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十年之约
第三百一十五章 十年之约 (第1/2页)一串中国结旋转高悬,在纽约道格拉斯顿的一户华人家庭中,诠释着节日的喜庆。
餐厅中,圆形餐桌上铺着红底金花桌布,正上方吊灯缠着红色丝带。
下方地板上,一对舞狮玩偶相对而放,栩栩如生。
厨房门口贴了对小春联,橱柜把手系着红色蝴蝶结,整个屋子被装点得红红火火,满是热烈喜庆的春节氛围。
刘晓丽欣喜地催促大家动筷,她和阿飞坐在一侧,看着对面的一对小儿女,笑容满溢。
这位经历过婚姻不幸,也曾远离故土的文艺工作者,在岁月的磨砺和积淀下,当然能看出女儿和路宽关系的微妙变化。
想起几个月前初到北美时茜茜的以泪洗面,心下就是一阵唏嘘。
感情,真是每一个女孩都逃不过的劫数。
“阿飞,你也多吃点啊!”
“吃的,吃的!”
“小路啊,阿姨陪你喝两杯?”
路老板忙摆手,他还是见识过刘晓丽酒醉后的豪放的:“下次下次,下午我还约了人,还要处理不少事情。”
刘晓丽不满:“中国人没有过节还在外面流离的道理,你这两天就在阿姨家住,客房都是现成的!”
小刘心里其实也想叫他留下,可看他那副模样心里又不大爽利,话到嘴边就变成了语带嘲讽。
“哎呀妈妈,人路老板是首富,肯定要去住几万美金一晚的纽约万豪总统套房啊?”
“你就别为难人家了。”
路老板哑然失笑,阴阳师小刘又上线了。
“不是,下午要带着小刘出去一趟。”
他放下碗筷,开始详尽地叙述后续的公关安排。
“这一次的事件背后错综复杂,多的暂时不和你们细说了,国内的事情我已经安排好,北美这边的工作主要分几个部分。”
“首先是邓温迪。”
“我已经托马丁找了北美最好的律师艾伦德肖维茨,控告邓温迪涉嫌诽谤罪。”
艾伦德肖维茨是扬名于纽约的顶级律师,28岁就做到哈佛法学院教授,代理过各类顶级案件。
如辛普森案、泰森案、五角大楼秘密文件案、克某顿弹劾案和美总统大选案等,被誉为美国当代最成功的辩护律师。
刘晓丽想到那个女人就气得脸色发白:“对!一定要好好惩治她!太过分了,拿你威胁茜茜。”
路宽点头:“邓温迪身份比较特殊,新闻集团的舆论力量太强,必须先把她和新闻集团做切割。”
“邓温迪是默多克的妻子,你怎么切割?”刘伊妃禁不住心里的好奇。
这些年跟着他耳濡目染惯了,遇到这类事情也习惯性地多思考几步。
因此她今天在直播里没有直接说出自己被威胁的真相。
因为她不知道青年导演在北美的力量有多强。
万一玉石俱焚把大家都拖下水,丑闻公之于众,最后的结果并不一定会如她所愿。
毕竟这个世界的正义是要用拳头来维护的。
路宽笑道:“默多克有两个老婆,大老婆叫新闻集团,小老婆才是邓温迪。”
“他把自己的小老婆派到亚洲来主持Myspace的工作,就是想借助她的身份进入中国。”
“在北美,我不是他的对手,但只要默多克想进入中国,也许我这个地头蛇还是能给他找些麻烦的。”
国内有国内的特殊办事方式。
小刘听得若有所思,知道他好多话都没有明说。
“我跟黄安娜咨询过,说实话,这一次告邓温迪是注定没有结果的,只能造造势、喊喊冤。”
首先,邓温迪没有软禁刘伊妃、控制她的人身自由,在新闻集团的办公室她就讲了去留随意。
只不过小刘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在直播里为路宽正名,甘愿入彀。
这是阳谋。
即便是证据确凿的情况下,这充其量也就是诽谤罪,况且小刘当时根本没有条件保留证据,只有她的口供作为孤证,形不成有效的证据链。
美国联邦层面这个时代的诽谤罪还属于民事范畴,连刑事化的立法都没有,意义聊胜于无。
但无论如何,这个声势是要打出来的,陈开歌眼中阴险毒辣的路老板自然还有其他安排。
“除了邓温迪之外,剩下的就是利用我们现在掌握的舆论力量给小刘在北美扬名。”
“我上午和迪士尼总裁谈好了,包括ABC在内的旗下电视台会配合我们的公关方案,充当媒介。”
“去年九月开园的香江迪士尼乐园,过两天也会正式任命她为形象大使。”
刘晓丽欣喜的表情溢于言表,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刘却已经雀跃起来了:“那我去迪士尼玩是不是可以不用排队!”
“想不排队,就到加州的迪士尼去玩。”
“加州迪士尼晚上9点半的烟花表演之后很多游客会离开,那会儿没什么人排队。”
刘伊妃狐疑道:“你怎么知道?你看起来也不像会去的人吧?”
去是去过,当然是前世了。
小刘的注意力都被迪士尼乐园吸引,也许对于这个消息最开心的当属杨思维了。
继百事之后,有一个世界级企业的代言到手,即便只是区域性的,但工作室又有的忙了。
“那我们下午去哪儿啊?”
路老板笑道:“当然是去拜年。”
“拜年?你在纽约还有亲戚啊?”
“纽约华人圈有个著名的设计师叫林颖,是问界奥运团队的技术顾问,我托她联系了一位北美华人报业的郑士镕老先生。”
“你在北美的人气基本盘还是华人群体居多,这位郑老先生70年代在纽约创办了《纽约日报》,很受人尊敬。”
“除了迪士尼的媒体力量外,北美华人圈和舆论圈的力量都是要用起来的。”
法律途径给邓温迪下一封战书,配合路老板在国内的舆论力量,顺便把太郎父子几个蚂蚱都绑在一起炮制。
在北美这样的弱势区域,还是借力打力,拉帮结派为主,等待入股的脸书和掌控的微博的起势。
这一次的曼哈顿事件,也叫路宽清醒地认识到,出了国内的舒适区,在世界舞台上他还需要做更多的前置工作。
“小路,阿姨什么都不说了,以茶代酒敬你。”
“你带着茜茜去忙,我在家做菜,晚上除夕夜我们好好喝一杯!”
刘晓丽听他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一切,心下尤为感动。
虽说也是女儿先舍身救他,但这种不离不弃的双向奔赴,才是红尘俗世中最能告慰人心的情感力量。
路宽看了一眼娇俏可人的刘伊妃,正色道:“从2002年决定拍这部大屠杀电影开始,其实已经预想到会有很多困难。”
“这些困难,来自国内、更来自国外,甚至来自我们电影的主创团队自身。”
“这一次从联名信到电视直播,背后应该都是鬼子右翼团体‘向世界传播史实会’在推波助澜、四处串联。”
青年导演感慨:“某种意义上说,小刘这次是代我受过了。”
“别这么说,她是电影的女主角,这也是她应该做的。”刘晓丽笑着拍了拍女儿手背,为她感到骄傲。
路宽放在桌上的手机铃声响起,他看了一眼,面色有些变化。
众人都噤声,听着来自北平的急电。
来电是奥组委张合平:“路导,新年好啊。”
“张主任新年好,有什么关照?”
张合平简短截说:“接上级通知,请路宽同志在2月10日到北四环的奥运大厦报道,有领导和你谈话。”
路老板试探:“不知道是哪位领导?”
“呵呵,是刘领导,赶紧回来吧小路同志,别在外头晃悠了,还是家里温暖啊。”
这话显然是意有所指,听得路老板心里一动。
这是最后奥运创意小组成员的选拔,二三十位团队成员,能让刘领导亲自谈话的,除了导演就是首席顾问之类的职位。
挂掉电话,小刘最先忍不住欣喜地发问:“要让你做北平奥运会总导演了吗?”
“不一定!只是谈话,刘领导会谈话好几个人。”
从应标开始,周军阻止他,要在他塑就金身前利用此前的刘父丑闻肢解问界控股,侵吞博客网;
葛西雄阻止他,要通过黑料的集中爆发,给这部注定要登上世界舞台的大屠杀电影蒙上阴影;
邓温迪阻止他,提前为自己入股的华艺扫清最大的障碍,只可惜功亏一篑,败给了那个颜色。
纷纷扰扰,总归是走到这一步了。
午饭后,青年导演带着小刘出门拜年。
目的地不算远,在长岛北岸的牡蛎湾镇。
两人下车,远远地看到幽静小道的尽头,一栋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前,林颖已经在等候他了。
“小路,怎么来这么快?”
林颖笑逐颜开地迎上来:“这位就是伊妃吧,真为你感到骄傲。”
她面带激赏地跟小刘拥抱,路宽托她做中人介绍郑士镕,自然把内情大概讲了些,林颖在电话里就止不住地感慨。
刘伊妃也是笑靥如花:“谢谢林姐。”
“走吧,郑老先生一直在等你。”
林颖边走边解释:“老先生快90岁了,每天也就午餐后有些精神,能跟你们多讲两句。”
“事情的大概我已经同他大儿子讲了,应当没什么问题。”
“对了,他还看过你的《返老还童》呢,看了不止一遍,据说那段空战看得泪如雨下。”
郑士镕生于1916年,七七之后流亡山城,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进入山城的《大公报》工作。
他曾担任过原国党高官陈仪秘书,后者后世毁誉参半,既是228事件的刽子手,又因策动汤恩伯反“常”被追认为爱国人士。
这一次来,主要是因为郑士镕曾在《纽约时报》创业十三年时间,还协助过中新社在北美立足,是一位有情怀的老传媒人。
通过他在纽约华人圈、北美华人圈以及媒体中的影响力,和迪士尼的媒体力量一起,尽量将刘伊妃此次事件后的负面影响逐渐消弭。
至于对《返老还童》中的空战看得泪眼婆娑,路老板也是心下了然,这位是从七七事变就开始感受时代磨难的。
经历的求学问道、案牍战事无数,从大陆到湾省到北美,此生多少蹉跎岁月,对那段历史定然感触颇深。
女设计师顿了顿,略有些迟疑道:“就是有一点啊,郑先生现在眼睛昏花,有些看不清人,可能有时候意识会稍有模糊。”
九十多了,能不意识模糊嘛。
路老板点点头,冲刘伊妃道:“小刘,待会儿进去乖巧些,这是一位有情怀的爱国华人。”
刘伊妃点头:“嗯,知道了。”
“林姐,这院子是你设计的吗?”
“对,几年前翻新过一次。”林颖给他们略作讲解。
“青瓦铺地,屋顶是歇山顶和硬山顶,屋脊上装饰有精美的中式脊兽象征吉祥如意。”
“外墙是米黄色的面砖,搭配深灰色的砖雕装饰,砖雕内容有梅兰竹菊、福禄寿喜等传统图案,也是老人家喜欢的。”
路老板笑道:“挺好,是从梁、林两位先生的手稿里得到的灵感?”
“有空给我也设计一套吧,以后估计来往北美的机会也多了。”
阿美莉卡买地永久产权,在洛杉矶和纽约两个美国的电影和政治、文化中心置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小刘瞥了他一眼,心道他还真是喜欢安家,还对中式风格情有独钟。
四年前从戛纳影展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了四合院。
三人说说笑笑进入正厅,踩着中式风格的实木地板,郑老先生正眯着眼坐在红木椅上。
老管家静立在一边,动作轻柔地把他唤醒。
从屋内的布置到老管家的做派,还真是20世纪初年代人的生活习惯。
“嗯?来了是吧?”
老先生鹤发鸡皮,双眼略有些浑浊,待圆睁着双目看到路宽,猛得一拍椅把:“李明!你是李明!”
众人都哭笑不得,老管家凑上前来使了个眼色,表示抱歉。
青年导演笑着上前握手:“郑先生好,我是李明。”
“小刘,来跟老先生问好。”
刘伊妃走上前:“郑老先生好,我叫刘伊妃,祝您春节快乐!”
郑士镕被她的声音吸引了注意力,又眯眼仔细地打量这个小女娃,秀眉凤目,容貌娟秀,颇具古典气质。
“你是。。。?”
“哎呀!你是李明的爱人露西啊,怎么没穿旗袍呢?”
这说的是张漫玉在《返老还童》中,尚在魔都时的成年扮相。
对于郑士镕这个时代的人来讲,旗袍也许是华人女子最美的着装了,端庄典雅,温婉含蓄。
林颖看得一个头两个大,她跟郑士镕的孙子是校友,都是纽约华人圈的顶级家族,平时多有往来。
这老头子吃饭的时候还好好的,就这一会儿怎么又开始糊涂了。
“阿爷,这不是电影啊!而且电影里李明的爱人是张漫玉演的呀!”
“小伙子叫路宽,小姑娘叫刘伊妃,我吃饭的时候跟您聊过的,您再仔细看看?”
郑士镕冲她摆摆手:“不可能,我这双眼睛还有认错人的时候?”
他似乎顿生了几分精神气,冲老管家抬抬下巴:“老林,跟他们讲讲我当年的故事!”
“诶!”
林管家哭笑不得,林颖也无奈叹气,显然这是常规节目,从小到大不知道听过多少回了。
“1940年,郑先生去考《大公报》,一刻钟可以背下一版面的文字。”
“后来给陈将军做幕僚和贴身秘书,蒋鼎文先生、蒋百里先生都对我家先生赞不绝口,言他有一绝技。”
“只要是见过的人,此生绝不会再忘,哪怕是从稚嫩孩童长到耄耋老人,皆可一语命中!”
“后来连常先生都认可他的卓著才干,属意他做衢州绥靖公署主任。。。”
林管家洋洋洒洒一顿念经,听得路老板津津有味,刘伊妃目瞪口呆。
“哈哈哈!”郑士镕搔了搔头顶的白发:“明明就是李明和露西嘛。”
他拄着拐杖站起身来,又凑近了观察路宽:“没得错,你李明又变年轻了嘛,怎么都变到二十多岁了。”
“还有你这个小丫头啊。”
郑士镕念念有词道:“你跟李明不一样,你是慢慢长大了,不过还不够快啊!”
他伸手指了指路宽:“你要抓紧赶上他啊,还要再快点呦,快点呦。。。”
小刘有些啼笑皆非,自己当然是变老啦,人哪里不老的呢?
可擅于识人的郑士镕看路宽为什么是变年轻呢?
抓紧赶上他?
她倒是知道《返老还童》中的男女主,是在岁月逆旅中相向而行,一直到灵魂深度契合了才结成眷侣。。。
一通胡思乱想,小姑娘霞飞双颊,又忍不住侧头去看他,却意外发现男子的脸色略有些发白。
刚刚听得津津有味的神色更加深沉内敛了些。
刘伊妃突然想到了生日宴后的那个拥抱。
似乎是用尽了今天的所有气力,郑士镕又坐回到正厅的红木椅子上,背靠软垫,迷蒙地打起盹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