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投稿香港纸媒(保底2更)
第163章 投稿香港纸媒(保底2更) (第2/2页)而隔壁楼里周惠敏正在给妈妈唱普通话版本的《乡恋》。
“你的声音你的歌声/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这是周惠敏根据魏明送来的简谱向音乐老师请教学成的。
虽然跟李古一的原版不是完全一样,但还是挺好听的,音色很漂亮,还有种当年老魔都的味道,这可能也跟妈妈经常听魔都老歌有关。
身为魔都人的母亲捧场地给她鼓掌,女儿平时就喜欢唱歌画画,她还是支持孩子培养兴趣爱好的,这样也能少看会儿电视。
而且将来阿敏会成为一个白领,肯定要有一些爱好和特长的,不能像自己一样只知道做工。
周妈妈完成手上的针线活后对女儿道:“我已经跟钢琴老师说好了,从这个礼拜天开始你去她那边上课,每个礼拜上半天。”
“谢谢妈妈,妈妈万岁!”
抱着妈妈,周惠敏想的是,这么多天了,不知道阿明收到了自己的信没有。
~
第二天,魏明先给西影厂的吴天明回了个电话。
“魏作家,听说你不在燕京,下广州了?”
“嗯,不过这会儿正在魔都,过几天就回去了,”魏明问,“吴导找我是为了改编的事吗?”
“是的,”吴天明道,“我觉得《二牛》是一部很有改编潜力的作品,不知道魏作家你的态度。”
魏明:“我看过吴导的作品,把《二牛》交给你我是很放心的。”
吴天明松了口气,又道:“不过我希望魏作家你能亲自改编这个本子。”
其实他不提,魏明也会这么要求的,这笔剧本稿费他也舍不得拱手让人啊,毕竟是准备买房的男人。
“这个没问题,吴导你也可以说一下对剧本的具体要求。”
之后两人又谈了几分钟,当魏明打完电话走出招待所,突然发现天上开始飘起雪花。
三月中旬,魔都竟然开始下雪了,不过并不大,飘了几朵小雪花就停了。
魏明突然想到龚樰名字的由来,她该不会是三月的生日吧?
可惜自己没法直接联系她,只能回头写信询问了。
随后魏明来到了上影厂,找谢进导演聊了聊,了解了一下《牧马人》的进度,并参观了在摄影棚内搭的景。
不过对于谢导想拍《放羊班》这件事魏明没有松口。
他的出现引起了上影厂不少演员的关注,起初还以为是演员呢,后来还是宋崇导演宣扬了一下:“是作家,魏明魏作家!我们在文代会上见过。”
而且还有照片为证呢!
包括张渝在内的几朵小花眼睛都亮了,大名鼎鼎的魏明竟然这么高大帅气呀!
魏明这次来其实并不是特意来看谢导的,当然也不是看女明星的,而是想看一看上影厂保留的建国前的纪录片。
除了文字资料,视频资料也非常重要,而且更加具象化。
虽然中国第一部电影是在燕京拍的,不过华语电影的第一个繁荣期是在魔都,包括香港的邵氏最早也是从魔都起家的。
很多建国前魔都电影人拍摄的影像资料最后都随上影厂的建立而被上影厂珍藏了起来,也包括很多纪录片。
如果不是有谢进在上影厂的威望,哪怕魏明是个有些名气的作家估计都很难获得观看机会。
得知魏明是为了写新作品,谢进自然是全力支持的,他们首先看了一批淮海战役时期的纪录片,不仅有我军方面拍摄的,还有国军视角,那是打赢之后缴获的。
通过这些纪录片,刘帅、粟大将、杜聿明、黄维、邱清泉等人物在魏明眼里都鲜活形象了起来。
他开始思考要把哪位大人物写进故事里,创作的时候要如何进行刻画。
中间换胶片的时候谢导对魏明道:“要说那个时期的纪录片,其实北影和长影也不少呢,比如辽沈战役,长影厂可是全程参与拍摄的。”
魏明点点头:“我会去的。”
尤其是长影厂,45年就成立了,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也意味着他们拥有最全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影像记录。
不过自己在长影厂没什么人脉啊,也就雪姐跟他们合作过。
在上影厂看了一天的纪录片,魏明记了很多东西,收获满满。
当他刚准备离开的时候,谢进导演的办公室有人打电话过来。
谢导让魏明等一下,等她说完,才对魏明道:“是小龚的,你要不要聊两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