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李明:唉,领土太大兵太多,好烦
第269章 李明:唉,领土太大兵太多,好烦 (第1/2页)“啊?侯君集带着一半人,跑了?!”
李世绩正和普通兵士们一起围在火堆旁啃羊蹄,结果从大头兵嘴里听到了这个炸裂的八卦。
“嗯呐,大帅这不是您的命令吗?”
大头兵倒是一点也不拘束,一边嗦着羊尾一边点头,油腻的油脂顺着下巴淌下。
因为补给原因,将士们已经嚼了几个月的立德殿特供·李明快乐儿童餐“大米拌小米”。
今天日子难得,夏州刺史从捉襟见肘的财政里抠出了几千只羊送过来。
大总管李世绩还保留着当初在瓦岗寨的豪气,将羊肉和手下兄弟们一起分了。
亏得他把士兵当兄弟,所以还能给自己留下一半的兵马,没有全部被李明拐跑。
也亏得他没有自己一个人躲在帐篷里独占羊肉,而是选择和大家一块儿分了,这才听见这则石破天惊的消息。
“假的吧,这怎么……”
李世绩的第一反应是不信。
换谁都不相信的啊。
一半人马,也就是四万士兵。
加上军马、辎重车辆、跟随的民夫……
你这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就这么悄无声息地不见了?
就算是四万只训练有素的羊,每年冬天转场也没有走得这么顺滑吧!
他又不是远在京城,他就坐镇在此啊!
“当然是真的,我们都亲眼看见他们出营了。”其他士兵纷纷附和。
有人指向东边的营区:“您看!”
李世绩顺着那人手指的方向,脸色一黑。
营区军帐整齐,旌旗招展。
只是临近中午吃饭时间,偌大的东部营区却连一个鬼影子都没有。
除了没有人之外,营区一切正常,好像将士们只是临时出个任务,很快就会回来吃饭似的。
李世绩太阳穴猛跳。
侯君集他们真的裹挟着士兵跑了,还是成建制跑的……怪不得没有向外传出什么动静。
置于这次转进的目的地,也不难猜——
辽东,李明!
“呵……呵呵!”李世绩都被气笑了:
“到底是精锐啊!就算擅自离营叛逃,这命令执行起来也是说一不二,毫不拖泥带水!”
看着主帅的反常反应,大头兵们这才意识到了不对劲。
“大总管,要去追吗?我们立刻就能出发!”
这妥妥的临阵哗变啊,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唐军了,必须要出重拳!
李世绩深吸一口气,按住了躁动的心情:
“不行,不可乱动。”
追,追到了能怎么样?
劝他们回营,大家继续蹲在夏州的营房里混日子?
别说本来就心术不正的侯君集一伙了,连基层校官士兵也未必听啊。
到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全面火并,同袍自相残杀,最后杀得两败俱伤,把贞观十几年好不容易攒出来的家底一波耗干。
李世绩还是有底线的,不像某些人那样,政斗入脑,把自己和小团体的利益置于江山社稷之上。
“唉……天要下雨,随他们去吧。”
他的副将急了,把主帅拉到一边:
“大总管,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搞丢了一半军队,该如何向摄政、向朝廷交代?”
李世绩闷声道:
“我都把皇帝和太子搞丢了,再多搞丢个把万人,也就那样了。”
虱多不痒,锅多不愁,牢李已经有点自暴自弃了。
摄政李治三令五申,让他别让这支精兵失控,别被其他势力拐跑。
现在,最担心的情况发生了,但只发生了一半。
小李老侯还贴心地给他留下了另一半,大概也差不多是四万人。
这四万人没有跟着跑,说明还是可以信赖的同志嘛。
而且十四奸党的侯君集、薛万彻、李道宗也都离营了,相当于把剩下这支部队的指挥权,完全交到了李世绩手里。
这四万人,完全可以为己、为李治所用。
相当于是,排毒血了?
“摄政和监国的手里都多了四万战兵,接下来该怎么办,接下来……”
李世绩思索了片刻,眉头却逐渐舒展开来。
“西北诸州对军队的补给能力不变,而军队人员减半,这不就意味着后勤问题解决了吗?”
“啊?这……”
大总管清奇的思路,让副将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后勤问题解决了,制约我军行动范围的因素就消失了。全军可以全力寻找陛下了!”
李世绩眼中跃动着兴奋的光芒。
和某位精突太子所污蔑的不同,李世绩同志对大唐、对皇帝陛下还是挺忠心耿耿的。
迎回二圣、让自己跌落谷底的历史风评止跌反弹一点,仍然是李世绩的当务之急。
其次才是少主李治的那一点小九九。
“陛下的安危确实是头等大事,可……”
副将先给自己迭了甲,然后压低了声音:
“可李明殿下得了那四万人,如虎添翼,届时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李世绩斜了他一眼:
“后勤对我们是一个问题,对监国殿下难道就不是问题吗?
“大唐以举国之力才建立起的八万全甲精锐。
“监国以辽东和高句丽苦寒之地,顶多加上半个被打烂的河北,难道就供养得起吗?”
一语点醒梦中人,副将豁然开朗。
“所以,我们要拖时间,尽量和他们周旋,别发生正面冲突。”
李世绩已经拟定好了下一步的战略:
“他们打他们的,我们找我们的。只要找到陛下……”
说到这里,李世绩叹了口气。
“就能平定这场闹剧般的八王之乱吧……”
副将立时来了精神:
“遵令!”
午后,原本死气沉沉的大唐精锐们活过来了,生龙活虎地跃出营门,对广袤的塞外荒原展开了扇形面的搜索。
几个月烦闷的摸鱼生活后,他们终于有正事儿干了!
…………
河套之北,胜州和云州的交界处。
一小股铁勒残部正仓皇地向西北逃窜。
迎头撞上了一支唐军。
唐军阵容齐整,方阵连绵不绝,兵甲闪烁着森森寒光。
领头大将头顶鸮冠,一双铜铃大眼闪烁着清澈的愚蠢,正是薛万彻。
土木老哥薛万彻也发现了这一小撮铁勒人,不禁喜出望外:
“全军听令,杀……”
话音未落,铁勒人已经翻身下马跪倒在地了,用蹩脚的汉语求饶:
“我们……当奴隶!”
薛万彻:“……”
投降得太快,让他很没有成就感。
“让你们当奴隶有什么用,还不是白吃我们大米?统统处死!”
铁勒人脸色大变。
“薛尚书你太莽了。”侯君集劝下了老薛,向对方提出了哲学三问:
“你们干什么的?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三巨头之一的李道宗也凑了上来:
“现在薛延陀不是还在大闹河北么?这种被排挤出来的小货色,想必也掌握不了什么情报。”
真珠可汗在河北举办了超棒的大点兵,所有强大的部落都共襄盛举,猜猜哪个废物小部落没有被邀请?
“这一路过来,连个铁勒人的影子都没看到,现在总算抓住一个,凑合吧。”
侯君集朝那跪地的部落首领一瞪眼:
“老实回答!”
“是,是!汉爷,我,我是真珠可……我是夷男的儿子,拔灼。”
然后,在侯君集一行震惊的目光中,自称夷男嫡长子的年轻首领,用磕磕绊绊的汉语,汇报了薛延陀的近况。
无非是被赤巾军打得团灭、真珠可汗及整个指挥层被一锅端、汗国诸部落四分五裂、被赤巾军追着到处砍而已。
三人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路边偷看仙人下棋了。
怎么江山换了模样。
薛万彻困惑地挠着头:
“发生这么大的事,殿下为什么没有写信告诉我们?”
“战报先发到辽东,再从辽东寄到夏州大营,是要时间的大哥。”李道宗对老薛都无语了。
除了打仗和打灰,这家伙是真的愚蠢啊,难怪丹阳公主一开始都不屑和他同席……
“那……赤巾军在哪个方位?”侯君集收拢了思绪问。
拔灼颤颤巍巍地向后方一指:
“汉军爷,您看……”
就在这支铁勒人的屁股后面,突然又杀出了一支军队。
这支军队的盔甲装备丝毫不输大唐精锐,一样的人马具甲,一样的坚实可靠。
只是士兵的身材矮小一点,但格外有精神,眼里有光,气势上一点也不落下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