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入戏
第三百二十八章 入戏 (第2/2页)“关键张导还很为难,投资人的要求,他一个导演不好就这么生硬地拒绝。”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路老板突然转向姜志强:“姜董,这是不是你要求的?你这可不对啊!”
姜志强一脸懵逼:“我没有啊!”
“啊?那也不对啊!”路宽一脸纳闷:“新画面这一次只是代理发行,没有实际出资投拍。”
青年导演神情淡漠地瞟着张卫平:“老张啊,这不会是你要求的吧?”
“你说说你,一分钱不出,靠着张导拿到发行权和署名权,反过来还腆着脸要求张导给你改戏好炒作,像话吗?”
张卫平一张丑脸都快挤作一团了,他是想摔杯为号发火来着。
可看着眼前威棱赫赫的青年导演和内地首富,张卫平又不敢有孤注一掷的勇气。
不然刚刚他也不用小心翼翼地拉踩了。
影坛张飞强行挽尊:“路导,这是我跟一谋的事,同别人无关。”
“屁话!”路老板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我和张导关系莫逆,他现在还是奥运会总导演,担负着国家的使命,人民的期盼。”
“本来身兼多职就不容易,你张卫平倒好,还尽给他找事,非要加一段劳什子激情戏,想干嘛?”
他又转向姜志强:“姜董,要我说,把其他投资人都踢掉,这片子问界跟你安乐影业联手,我们会把最好的营销资源给《黄金甲》。”
“哎呀!路总,你这话应该早说啊!”姜志强知道他在威逼张卫平,也笑着端杯上前配合做戏。
张卫平这下可真的被吓得脸色煞白了,咽了口唾沫有些无助地看着一直低头不语的张一谋。
死鬼,你倒是说句话啊!
看着大嘴张卫平吃瘪的囧迫,巩俐心里快意得很,当年她和张一谋情断,张卫平也曾从中作梗。
一边的杨蜜双目晶晶地瞧着身侧龙威燕颔的男子,他的财富、权力、才华和相貌无一不令自己沉迷、钟意。
这举手投足间的纵横捭阖,三言两语把剧组里的土皇帝张卫平教训得头都抬不起来,简直像高剂量的春药,浇灌在大蜜蜜逐渐繁盛的野心和花心。
只是想到那个即便远赴北美,却仍跟他剪不断理还乱的刘伊妃。。。
大蜜蜜紧紧地咬着嘴唇,心里真恨不得今晚就以身饲虎。
只不过一向的精明的她也有隐忧,担心自己会被吃得连渣都不剩。
这会儿场面着实尴尬得很,张继钢和陈伟亚本来还在看热闹,又齐齐地后反应过来。
自己两人那天开会被这小子劈头盖脸一顿训斥的时候,其他人看自己,应该就像自己现在看张卫平吧?
艹!多么痛的领悟。
张一谋不得不站出来解围:“今天桌上没外人,路导,要么你随意聊聊?”
“安乐、焦点等投资人都是老朋友,但凡有一点改进空间。。。还是要殚精竭虑把这个项目做好的。”
路老板见他面色不似作伪,当即沉声道:“《黄金甲》的问题,某种意义上来讲就和周星池1995年的《回魂夜》面临的情况类似。”
巩莉疑惑:“你是说,《黄金甲》的内涵是文艺片,却披上了商业片的外衣,就像《回魂夜》的搞笑和恐怖题材的交织?”
巩莉和周星池合作过《唐伯虎点秋香》,本身的视野也比较宽泛。
“其实立足于市场,这个问题要用电影的另一种分类标准来看待。”
房间里静得连一根针掉落都听得见,所有人都仔细聆听着这位行业巨擘的阐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路老板继续解释:“其实电影分为商业片和艺术片是不准确的,因为除了某些导演的实验电影外,艺术片也有商业元素,商业片也有艺术元素。”
“真正的电影工业化、市场化条件下,对于电影的分类应该是类型片和非类型片。”
“类型片很容易理解,看爱情片就是体味情感,看恐怖片就是追求刺激,看喜剧片就是寻找快乐。”
“那《黄金甲》呢?宣传中我们看到的是动作片,但观众在结束后体验到的应该是阴冷和黑暗、绝望,这就糟糕了。”
为什么说《黄金甲》和《回魂夜》的情况类似?
周星池1990年凭借《赌圣》一炮而红,在1990到1993年连续四年统治香江影坛票房,频繁打破和创造影史记录。
但1995年的《大话西游》和《回魂夜》却让他遭遇滑铁卢,甚至自己的电影公司都濒临破产。
究其原因,就是观众抱着看类型片的心态去影院,想被你周星池逗笑,却无端地被吓了个半死,恶评如潮也是理所当然。
桌上《黄金甲》剧组的成员们咀嚼着这番逆耳的良言,对于这位青年导演都相当信服,不由得心情低落。
所谓文无第一,放在艺术界也是一样。
国内影迷对内地第一导演名头的归属,大多在张一谋和路宽中有所争执。
但无论是冯小钢、陈开歌,还是文艺青年们中意的贾科长、王小帅、娄叶等第五代,都有一定数量的影迷和拥趸。
在电影艺术上谁是第一难有定论,但在电影商业上说路老板是行业第一,是无可指摘的。
无论是从《鼓手》开始引领业内效仿的路演模式,还是《小偷家族》中收购引入的分众传媒营销轰炸,以及后续各类电影的营销创新。
亦或是他自己亲手打造的一条“不求人”的电影产业链。
谈及一部电影能否卖座的问题,他的意见应该是无人能出其右的。
这下不仅是姜志强、张卫平、张一谋等核心人员,连巩莉、杨蜜这样的演员都忧心忡忡起来。
谁愿意自己主演的电影票房扑街?
特别是杨蜜,她甚至放弃了华艺参股的《赤壁》,就是奔着老谋子捧女星的名头来的!
张一谋沉声道:“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内部也议过,只是没有你看得这么透、这么细,对严重后果也预估不足。”
“小路,现在剧组也开拍一个多月了,还。。。有办法吗?”
张卫平脸色灰败地看了老搭档一眼,心道你私下问都是好的,何必在这里捧他呢?
只不过他现在垂头耷脑做了鹌鹑,明里暗里都不敢再直撄其锋了。
现在把韩山平和路老板摆在他面前,让这个影坛张飞非要得罪一个,也许他会选择怒喷座山雕。
毕竟座山雕是体质中人,再怎么过分针对他,也要注意面上影响。
这心狠手辣的内地首富,真较起真来,说不定连张一谋的面子都不会给。
“张导,要不咱今天就到这儿?你,我,姜董咱仨儿遛遛弯去,随意聊聊。”
张一谋知道他这是顾及自己面子,心里暗道其人做事滴水不漏,又无奈举杯:“各位,今天招待不周了。”
张继钢第一个附和:“张导这哪里话,本身身兼数职就不容易,你们聊,咱以后有的是机会聚嘛!”
“就是,别往心里去!”
“张导,工作第一,酒哪天咱都能喝。”
老谋子感激地冲大家点头致意,一气闷了二两五的赔罪酒,却也顾不得辛辣刺喉,跟着一马当先的姜志强和路老板就出了门。
剩下无论马文、蔡国强等华人艺术家,还是体质内的张继钢、陈伟亚等高级别人员,亦或是老谋子核心团队的王潮歌、樊跃。
当然,还有今天阴阳不成反做了缩头乌龟的张卫平。
所有人心中都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无论是做事的才华还是行事的手段,所谓的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对于这位年轻得过分的青年导演是不适用的。
即便像张卫平这样已经抱着最大的小心翼翼,企图撩拨和试探他的城府,最终还是不无意外地收获一记响亮的耳光。
年轻是他的资本,更是伪装的保护色。
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栽倒在对他过分年轻得轻视和轻敌中,忽视了他内核里那个久经世事的灵魂。
贵宾楼宾馆房间里,路老板无奈地看着姜志强和老谋子快要把自己的烟盒都掏空了。
这俩之前都自述戒烟很久了。
屋里没别人,张一谋说话也大开大合起来:“小路,有没有办法?”
路老板直言不讳:“趁着周闰发、周杰仑都还没进组,改剧本吧。”
姜志强疑惑:“怎么改?”
“改结局,改视角,改主旨。”
“就像《勇敢的心》中的华莱士,主角死了,但全片的核心意旨——苏格兰的独立达成了。”
“你的《英雄》也是,无名死了,但秦王受到了震撼,知道什么叫民意汹汹、什么叫匹夫之怒。”
“但《黄金甲》的结局,观众除了看了一场人性扭曲黑暗的浮世绘,看不到任何希望。”
路老板翻着手里的剧本皱眉:“商业作品都是讲究代入感的,但现在着墨比较重重的几个角色。。。似乎都担负不起这个任务。”
“皇后出轨,跟养子有不伦之恋,又怂恿儿子造反祸乱江山,最后导致他们的死亡,无法代入。”
“至于周闰发这个反派角色就更不用提了,非要找一个,我建议从元杰的角度来修改剧情。”
周杰仑扮演的这个角色勇猛果敢,重情重义,同时又有些单纯的性格底色,也颇具反抗精神。
无论是网络还是商业电影,这都是典型的主角人设。
但不出路宽所料,老谋子脸上的沟壑更深了。
即前文所述,这部电影是他和巩莉1992年热恋时的约定,是锁定了她视角的大女主电影。
“小路,这视角不好转换,你看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路老板无奈取出烟盒中的最后一颗子弹:“如果不能更改视角,代入感就无从谈起,那只能找一些同现代社会热点联系起来的部分。”
“那就像华莱士和无名一样,元杰可以死,但不能白死。”
“他的死,要让皇权的权威受到触动,要打破尘封的宫廷陋习,让观影人群引起共鸣。”
他翻开剧本的段落举例:“高潮这里,周杰仑说儿臣赴死,不是为了王位,是为了母后。”
“这里的情绪和共鸣不够,我想可以改成儿臣赴死,是不愿永远做一个森严家族的傀儡,不愿变成你们羽翼下的可有可无的存在。”
张一谋一拍大腿:“这个思路可以啊!”
“我昨天看报纸,讲国内的第一例私塾教育案,8岁的孩子侯鸿儒被父亲侯波接走后,关在家里进行私塾式教育,每天学习7小时左右。”
“虽然在某些知识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如能流利朗读《ChinaDaily》并进行翻译等,但也导致孩子出现了严重偏科,数学能力几乎为0,还养成了孤僻和冷漠的性格。”
“影迷对黑暗的《雷雨》改编故事即便不感冒,但如果能从元杰身上找到自己的叛逆时光,能与他们被父母耳提面命引起共鸣,也是个极佳的论点和方向。”
姜志强点头:“按照路生的意思,商业片首重人设,不行就寻找共鸣和社会热点,周杰仑的元杰确实是个好的切入点。”
老谋子郑重其事地握着路老板的手使劲抖了抖:“小路!太感谢你了!现在一切都来得及,我马上让刘恒组织编剧团队改稿,到时候你再帮我看一看。”
“这都好说,你们两位先把我这盒烟报销了吧?”路老板一脸无奈地把烟盒丢进垃圾桶。
既然张一谋也搞清楚了方向,凭着他的编剧团队,路宽心知这部《黄金甲》不说能大爆,起码口碑和票房不会像上一世崩得那么厉害。
其实归根结底来讲,《黄金甲》扑街的深层原因还是老谋子在剧本能力上的羸弱。
这是他最大的弱点,即自身的剧本能力很差,比较依赖外力。
历数他成功意义上的作品:
《红高粱》背后诺奖得主莫言;
《菊豆》、《秋菊打官司》背后是金马、金鸡的刘恒;
《大红灯笼高高挂》背后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苏童;
《归来》和《金陵十三钗》背后是奥斯卡最佳编剧严歌苓。
再去看他口碑和票房都是大扑的作品:
《满江红》、《影》、《十面埋伏》的剧本都是他带着几个信重的编剧团队成员完成的。
包括《黄金甲》,编剧是他自己和吴楠和边志宏。
至于扑到他谈都不想谈的《代号美洲豹》,是一个叫程十庆的香江企业家,《长城》的编剧是一帮美国人。
有时候并不是他的导演能力忽上忽下,是剧本质量参差不齐。
三人笑谈了一阵,青年导演突然有些面色严肃:“张导,我今天做一回恶人给你提个醒,这个张卫平似乎不是个好的合作伙伴,你得留个心眼。”
张一谋愣了几秒:“害!他就那性格,人是不坏的,十多年下来了,就是有时候艮得慌,跟韩山平都私下呛过声。”
“小路,你别放心上,我明天叫他给你赔礼道歉!”
路老板莞尔,心道你能做得了他的主才怪了,摆摆手示意算了。
真的算了?
得罪了方丈还想走?
今晚张卫平小心翼翼地冲他龇了回牙不要紧,这位心狠手辣的内地首富已经动了撬走老谋子的想法了。
这对他简直是绝户计啊!
当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他从来不做。
前文提到过导演资源的重要性,甚至华艺就是凭着冯小钢这一个贺岁片大手子在影坛趟出的路。
而张一谋是什么级别?
如果1994年不是碰上了昆汀的天才之作《低俗》,他的《活着》应该很大概率获奖。
老谋子也会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欧洲三大的大满贯。
路宽相信只要给他合适的剧本,凭借他的号召力和几十年的从影经验,加上问界控股的产业链扶持,又是另一个稳赚不赔的输出点。
只不过老谋子还是相当重情义,想生拉硬拽叫他和张卫平分手不可能,需得徐徐图之。
姜志强晚上喝得有些多,所幸了却一桩心事,淡定地回房休息了。
老谋子非要客气地送路老板出门,两人就在酒店走廊一头闲聊起来。
老秦人突然出声:“讲实话,我也知道转换视角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这部电影。。。巩莉的立意不能变啊。”
路老板一愣,旋即笑道:“看来这里头有故事。”
张一谋慨然长叹:“老黄历了。”
路宽调侃:“怎么着,我让阿飞买点儿卤菜花生米,咱哥俩再喝两盅?”
老谋子嘿然:“你小子想看我笑话。”
贵宾楼底昏黄的灯光下,今晚的彩色兵马俑又有些面如土色了,陷入一段爱恨交织的回忆。
“1992年在筹备《活着》的时候,我跟巩莉去爬长城,回来以后就请人给她写《武则天》的剧本。”
“当时我亲自请了赵玫、苏童、北村三位茅鲁的常客,也是国内第一梯队的家。”
“剧本持续创作了四年多,但96年我跟她之间发生了一些事情,算是不欢而散,不过要给她拍一部女皇戏的承诺没有变。”
老谋子眼神稍显浑浊了一些,掺杂了诸多莫名的情绪:“所以这部电影,算是夹杂了我的一些私货吧。”
青年导演听得哑然失笑,此事之前只有风闻,原来还有诸般内情。
老谋子心怀着陈年旧事离开,路老板摸着口袋里剩的最后一根烟,有些舍不得抽,放在鼻尖细嗅。
文人墨客,素多缱绻之情。
张一谋这样的艺术家,因各种原因,与此前挚爱失之交臂,应当是他心中一大憾事。
他不禁想到这四年来小刘和自己的爱恨纠缠。
青年导演忍不住掏出火机,烟草在火焰的轻抚下燃起亮光。
烟气袅袅升腾,如丝如缕,悠悠然在他的周身萦绕、飘散。
许久烟支燃尽,烫得他回过神来。
路老板这才慨然长叹,狠狠地拿鞋底碾灭了烟头,似是自言自语般地嘟囔了一声。
“妈的,入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