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李治:我也投了
第282章 李治:我也投了 (第2/2页)简直是天道沦丧啊!
“唉,随便吧。”
李治却仍然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态度:
“诸位爱卿还有其他事要奏报吗?没有的话就退朝吧。”
没有给手下人反驳的机会,李治干脆利落地宣布退朝。
大臣们哪有这么听话,还赖在大殿里不走,一副死谏到底的样子。
李治见这帮人赶都赶不走,索性当着众人的面下了龙榻,在众目睽睽之下,先一步背着手离开了。
扔下了面面相觑的群臣。
按照礼仪规定,群臣应该离开在主君之前。
否则把空荡荡的龙榻留给大臣们,这算什么意思,欢迎来坐坐吗?
众臣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一层意思,深感自己“被动”僭越了,一哄而散。
…………
回到立政殿的李治,神清气爽。
原来躺平摆烂是如此的让人感到畅快。
国舅跑路是压垮李治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让他意识到,别说和李明、父皇同场竞技了,他连自己的两派手下都管不住。
一派人要弹劾国舅,他无法约束;而国舅连夜跑路,他更是不知情。
他这个摄政当的,连太极宫里的事情都摆不平,应该如何平定天下?
“就这衰样子,还痴心妄想当皇帝呢……”
李治自嘲地笑笑,随手拿起了一封信。
是西州刺史郭孝恪寄来的那封、怒斥他谋逆不孝、劝他悬崖勒马的檄文。
“我还是很听劝的。勒马,我这就勒!”
他立刻铺开信纸,刷刷动笔写了起来。
将内乱的经纬、没有及时与父皇取得联系的原因、与李泰的分分合合、自己的心路历程、自己治国能力的严重不足,全部诉诸笔端。
直到不知过去多久,一个清脆的声音将他喊醒:
“雉奴哥哥?”
李治猛然抬头,这才发现已是夕阳西下,而自己也洋洋洒洒地写了好几张纸。
“雉奴哥哥,你怎么了?”
李明达忧心忡忡地走过来,搭搭李治的额头。
当一直假笑的哥哥,某一天突然自然流露出久违的真心微笑,像中邪了一样疯狂码字的时候。
作为妹妹当然会担心。
李治停下了笔,微笑地看着妹妹:
“你终于叫我乳名了。”
李明达脸上泛起一层绯红,别扭地嘟起嘴,夸张地福了福身子:
“是小女子失礼了,冒犯了摄政……”
“我不是摄政了。”李治满脸的轻松。
李明达大惊。
没等她问,李治自顾自地说着:
“如果郭孝恪说的是真的,那不久以后,我们应该就能和父皇他们团聚了……”
…………
大唐西北,西州。
李世民、李承乾与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等“新突厥”核心成员暂时离开了草原,齐聚西州州府,共同商讨下一步的战略方针。
行军总管阿史那社尔展开地图,熟练地为众人介绍目前的形势:
“我们已经收拢了原属西突厥南北庭的诸部落。原东突厥诸部则分散在薛延陀汗国故土上,现在正在被东北的高句丽和北伐的李世绩部瓜分。
“大唐方向,从最西北的庭州开始,一共有西州、伊州等六个州响应了我方号召,归顺与我,与李世绩在凉州方向对峙,双方已经发生了摩擦。”
说到这里,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了上首的李世民。
新突厥发展到这地步,已经和大唐的正规力量迎面相撞了。
该如何处理与大唐的关系?
不论是战是和,对李世民一方来说都很尴尬。
战吧,陛下为何谋反?
不战吧,李世绩乃是李治的核心心腹。
如果李治是反贼,那李世绩也必定是反贼。
如何与敌我不明的唐军接触,这种涉及大方向的问题,必须由皇帝陛下亲自定夺。
“嗯。”
然而,李世民陛下只是含糊不清地哼了一声,就没有下文了。
他眼睛半睁半闭,表情也有些迷离。
契苾何力小声问:
“陛下怎么又变成这副样子了?在草原的时候不是还好好的吗?”
“就是这个问题,一离开草原,父皇就意识模糊了。”李承乾小声回答。
在座所有人心里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但又很快打消。
不会吧不会吧,大唐天子不至于在大唐境内水土不服吧……
“咳咳。”阿史那社尔干咳一声:
“不管怎么说,与李世绩军的正面接触已经不可避免了。就算我们不打过去,他们也会打过来。
“是战是和,如何应对?”
兹事体大,几人面面相觑,难以定夺。
唯一的领袖偏偏在这个关键时刻失能,决策的压力平等地给到了每一个人。
“我觉得有点奇怪……”上柱国、安西都护郭孝恪率先发言:
“诸位为什么认为,李世绩会背叛陛下?战场上他虽是一员猛将,但战场下他更是一位有分寸、知进退之人啊。”
他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直接与李世绩摊牌,由他接引回长安。
李承乾立刻反对:
“李世绩大总管与叛王李治是一条船上的,在官兵面前,他固然不敢当众背叛陛下,但难保他不会在背后做什么小动作,比如下毒或者刺杀。
“知人知面不知心,郭使君难道一定能保证李世绩没有问题吗?”
他的一番话,让郭孝恪也犯起了嘀咕。
他又不是李世绩肚子里的蛔虫,谁能保证任何人、任何事百分之一百不出问题?
而万一有闪失,后果绝不是他和他的九族所能承受的。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事关陛下安危,确实不能不查……”郭孝恪让步了。
契苾何力看看小李,又看看老郭。
“不与李世绩和,那难道要和他战?”
阿史那社尔几乎立刻否决:
“他手下的数万精兵俱是大唐精锐,良家子弟,死一个都是损失!”
“况且手下的突厥人也打不过他们,吃了败仗还会让我们聚拢来的部落作鸟兽散。”郭孝恪幽幽地补充一句。
战也不是,和也不是,那该如何是好?
失去了主心骨的众人争论了起来,可辩了大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
战则双输,和则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可疑之人手里,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就在一群人吵不出个结果的时候。
李世民晃晃悠悠地站了起来,推开地图上的文件杂物,左手食指指向一个点。
众人一静,循着手指望去。
“蠢。”李世民口齿不清地说:
“大非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