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战局的思维盲点
第307章 战局的思维盲点 (第2/2页)“我猜测,这则情报的意思是,鄂国公推脱不上前线的理由,是他不会游泳。”
这就让尉迟循毓很纳闷:
“可是我阿翁是会游泳的啊。而且这和这场战争有什么关联性吗?”
李明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会儿,道:
“其实是有的——
“这说明,尉迟敬德得走水路赶赴前线,或者主战场就在水里。
“否则,这也不会成为他拒绝出征的借口。”
李明这么一点拨,就把这条状似无关的情报线索和战局联系在了一起。
“哪条战线是要走水路的……”
“恐怕是扬州吧。”在一旁伏案写作的房玄龄提醒道。
“从扬州乘船出发,经运河和泗水,直抵兖州,切断我军和后方的联系。
“这就是我们推演的敌方战略,通过这则情报得到了证实。”
这么一听,李明现出了复杂的表情。
对面果然有后手,够阴险啊。
庆幸的是,我方预判了对方的预判,已经提前针对性地做出了布置,改闪击战为消耗战。
统一的进程或许会推后一段时间,但是大势仍不可挡,优势在我!
“可是……唉,算了。”长孙无忌欲言又止。
“舅舅,有什么话想说的,但说无妨。”李明道。
长孙无忌挠着头:
“臣以为……运河漕运也好,泗水也罢,都是波涛不惊的内陆河流。鄂国公再怎么不会水,也不至于因噎废食,以此为理由不出征吧?”
房玄龄冷笑一声:
“这只是尉迟敬德的借口而已。
“若欲推脱,何患无辞,辅机何必这么较真?”
长孙无忌被老同事兼老对头的态度激怒了,争辩道:
“鄂国公拒绝的可是皇帝的钦命。就算他存心想要推脱,也不能随便找一个理由吧?”
就在他俩争论的时候,李明抬起了头,盯着墙上的那幅巨大的地图陷入了沉思。
“从扬州出发前往前线,除了漕运还有其他什么水上路线吗?”
李明冷不丁问。
另外三人愣了一下。
“有是有,可是其他水路都在绕远路,他们何必舍近求远?”房玄龄道。
“而且都是内河漕运,和泗水有什么区别吗?”长孙无忌摸着下巴。
李明的目光望向地图,沉声道:
“不,还有一条水路,能比泗水更直插我军核心。”
三人面面相觑:
“哪条水路?”
“海运。”李明幽幽道:
“从扬州出港走东海,进入大河(黄河)。”
“海运,大河?!”
这个大胆的想法,让二老一小同时发出了惊呼。
良久,房玄龄摇头道:
“这也……太冒险了吧。”
现在是夏秋季,正是台风高发的时节。
走海路是不是有点太抽象了?
“比之更冒险的事情,他们也做过了。那就是登陆新罗。”李明道:
“和穿过东海相比,沿海岸向北一直开到大河河口,并不算危险吧?”
这番话,让三人同时陷入了思考。
这是一条从未设想过的线路。
他们下意识地就把海路给排除在外了。
“难道他们绕一大圈,想从大河南岸登陆,进攻齐州?”
长孙无忌喃喃着:
“这和经由泗水进攻兖州,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齐鲁之地就算全部失守,也并不会影响我们的胜利。”
房玄龄附和道:
“只要前线的部队能把敌军主力钉在洛阳,优势就还在我,不过是早胜晚胜的区别罢了……”
“这就是问题所在。”李明打断道:
“如果我们一开始的猜测就是错的呢?
“如果唐军主动撤离中原,不是为了骗诱我军深入,而是确实没有更多的兵力呢?
“如果对方的主力,不在洛阳——
“而在扬州呢?”
一番话掷地有声,让书房里鸦雀无声。
李明的这番推测信息量太大了。
短暂的沉默以后,冷汗开始在房玄龄、长孙无忌的背上渗出。
是啊,如果敌主力不在洛阳,而是沿海运突然出现在了黄河一带。
这会造成什么后果?
“大河失守,补给全断!”
尉迟循毓不禁惊呼。
明军之所以敢大胆深入中原腹地,全因为有黄河补给线作为保底。
只要黄河不失守,从河北之地怎么着都能运送补给进来。
可是,如果黄河失守,沿岸全丢……
那李靖率领的大军,就等于被包了一个巨大的饺子!
“他们的目标不是将我军逐出中原,而是两面包夹,彻底歼灭!”
李明嘴唇微微颤抖。
“不愧是父皇啊……”
李明还以为自己把唐军主力钉在了洛阳。
可是反过来思考,唐军又何尝不是以东都洛阳为饵,把明军主力钉在了中原腹地?
“中原没有屏障,易攻难守。如果地方真的从黄河发起攻势,我军无力阻挡……”
长孙无忌的脸色发青。
如果真的如此,那情势将急转直下!
不但河南都将丢失,河北同样保不住!
能一口气把战线推到燕山一线!
房玄龄的脸色同样也很难看:
“太上皇陛下知道久拖必无胜机,所以要以此战速战速决……
“该说,不愧是天策上将么……”
“立刻让李靖的部队回撤!”
李明果断下令。
…………
“让我们撤军?”
侯君集瞪大了双眼,质问李靖:
“我们明明在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要将对面困死在洛阳城里了,为什么要后撤?”
“不是后撤,是全面撤军。”李靖平静地说:
“撤回齐州。如果情况不妙,立即渡河回河北。”
这段时间,李靖时刻操心着战局,人明显瘦了一圈。
砰!
侯君集用力一拍桌子:
“请大总管给我一个未战先降的理由!”
“这是李明陛下的命令。”李靖的声音有些沙哑:
“唐军的主力不在这儿,在扬州。”
侯君集的眼睛登时瞪得滚圆。
“他们没想和我们对峙。”李靖透着疲惫:
“他们要从北向南包抄,彻底吃掉我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