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江东来’火了
第四十八章 ‘江东来’火了 (第1/2页)一九八零年的国庆节,深圳的‘江东来’火了。
开业就是巅峰,迎合了天时地利人和。
本来深圳还是一个破落的城市,是一个县城改为市区来试点的。因为改革开放之前,这边的很多人去的香江,下面很多乡村是十村九空。
所以深圳在开放之前人口总人口也就三十万,除去老人和小孩,还有农村人口,在城市的劳动力其实不多的。
一个县城有几个供销社就不错了,也有国营商店。但绝对没有百货大楼之类的,更别说综合体的商场。
而深圳开放初期吸引了不少海外商人过来,还有本地一些人也开始大胆的自己经营一些营生。
因为在两年前,深圳这边就接收了上万海外华侨回归。虽然大多都是在越南混的不好的华侨,在越南目前还不如国内的生活条件。
可人虽然混的不好,思想却是比国人开放一些。这些人当中有人看到国内开放的政策,不甘心回国后就只是在农场当一个农民。
像余雪萍一家就是越南回归的华侨,在上个月她和她弟弟就开了一家餐饮店,叫‘余记’早餐店。
这开早餐的和饭店,是可以申请购买平价粮,当有关部门去购买,不需要粮票,算是政策扶持。不过所谓的平价也是高于市场价格的,毕竟不要粮票。
‘江东来’的出现,首先是被来这边的一批香江商人追捧,在他们看来这是香江同胞开的商场,可以不用票证在这边也买到很多商品了。
虽然在生活区域出现很多东西的限购,但香江商人也理解。毕竟他们有钱,可在国内这边有钱还买不到东西呢,限购无所谓,安排工人去排队就可以了。
因此‘江东来’根本就不用去宣传,开业当天就有香江老板带着工人来这边购买物品。都是奔着生活区域去的,买一些在国内需要票证的东西。
对于那些电子产品,电视,冰箱,收音机,录音机,手表之类的。香江的老板是看都没兴趣看,因为这些东西在香江太便宜了,没必要购买。
但是这却成了国内人抢购的地方,甚至还惊动了广州这边的一些报社记者来报道。要不了多少天,‘江东来’这边能购买到的东西,就能传到国内多个城市了。
而在沪城那边,正在出现出国潮高峰,除了录音机之外,跟英语沾边的东西,都有人购买。倒卖录音机的人也跟江成最初预计的那样,很快就出现了。
江成早就看到沪城那边出国潮的商机了,录音机,磁带,外汇,甚至是英语教学之类的。他不需要把利益做到极致,那样就太费精力了。
有些钱也的确是该让一些人挣的,但光从香江把一些电子产品弄过来出售,价格就能翻五倍不止,就跟在捡钱一样,江成都觉得这钱挣的有点不好意思了。
就像普通的黑白电视机,在香江才卖四百多香江币。要是按照国内目前的比例,才八十块钱人民币。而且这还是在香江的零售价格,江成那货,那等于是友商价格,因为量大,甚至能低于批发的价格。
因为香江的制造业多,长期大量要货,价格贵了的话。江成都可以直接找一个厂家代加工了,所以能拿到比批发还低的价格很正常。
而在国内,一些国营商店要工业卷或者电视机票,也要花四百多才能买到的电视机。现在不要票证就可以购买了。
卖出一台电视机,江成能挣八倍以上的利润。卖一台电冰箱,也有五倍以上的利润。手表更是十倍以上的利润,录音机跟电视机的利润一样,买录音机还送一盒英文磁带。
录音机是直接卖断了货,其他的很多产品,因为实行的是限量销售,每天卖掉多少就不卖了。
江成真的没打算完全学后世的‘胖东来’,经营理念是差不多,但对待职工,他没那么大度。
可才开始经营,因为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没有竞争者。又被香江商人追捧,又有大量来深圳的消费群体,还有大家需要的商品。
货架上的东西,除了第一天支撑住了,第二天就补货都补的来不急,后面更是到了哄抢的地步了。
上午十点就停业休息,不停业休息也没办法,大部分货架是空的,中午开放到三点又空了。好在目前国内没什么夜生活,傍晚再五点经营到七点,货架没空也开始清场收摊。
为了少卖点货,很多货都得依靠江成去‘进货’,周末商场直接休息。在香江的商场,可是没有一天停业的。
甚至江成巴不得谁来抗议一下,比如国营商店和供销社,抗议他抢了顾客。他也可以周二关门休息,因为不要票证,别说黄牛了。附近城市条件好的人,也可能坐车来这边购买电子产品。
一天实际营业时间也就八个小时,有人肯定要说了,这工作时间也不短。但江成是按照香江那边商场的形式招的员工,是两班倒的。
现在深圳的‘江东来’职工只需要工作六个小时就够了,很多职工是交替有重合的时间。然后除了每周日固定放假休息外,让他们周末在家陪孩子和老人。平时还再放两天可以调休的假日。
并且江成开始继续大量拿地建设货仓,为半年后其他三个经济特区的‘江东来’商场超市做准备。
江成可以给深圳这边的商超补货,但他就算有空间,也不可能一个月跑五六个地方。要是以后其他城市也开放了,难得江成还要给其他城市也去补货嘛。
“莹莹,给我一个。”
“给你一个什么?”
“就那个。”
江成指了指老五喝的旁边的那个说道,哺乳期是真的又白又大。
“你能不能有一个正形,被女儿看见了,笑话死你。”周灵莹喂着奶说道。
“她们不是被娟子带出去玩了嘛,给我来两口。”江成坐到周灵莹身边抱着她,逗弄着在进餐的老五说道。
“你真要呀。”周灵莹询问道。
“呵呵~~。”
江成抓了一把,然后笑着走开了。不好喝的,很腥,也没啥味,他只是无聊的逗弄周灵莹玩而已。
江成现在也步入三十岁了,周灵莹别看是六个孩子的妈,也不过是二十六岁。漂亮的小少妇一个,越来越有女人味了。
周灵莹就知道江成没个正形,以前就喂过他喝,喝一次就厌烦了的人。但她知道自己男人有一个不好的癖好,喜欢在那事的时候去把奶弄出来。
江娟此时是带着几个妹妹在小巷子里跳绳玩,女孩子在这个年代除了跳绳,就是踢毽子。也玩丢沙包,但丢沙包男孩子玩的多,女孩子玩的少。
“娟子,你在跟妹妹玩呀,师傅在家不。”
“冯哥,我叔叔在家呢。国庆节没出去。”
“那行,我找师傅有点事,你跟妹妹们玩。”
在江娟带妹妹们玩的时候,江成曾经的徒弟冯华出现了。冯华是看着师傅的几个女儿,长的真是一个个都跟瓷娃娃一样,他是真想捏一捏,就没有见过多少这样白净好看的娃子。
但冯华今天是来找师傅江成有事情的,想找师傅给点意见,听到师傅在家,就提着一点酥饼往院子里走了。
这些年冯华跟江成每年都有点来往,就是不频繁。主要是江成当年真心带过他,虽然带的时间不长。一点点酥饼,知道江成不缺这个,带就是一点心意。
酥饼是冯华开车在外地买的,普通人还不容易买到。
冯华进到院子里,走到师傅家门口,看见门竟然是虚关着的,刚想开口喊师傅,就见师傅正好开门出来了。
“冯华,你怎么来了。你师娘在喂奶呢,就不进屋了。”江成看见冯华来了,随手又把门给虚掩上了。
“师傅,有点事情想让你帮忙出点主意。”冯华笑着说道。
“那我们到偏房去说,这是高安那边的酥饼吧。”江成看着冯华提的酥饼,看着样式和闻着味猜测着说道。
“对,师傅是真厉害。”冯华奉承的说道。
江成也是得意的笑了一下,这些年其他本事没有,但每到一个城市就去买特产。又在供销总社干了这样多年,很多地方的吃食东西一看就能看出是哪里的。
这本事也算是练出来的,就跟二百五的电工,用手一摸电线,就能知道有没有电一样。
“你小子可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吃点瓜子。”
两人进入房间后,江成直接拿了一糖果盒子放桌子上招待着冯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