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归义非唐 > 第287章 知行合一

第287章 知行合一

第287章 知行合一 (第1/2页)

“这裘甫之乱竟然能乱一年,我倒是确实没能想到。”
  
  “另外这高骈倒是当上东川节度使了,看来崔慎由把我们这位至尊气得不轻。”
  
  “白敏中想要步步为营的拖垮南诏,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看来短时间内,朝廷是无力找我们的麻烦了……”
  
  冬至向前,刘继隆在马背上翻阅刚刚加急送抵他手上的长安进奏院情报,忍不住点评起来。
  
  眼下他正在前往凤凰山国丧墓园的路上,但今日并非是要祭奠将士们,而是准备让那些牺牲的将士们看看,他磨砺五年的利刃是什么样子。
  
  “节帅,到了!”
  
  张昶的声音传来,刘继隆翻身下马,抬头看向了国丧墓园。
  
  昔日杂乱无序的凤凰山,如今已经被青砖、石雕及园林手段给经营的井井有条了。
  
  国丧墓园的几座主要建筑,也随着剑南道工匠不断逃入陇右,以当下最新的手艺进行二次修建。
  
  几座建筑显得更为高大和厚重,而山上的烈士墓碑也从昔年的一千多座,发展到了如今的五千多座。
  
  准确来说,是五千三百七十九座。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犁,著我战时衿,一呼河陇十万兵,高唱战歌齐从军。”
  
  “净胡尘,誓扫恶奴不顾身……”
  
  军歌嘹亮,虽经过二次修改,但其本意是不变的。
  
  五十二名身穿战袄的学子站在陇右军的旌旗下,目光坚定的看着刘继隆,以及他身后的那五千三百七十九座墓碑。
  
  “敬礼——”
  
  整齐划一的作揖动作,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不过面对他们,刘继隆却百感交集。
  
  这是他在朱门内教导了五年的学生们,哪怕日后他们之中会有人被尘世污染,但起码此刻的他们,犹如一颗颗太阳在冉冉升起。
  
  “我曾经在课堂上讲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但现在我需要补充一点,那就是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刘继隆的声音不大,但五十二名学子都能听到。
  
  他们的年纪从十七到二十不等,相比较二十七岁的刘继隆,他们依旧朝气蓬勃。
  
  望着他们,刘继隆脑中时不时会闪过一些前世的画面。
  
  尽管生产力达不到,时代背景不允许,但他始终认为,他所带来的所有记忆中,最有用的不是火药、历史等知识,而是思想和意志。
  
  现在的陇右,为什么贪官频出?
  
  这不仅仅是因为监察不力和规则不完善的问题,更多的还是因为思想上的问题。
  
  想到这里,刘继隆深吸口气,继续与学子们对视说道:
  
  “现在的你们,虽然学习了很多的知识,但那毕竟只是理论上的。”
  
  “你们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没有体验,就没有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现在的陇右,还远远没有达到人人有地种,人人有肉吃的程度。”
  
  “现在你们把课堂上的理论学完了,也差不多可以到生活中,体验实际生活了。”
  
  “我要把你们送到凉州去,从乡村的农民先做起。”
  
  “最少两年的农民生活,两年的基层兵卒生活和两年的直白生活。”
  
  “你们要是都了解了他们的生活,我相信你们会有比我更好的办法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问题。”
  
  刘继隆没有太多时间和百姓待在一起,因为事情太多太杂。
  
  尽管他问过陇右的百姓们,他们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但他们说的总是眼前的一些事情。
  
  这些事情是病,而不是病根。
  
  他可以把病祛除,但病根解决不好,病就会一直在。
  
  “我对你们是很放心的,你们不是那些吃糖长大的娃娃,都是经历过吐蕃治理时期,吃过苦的。”
  
  “我希望几十年后,我再回过头来看你们的时候,你们还能和今天一样,一身正气。”
  
  “但我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你们之中始终会有人倒向自己的利益,但我还是希望你们记得,以前你们是怎么吃苦的。”
  
  刘继隆话音落下,五十二名学子不用人开口,纷纷作揖回礼。
  
  刘继隆走后,他们开始向墓园内的五千三百七十九位烈士上香。
  
  在这群墓碑中,有人是他们的叔伯、兄长、乃至父亲,也有完全与这群烈士无关的学子。
  
  但不管怎么样,如今他们学成了,于情于理,都应该向这群人上三炷香。
  
  “节帅,他们就这么点人,您就为了他们,在大学里当了五年教习啊?”
  
  站在刘继隆身后,张昶十分不解。
  
  在他看来这群人和他们当下用的那群人,似乎没什么区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万事开头难,只要迈了步子,后面的路就好走了。”
  
  刘继隆倒是十分自信,于他而言,这是进步。
  
  哪怕最后事情不尽人意,但起码埋下了种子。
  
  “节帅,我倒是很好奇你刚才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话。”
  
  站在刘继隆身后,缓缓走来的曹茂忍不住开口说着,而刘继隆也道:
  
  “这些年你看的书不少,可曾记得曹操评汉献帝的话吗?”
  
  曹茂不假思索:“自然是记得的……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刘继隆颔首,不由称赞说:“不错,你既然能立马说出这句评价,说明你的书没有白看。”
  
  称赞过后,他望着那群正在上香的青年们,深吸口气道:
  
  “从河西走来,我们也经历了十年战乱生涯,现在好不容易太平些,不少上了年纪的官员,也都开始为自己的子女铺路了。”
  
  “只是他们的那些子女,大部分也是“汉献帝”,都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从小娇生惯养,吃不得苦的花朵。”
  
  “如果他们只是平庸,如阿斗那般,我兴许还不会担心。”
  
  “阿斗虽然晚年有些怯懦,但他早年总归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但若是刘子业、刘昱这种残暴的人,他们掌握权力后,百姓不知道要受多少苦。”
  
  曹茂汗颜,他读的书多,自然知道刘子业和刘昱是什么人,做了哪些事情。
  
  “节帅,这有些言重了吧,我在临州的几所小学看过,基本都是孩童烂漫,没有……”
  
  “没有吗?”刘继隆打断他的发表,接着询问道:
  
  “临州现在有二十二所小学,分布二十二个坊内。”
  
  “你如果真的去看过,那你告诉告诉我,这二十二个坊内的小学学子有什么不同?”
  
  “这……”曹茂迟疑了,他不是不知道,而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过他这迟疑的模样却让张昶激动起来,张昶还以为他不懂,所以连忙卖弄道:
  
  “节帅,这件事我知道。”
  
  “我前些日子与高长史去临州坊时,他还头疼此事呢!”
  
  张昶雀跃着,刘继隆也询问道:“他怎么说的?”
  
  “他说现在好多将领,明明在外州任职,可还是要把孩子送到狄道来读书学习。”
  
  “狄道城内二十二个坊,每个坊的学子数量在二百到三百人之间。”
  
  “然而临州坊和渭州坊、兰州坊这些小学的学子数量,每所基本在一千人左右,不得已要开始扩建。”
  
  张昶口中的三个坊,基本是距离都护府、县衙、州衙正门最近的几个坊。
  
  这几个坊内生活居住的,要么就是校尉及以上官员的烈属,要么就是城内在职并有品秩的官员及其家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