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李治的小烦恼和大问题
第252章 李治的小烦恼和大问题 (第1/2页)“香炉、文房四宝、博古架上的古玩……这些皆是我多年悉心收藏之物,尔等小心收拾,莫要遗漏或污损了。
“呔!卷得小心些,那画卷可是顾恺之所画的《洛神赋图》!画卷若被撕破一丝,我就撕了你这个人!”
洛阳魏王府,李泰正挺着大肚皮,吆五喝六地指挥家丁收拾行李细软。
他要跑路了。
速通长安的一阶段战略,因为李治的突然反水搅局而宣告失败。
他就算联合其他六位庶出藩王,将兵力合为一处,也终究没能突破程知节镇守的潼关天险。
打仗打的就是一口气,气儿散了,人心也就乱了。
在李治的文攻武吓、威逼利诱之下,诸王联盟很快就土崩瓦解。
大家带着各自的军队回到封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而失去了那些挡风的草包,李泰就不得不直面从关中刮来的凛凛西北风了。
天太冷水太凉,李泰并不打算自己刚正面。
他打算抢在李治的西军到来之前,裹挟着剩下的部队跑路。
“殿下?这……”
执失思力一进魏王府,就被这热火朝天的搬家景象给吓到了。
“您这是要离开洛阳?”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洛阳就是这堵危墙。
“呼……身外之物太多,累死我了。”
李泰坐在椅子上,大冬天的也扇着那把文玩扇。
虽然你什么也没干,但还是辛苦你了……执失思力在心里吐槽。
洛阳作为几朝古都,有着完善的城防系统,又能背靠黄河运输,比长安还要难打得多。
只要别碰上天可汗那样的战争怪胎,坚守上几年并不成问题,完全没有必要仓皇逃跑。
不过,执失思力并没有将这个想法告诉李泰的打算。
放过城里的百姓,放过历史悠久的东都吧。
李治再怎么不济,在他治下的洛阳也不会比在李泰手下更糟。
况且,和李泰打交道久了,他也发现,李泰不过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绣花枕头。
别看李泰现在优哉游哉的,心里肯定慌得一批。
让这个只会阴谋和享乐的王爷,困守孤城、打一场硬仗,还不如劝他把魏王的称号让给自己来得现实。
“那您准备逃到哪里去呢?”执失思力问道。
李泰原本靠着椅背翘着二郎腿,一听见执失思力的“妄言”,腿也不翘了,整个人立刻坐直,颇为严肃地瞪着这位手下大将:
“什么逃……我这是转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难道一定要把自己逼到弹尽粮绝的境地,让手下将士和无辜百姓和自己殉葬,才叫勇气,才叫气节吗?”
说得那叫一个义正辞严。
要不是听多了魏王的漂亮话、已经产生了审美疲劳,执失思力几乎都要被说动了。
“鉴于潼关之战后诸王的情况,我终止自己在东都的活动。我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为国为民的原则考虑的。”
李泰继续为自己涂脂抹粉地叨咕着,即便他唯一的听众,是早已经熟知他真实面目的执失思力。
“但是我这绝不是向篡居长安的乱臣贼子妥协,更不是向李逆治投降。
“薛延陀历来是我国的友好邻邦,真珠可汗夷男无法坐视李逆治的倒行逆施,向我伸出援手,邀请与我共管河北山东之地,以图后效……”
“你与薛延陀结盟?并且把广大河北之地割让与他们了?”
执失思力从李泰所说的辞藻中翻译出了真正的意思,不禁又惊又怒:。
“铁勒人正在河北烧杀掳掠,殿下您不驱除虏寇还则罢了,怎么还向对方称臣了?”
执失思力最看不起向异族投降、卖国求荣的渣滓了。
什么?你说执失部落也是异族,他在十几年前也向唐朝出卖了东突厥?
大唐可是天朝上国,那能一样吗?
再者说,突厥人是唐朝人的奴隶,而铁勒人过去又是突厥人的奴隶。
这回唐朝人倒反天罡去当铁勒人的奴隶,那他岂不是成了奴隶的奴隶?
执失部落不要面子的吗?
越混越落魄,这降唐不是白降了吗?
“您与铁勒人苟且,那河北当地的老百姓怎么办?”
执失思力说话也不为尊者讳了,直言道。
李泰皱了皱眉,很快把不满的情绪掩藏起来,耸了耸肩膀无所谓道:
“河北民风粗野,是需要治他一治了。”
“殿下您就不怕失去天下民心?”执失思力追问。
“呵,民心?贵族相争,与群氓有何干系?”李泰几乎笑出了声: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如果谁得民心谁就得天下,那窦建德怎么输的?李明又怎么会被驱赶到辽东一隅?”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执失思力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执失将军,那你有什么打算呢?你也一起去河北吗?”
李泰重新靠回了椅背,慵懒地看着他。
执失思力的脸上现出了纠结之色。
德,对一个政治人物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属性。
领袖可以不讲小礼,也可以偶尔为一个崇高的目的而动用一些缺德的办法。
但是,如果一个领袖从目的到手段都卑鄙无比,那就很让手下人难受了。
“我……唉。”
执失思力叹了一口气,没有明确接受,但是也没有拒绝。
这也是因为,他无处可去。
在经历了阿史那结社率、阿史那思摩相继背叛陛下,把大唐搅成了一锅粥以后,朝野内外对他们突厥人的信任已经降到了零点。
大唐人民才不管你是姓阿史那还是姓执失,一视同仁,统统歧视。
颇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意思。
因此,除了在李泰这个主动勾结蛮族的内夷手下,执失思力也无处可去。
如果他转投李治,多半会被安在哪个无关紧要的岗位发霉,而自己的部众被流放到全国各地,从此再也成不了气候吧。
“如果没有异议,那就请执失将军集合部众,做好长途跋涉的准备吧。”
看着执失思力看不惯自己、却又不得不和自己建设新大唐的纠结模样,李泰由衷地露出笑容:
“去河北这几千里路,需要借道我弟弟们的领地,可不能随意劫掠。”
这露骨的嘲讽,让执失思力忍不住面颊抽搐。
…………
“哦?四哥放弃洛阳城了?”
太极宫太极殿。
大朝会之后,李治大大方方地坐在龙榻上,听取着长孙无忌的汇报。
他终究不是李明,没有忍住御座的诱惑。
在某天大朝会上,安排长孙无忌喊了一句“请摄政上座”,演了一出三辞三让的戏码以后。
他就毫无心理负担地坐上了父皇的宝座。
即使父皇李世民,以及继承顺位比他靠前的监国李明和太子李承乾,现在都还没死呢。
“是的,魏王离心离德,一场战败后,他的拥趸便作鸟兽散了。”
李治微微点头:
“四哥并不擅长治理,想必在当地也不得什么人心。
“不过他也无所谓什么人心向背就是了。”
看人看得这么透彻,你居然是这样的晋王……
长孙无忌对深藏不露的小外甥感到毛骨悚然,嘴角挣扎着往上翘,凹出了一个夸张的笑脸:
“现在魏王仓皇逃窜,再也没有谁能够阻止殿下登临大宝了。”
这一场虎头蛇尾的八王之乱也终于要结束了……他在心里补充一句。
只打了两场仗,李泰就提桶跑路了,实在是太菜了。
“嗯……如果能回归太平,对天下苍生自然是好事……”
李治心不在焉地应付着,不知道在思考些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