光】文明和【周】文明。
其中【虚光】文明距今约有四千七百多万年,是三者中最弱的那个,截止到消亡都没发展到星海文明目前的高度。
但【周】文明就不一样了。
它可以追溯到十五亿七千万年之前,文明程度在三者之中属于最高——譬如周的陪都遗迹中出土过一张刻有暮光扳机的微波辐射图,很多星海学者都认为这是【周】的遗留物。
诚然。
已经接触过暮光扳机的顾维米洛等人自然知道,微波辐射图真正的源头乃是初代文明,与【周】无关。
但能够让主流观点产生上面那种判断,也足以窥见【周】文明的发达程度了。
随后顾维抿了抿唇,对槿问道:“槿,这啥矩阵素和【周】有啥关系?”
槿像是抱着暖宝宝似的摸了摸诺诺小脑袋,开口说道:“纪轮矩阵素是【周】文明发现并且命名的一种物质,名字里的纪和轮在周文明历法中都代表着相当长的时间周期。”
“精确的跨度目前史学界还存在一些争议,不过一个‘纪’大致在八千到一万年之间,至于轮要更长一些,大致在五到六万年,差不多是纪五六倍的样子。”
顾维边听边点了点头。
地球上的华夏倒是也有轮和纪的说法,不过都只有十二年而已——轮和十二生肖的轮回周期有关,纪则是岁星也就是绕太阳一周的大致时间,刚好也是十二。
同时除了轮和纪,古华夏还有20年的“一运”,以及60年的“甲子”等等。
此外西方也有一些类似概念。
例如比较小众的罗马财政周期十五年,以及更加大众的禧年也就是五十年——千禧年这个词很多人应该都不陌生。
接着槿顿了顿,继续说道:“周文明的疆域幅度比星海还要更加广阔,当疆域与时间相结合的时候,积累下来的数据更是夸张到了极点。”
“而对于一个顶级文明来说,这些数据可不像垃圾那样随意就可以丢弃,因此在很长的时间里,周文明都在寻找着更高效的数据存储方式,甚至将它的关注序列排到了相当靠前的位置。”
顾维再次一愣,心中有些意外:“数据存储?”
“你可别以为这是小问题,”似乎是猜到了顾维的想法,槿拉出了一行数据:“对于任何踏出母星的文明来说,数据存储都是堪称命脉级的大事儿。”
“以你的地球为例吧,所谓一个文明的数据总集可以分成数字化以及非数字化两个部分,数字化数据就是电子文档、互联网内容、数据库、音视频等等。非数字化数据则是书籍、手稿、石刻、壁画、建筑、口述文化这些,需转换为数字存储量进行估算。”
“按照你之前描述的情况,地球上的数字化数据总量应该在150ZB左右,也就是150万亿GB,每年增长20%都算是慢的了。”
“非数字化数据我简单估算了一下,差不多有个零点几ZB,简单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槿所谓的估算方式很简单。
地球图书馆藏书量大概在一亿册出头,每册平均数字化存储量差不多约5MB(纯文字)至500MB(带插图)。
所以总量估算约是65PB(纯文字)至65EB(图文并茂)左右。
绘画、雕塑约5亿件,每件高清3D扫描约1GB,历史建筑约1亿座,每座建筑3D建模数据约1TB,这里加起来差不多是10EB。
濒危语言5000种,每种记录1万小时音频差不多是约100TB,总量估算约5EB。
剩下一些七七八八的东西加在一起,差不多就是150ZB左右。
“如果用传统的4TB硬盘存储,光是一个地球所需要的数量就不会低于375亿块,”槿随口就说出几个相当虾仁的数字:
“哪怕发展出DNA存储,也最少需要700公斤合成DNA——而这技术可比什么太空电梯复杂多了,简单刻录些东西倒是容易,但想要工业化难度甚至与11.9%光速的引擎是一个级别。”
“也就是掌握DNA存储的文明,最少也都开拓了两个以上的恒星系,那时候他们所要考虑的数据存储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行星恒星尚且如此,一个常规星系呢?一个商业星系群呢?一个以几百甚至上千万星系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文明呢?”
槿说出的话如同一颗颗耳根,重重砸落在顾维心头。
接着槿把差不多恢复清醒的诺诺放回地面,拍了拍手上并不存在的灰尘:
“宇宙尺度的数据基本上都是以NB乃至DB起步,涉及到文明层次的计量术语则是“太”,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显示,当初周文明甚至开发了五个比蓝桥还大的星系作为阵列处理中心。”
“在这种前提下,【周文明】在踏足高塔领域后的第二十万年时,意外发现了一种可以存储大量数据的物质。”
这次顾维跟上了槿的节奏:“是纪轮矩阵素?”
“嗯,就是它,”槿点点头,将另一道页面放大了一些:“纪轮矩阵素最早发现于黑洞碰撞后的特殊时空扭结区,是一种携带非定向磁单极链的拓扑绝缘体。”
“它的三维表面与四维体空间构成莫比乌斯环式导电通路,能无损传输约顿级..差不多是你们地球上10^23W的能量,更重要的是每一皮克纪轮矩阵素都可以存储10^28比特的信息。”
“同时由于它的超高凝聚态结构和生成的环境相当苛刻,也被称为暗信息凝聚体。”
“它的发现让周文明的数据存储压力下降了一大截,在存档方面可以彻底肆无忌惮的向外拓展,也同样是因为纪轮矩阵素的存在,星海才能挖掘到大量关于先行文明的信息。”
顾维这才心下了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