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洗衣机:我现在就想给你重大打击
第三百二十三章 洗衣机:我现在就想给你重大打击 (第1/2页)奥运团队的第一次会议,原本是要聚餐的。
但今天有艺术家缺席,譬如原问界的林颖在美国忙着设计方案,只能先请假。
再加上下午会议现场的尴尬,老谋子决定还是等下一次人员齐聚再设宴,也给张继钢、陈伟亚等人回去好好消化适应一下今天的事情。
论艺术造诣和实力,人路宽水平在你们之上;
论做人做事的手段,下午双方也算是做过了这一场,胜负已分。
以后是通力合作,还是阳奉阴违,就看你们自己的选择和觉悟了。
如果非执迷不悟,再闹出什么幺蛾子来,领导怪罪下来只能自己受着。
但从面上讲,这个聚集了全国、甚至全球顶级华人艺术家的奥运团队,算是真正确立了路宽和老谋子两位领导的权威。
明眼人都看得出,底下的那老几位你们就认了吧!
人家师兄弟俩人好着呢,互相捧场、给力,想上位的早点儿歇着吧,没戏!
至于后面这两位总导演谁负责开幕式,谁负责闭幕式,显然就是手底下见真章,也是上级领导的考虑了。
“小路啊,你今天这创意真的太棒了,我估计奥运会之后,你的在电影上又得多出不少感悟。”
路老板笑道:“这就是我参与奥运会的目的之一,大型晚会和电影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艺术形式都是相通的。”
“对了张导,你的《黄金甲》?”
老谋子一拍大腿:“刚刚开会光顾着思考你这个画卷,忘记跟大家知会一声了!”
“北平片场的戏份估计月底前能杀青,下面就要到横店去了。”
“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们跟我跑一趟,我已经安排剧组在横店给大家准备后勤工作了。”
这安排跟前世别无二致,路宽点头:“这都没问题,奥运节目创意是一件极枯燥的事儿。”
“去年拍《塘山》,我也是一边拍戏一边头脑风暴,偶尔换换脑子还是不错的。”
张一谋想起他的新电影:“新剧本备案了吗?我听状状和韩总说,跟之前有很大改变啊?”
“是的。”路宽点头:“前两个月在北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又有了些新的感悟。”
“原本是相对简单的张纯如女士著书立说的单线叙事,现在我想夹杂进《拉贝日记》和《魏特琳日记》的内容。”
“整部电影就变成了通过张女士的视角,去剖析回望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将它的真相展示在世界面前。”
老谋子惊诧道:“这是大场面、大功夫啊!从场景复原搭建到数以万计的群演,还有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真的要拍出来,我看规模堪比《辛德勒名单》了!”
青年导演跟老谋子站在奥运大厦下抽烟,长叹一口气:“北美正在选角,主要配角是魏特琳和拉贝,国内也在悄悄进行。”
“如果剧组成型,我预计规模不会比《辛德勒名单》小多少。”
老谋子笑着摇摇头,眼里尽是对他的激赏。
《辛德勒名单》全片有120多个角色,3万名群演,在波兰有30多个外场地,140多个布景。
影片在1993年就花费了2300万美元,光幕后团队保守估计就有数百人。
路宽的野心很大。
2002年在柏林初遇张纯如,彼时只是为了给她一个念想、一个牵挂,不至于令这位女英雄英年早逝。
但新年伊始,经历了这么多困难和阻挠,他反而想苦心孤诣地把这部历史题材的艺术片,真正地拍成一部名垂影史的杰作!
他要把这部大屠杀电影拍成中国人的《辛德勒名单》。
无论是澄清历史的现实意义,还是对于他自身电影艺术的探索,都是绝佳的机会。
甚至于,在奥运会和大屠杀电影之后,他隐隐地觉得自己,似乎可以尝试去摸一摸伯格曼说的那扇大师之门了。
门里是黑泽明,是戈达尔,是布努埃尔。。。
老谋子重重地拍了下他的肩膀:“有想法!我绝对支持你!”
“既然你决定拍成一部史诗级的历史电影,我建议你不要太急切,奥运会就可以当成你练习和体会调度的实践工具。”
张一谋不无感慨地看着自己这个北电小学弟:“我太期待了,我期待看到中国人的《辛德勒名单》。”
“拍完这部电影,我想你就真正可以登堂入室了。”
他说着说着自己都笑了:“关键你最让人嫉妒的,是不缺钱啊!”
“我们这帮因为投资要愁白了头的老家伙,很是羡慕!”
路老板听得莞尔,旋即想到了老谋子跟张卫平在后期的决裂以及超生事件。
似乎可以举手之劳帮着他消弭掉,把那位不太仗义的合伙人一脚踹开。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两师兄弟又笑谈了一会儿,阿飞开车过来载着路老板离开。
看着宾利雅致远遁的尾灯,从影二十年的老谋子突然萌生了和去年戛纳电影节上,观看《返老还童》的顾长未一样的想法。
中国新一代的电影大师,也许就要在他们这代人的注视下出现了。
如同他刚刚打趣的一样,青年导演最大的优势,就是能肆无忌惮地实验自己的电影想法。
充足的资金、完善的产业链、极高的容错率,如果不计成本,几乎是任他挑选的演员阵容,再加上重生者高屋建瓴的视角。
剩下,就看导演本人的悟性了。
——
二月中旬,路老板暂时和奥组委请假赴美,处理一应琐事。
北美攻略即将开始,在生活上从来不委屈自己的青年导演想着是不是买架飞机,能方便两地奔忙。
这一次虽然打的是为《塘山》获得最佳外语片提名跑公关的借口,但他没有通知哈维、狮门或者任何人。
飞赴纽约后径直下榻万豪酒店,等待着一位“神交”已久的巨鳄。
保尔森。
午后,还没调整过来时差的路宽在落地窗前打盹,被阿飞轻声叫醒。
他站起身,对着一脸疑惑的保尔森伸手:“有些吃惊吧?保尔森先生?”
保尔森稍微错愕了几秒:“额,没想到是你,导演先生。”
“不,Mytube先生!”
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路老板没想到这个大空头还挺幽默。
保尔森1980年从哈佛毕业后进入华尔街,曾先后在贝尔斯登和高盛等知名金融机构工作。
在贝尔斯登期间,他主要从事并购业务,积累了丰富的金融交易经验。
之后在高盛,又进一步拓展了自己在投资银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人脉资源。
除了利用次贷危机的投机外,路老板也想着通过他多认识一些北美投行券商,有个知根知底的总是好的。
“路,说说你的来意。”保尔森环顾了两万美金一晚的顶奢套间:“幸好我不是好莱坞女明星,你这里也没红沙发。”
“不然我也许真的不想走了。”
路老板很给面子地笑笑,直接进入正题:“我听说你在筹资建立一只用于做空COD的基金?”
COD是一种包括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企业债券在内的资产池基金产品,保尔森寻求做空的原因也很简单——
他看到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以及次贷危机的潜在风险。
“没错,路先生有兴趣吗?”
保尔森惊讶异常,他的吆喝叫卖目前不是很顺利。
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他招摇过市地宣称次贷危机必将到来,但响应者寥寥。
后世直到2006年7月,保尔森倾尽自己3000万美元的全部身家,也不过才筹集了不到1.5亿美元的做空基金。
“对,我有兴趣。”路宽假模假样地就要卖弄一副,总得叫这个华尔街之狼知道自己不是好哄骗的。
即便只是驴屎蛋子表面光。
“我上个月在纽约准备投资置业,当地一位华人女设计师,林颖,你听过吧?”
保尔森笑道:“当然,越战纪念碑是她的作品。”
“嗯,她告诉我,纽约现在的房价远高于趋势线,有严重的泡沫风险,劝我迟一些再买。”
“我请了一位专家调研,他提出2005年美国的次贷占比已经达到了新高,推断未来房价起码要下跌40%以上!”
保尔森眼前一亮,好像找到了知己:“非常鲜明的观点,我认可。”
“事实上,我的团队给出的调查结果是,目前次贷借款人高度依赖借新还旧,贷款模式存在巨大风险。”
“尤其是在加州和佛罗里达等房价涨幅高的地区,违约率可能被再融资所掩盖,一旦房价下跌,违约率必将飙升!”
曾经做过华尔街股票经纪的保尔森,看着这位手握巨款的华人青年:“路先生,我迫切希望为你服务,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至于他为什么知道路老板手握巨资?
不久前Mytube卖来的二十多亿还握在手里呢,再少也比他这个窘迫的基金经理强。
路老板面色肃然起来:“说说你的计划。”
“从第二季度起,我准备开始购买次贷违约率的细节数据和不良贷款调查公司报告。”
“一旦时机成熟,团队将在加州、佛州、亚利桑那和内华达四个州的次贷上做文章。”
“直接通过购买信用违约互换(CDS)为这些资产投保,利用投行与评级公司合谋的漏洞,买入两A甚至三A级的CDS,实现高杠杆操作!”
保尔森心思机敏,故意脱口而出不少专业词汇,定定地看着这个东方导演,企图给他制造不明觉厉的感觉。
同时,他也在观察这位主业导演的投资人是不是真的懂,也许自己有投机取巧的机会呢?
这段话听着复杂,但在提前做了功课的路宽眼里很简单。
简言之,CDS就是给房子买的保险。
保尔森团队在预测这四个州的房价要暴跌之前,可以有两种选择。
直接买做空RMBS,这样房价下跌,他可以拿到做空的钱。
另外一种就是买CDS的保险,这里面存在交易的潜规则:
即保尔森可以同保险公司和投行合谋,把风险高的房子,标注成风险低的房子。
相当于,你用很少的保费投保了一个赔偿金额很高的产品。
这样一来保费降低,再加上杠杆,一旦房价崩盘,就是一笔泼天横财。
犹太人狡猾,不过路老板更狡猾。
他提前做了功课,当即点明大空头的暗箱操作手段:“算是完美地利用漏洞,但你要注意竞争对手的评级问题!”
“他们评级下降,你的CDS的价格波动加剧,甚至可能出现交易对手要求增加保证金等情况,资金压力会巨大!”
保尔森惊异地看着这位东方导演,此刻才有些真正把他当做“高高在上”的投资者,而不是来自亚洲的“傻钱”。
“路先生,我在你身上看见了东方智慧,就像你在拉里金现场讲的一样。”
路老板挥挥手不理睬他的彩虹屁:“三季度前,我给你10亿美金,单独帮我建立一支COD,听好,是单独!”
“这只基金的出资人会跟你联系,与我无关,无论是实际中还是明面上,懂吗?”
保尔森兴奋地站起身:“天哪!多么伟大的东方投资者!你放心!”
“我们是专业的投资团队,无论是离岸公司和信托架构都有专人提供帮助。”
大空头信誓旦旦:“路先生,你的那位朋友,可以放一百个心。”
路老板满意地点点头:“根据情况,存在追加资金的可能,请你努力吧。”
“如果有可能,也许未来我可以找人编剧一部叫《大空头》的电影,好好宣扬一下你的天才操作!”
保尔森自然觉得他在开玩笑,不过也极捧场地上前握手:“路,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你讲。”
“你是怎么想到找我做做空基金的?”
青年导演抖了抖手里的《华尔街日报》:“你们美国的报纸天天写东大威胁论。”
“怎么,我一个中国人,来做空美国有什么奇怪吗?”
“哈哈哈!再会!”
大空头满载而归,路老板也等着他的这笔巨款,好抓住机会并购北美的优质资产。
后世的保尔森以10亿本金,动用10倍杠杆,以1∶80赔率购买低风险CDS,在2007-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时赚取了总价值150亿美元左右的违约赔付。
其管理的基金获利约200亿美元,个人收入近40亿美元。
这一世的路宽除了第一桶金的韩日世界杯外,对什么赌球、低价中概股之类的投机机会兴趣寥寥。
要玩就玩把大的,未来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必须未雨绸缪。
秘密会见完保尔森,路老板休息了一夜,旋即马不停蹄地去往洛杉矶。
准备在泰勒的选角工作室和本片的男主人选之一会面。
“你好,汤姆!”
工作室内,一位身材高大的好莱坞顶咖站起身,好奇地打量这位东方导演:“路!你比我想象的要英俊。”
“哈哈,谢谢!”路老板坦然接受他的善意打趣:“你都这么讲了,那我也必须要回敬你一句。”
“你比好莱坞的另一位汤姆还要有气质得多!”
汤姆汉克斯哈哈大笑:“我在好莱坞听到太多人聊你了。”
“特别是马丁和Leo两个家伙,德尼罗,当然还有你的好朋友哈维。”
路老板脸一黑:“嗯。。。其实我和哈维就是普通朋友,普通朋友!”
“哈哈!不要介意,你和他不同。”汤姆汉克斯看起来很健谈:“你是一个不需要钱就可以泡妞的家伙,他不行!”
“对了,《达芬奇密码》5月首映,到时候如果在北美,希望你能来捧场。”
汤姆汉克斯笑道:“你现在是北美最有名的几个东方面孔之一了,在华裔中很有号召力!”
这位奥斯卡影帝在《达芬奇密码》中自降了200万美元片酬,换取了票房分成,相当于影片的投资人,因此很是上心。
两人谈天说地了一阵,泰勒敲门进来,连同汤姆汉克斯的经纪人,来自CAA的杰妮芙女士。
“你好,路,久闻大名。”
“请坐,我们聊一聊剧本和角色的事情吧?”
汤姆汉克斯戴上一副眼镜,瞬间入戏,拿着此前拿到的人物剧本:“路,我想问几个问题。”
“可以。”
“这部电影的投资、规模大概有多大,我关注到拉贝只是电影支线镜头中的一个角色。”
路老板稍微夸大其词了一番:“有镜头的角色100多个,群众演员超过1万名,总投资额大概4500万美元。”
汤姆汉克斯是老电影人,自己也开公司。
对于这样一部百分百的艺术片能有这么大的制作规模还是有些惊讶。
“你不担心盈利和回本情况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