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 传胪(3)
第四百八十三章 传胪(3) (第2/2页)这段时日他都快成众矢之的了,宗正寺抓人的事,由于牵扯到了楚徽,还牵扯到了不少勋贵子弟,在那场御前廷议召开后,这风潮就消失不见了。
但是刘谌这就不同了。
他是皇亲国戚不假,是身领要职不假,但时局摆在这里,如果不找突破口的话,谁都不知后续会发生什么,所以有些事就可着刘谌来了。
一张嘴能成事,也能坏事。
“殿下,今日大朝是不是要定殿试诸事了?”想到这里,刘谌看了眼左右,遂低声对楚徽道。
“姑父,侄儿跟您知道的一样。”
楚徽边走边说道:“您也知道,侄儿这几日都在宗正寺待着,哎,惹皇兄生气了,侄儿也不敢进宫啊。”
装!
继续装!!
见楚徽如此,刘谌脸上表情没变,心里却吐槽起来。
谁不知道天子宠信你啊。
要是不知道些什么,你这身打扮?
瞧瞧这一路,引来多少注视了。
还惹陛下生气了,不敢进宫了。
你这身打扮,是惹陛下生气能穿的?!
“姑父不信?”
“没有,没有。”
刘谌连连摆手,挤出笑容道:“殿下说知道的一样,那就是一样,臣可不敢揣摩什么。”
你个老狐狸。
楚徽心里暗骂一声。
不过骂归骂,对刘谌,楚徽还是有几分尊重的,不管怎样讲,这是自家人,至少出了事,人是站出来了,没有想一些人那样算计来,算计去。
“殿下,您看那是谁?”
在楚徽思虑之际,刘谌却开口道。
这言语间透着些许惊疑。
嗯?
楚徽生疑的看去,却见在太极门外聚集着不少人,但有一人却孤零零的站着,显得是那样格格不入。
“他怎么来了?”
楚徽生疑道。
“是啊。”
刘谌皱眉道。
二人相视一眼,没有再多说别的,快步朝前走去。
让二人惊疑的,正是永宁驸马罗织。
与武安驸马刘谌,金山驸马尹玉不同,永宁驸马罗织,虽说得楚凌重用,但在朝却没有领职,至少在满朝文武眼里时这样。
不像刘谌,是在逆藩风、逆藩雄自裁谢罪下,招到了不少诋毁与抨击,但天子却乾纲独断的迁刘谌任卫尉卿。
而尹玉呢,则是在太极殿召开殿试时,人是以鸿胪卿的身份参加的,尽管私下遭到不少质疑吧,可人却有官职在身。
唯独罗织还没有。
“臣…罗织,拜见殿下!”
“见过武安驸马!”
在不少目光注视下,垂手而立的罗织,看到楚徽、刘谌结伴走来,神情自若的抬手朝二人行礼。
“姐夫,您这是?”
楚徽走上前,伸手轻扶罗织手臂,故露疑惑之色道。
“回殿下,臣奉陛下旨意,提督六扇门。”
罗织言简意赅道。
可这话一出,叫二人脸色微变。
不对啊,六扇门不还在查封吗?
这是楚徽想的。
果然是这样。
这是刘谌想的。
显然二人对罗织提督六扇门,内心深处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其实站在刘谌的角度,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六扇门不可能废除掉。
原因很简单,六扇门太重要了。
不止中枢有,在地方也有驻所。
是。
从六扇门查封后,锦衣卫就一直在查,一直在抓,说是人人喊打,这一点都不为过,可是有些事,不能只看表面。
而在一行心思各异之际,彼时聚在太极门外的众人,不少都被楚徽的那身穿戴所吸引,一些人的表情都变了。
“左相,陛下对八殿下,还真是宠信啊。”
在中书省所在位置,右相国王睿露出淡笑,看了眼站着的楚徽几人,随即对沉默的徐黜说道。
徐黜没有说话,甚至连看都没有看,依旧眼观鼻鼻观心的站着,似乎身后的热闹,跟他没有半点关系。
“我朝礼法宗规,还真是变了不少啊。”
见徐黜不言,王睿有些感慨道。
“那也没见右相说什么。”
徐黜听后,看了眼王睿道:“今日大朝,右相是打算进谏吗?”
“中书省以左相为尊。”
王睿呵呵笑道:“王某岂能越过左相呢。”
徐黜不言。
二人的关系,是表面上井水不犯河水,但私下的博弈算计就没有停过,不过跟徐黜比起来,王睿在中书省的底蕴,终究是差了一些。
“暴大人,不打算说些什么?”
与之相对。
在尚书省所在,与御史台所站,挨着的萧靖,见到楚徽的到来,引起不少私议,露出淡淡笑意,看向板着脸的暴鸢道。
“说什么?”
暴鸢斜眼看向萧靖。
“弹劾啊。”
萧靖嘴角微扬,“八殿下尚未及冠,就穿戴亲王袍服,这可是逾制,暴大人没瞧见那么多人指指点点吗?”
“他们想指点,就叫他们指点好了。”
暴鸢冷哼一声,“逾制?亏你说的出口,此等大朝,若非陛下允准,特赐,你觉得咱那位殿下,会穿戴亲王袍服吗?”
讲到这里。
暴鸢扭头看去,看向了楚徽所在方向。
别说。
这亲王袍服,还真有几分不同。
但楚徽为何会穿戴这套亲王袍服,暴鸢再清楚不过了。
前几日的御前廷议上,楚徽的一言一行,暴鸢可至今历历在目啊,当初暴鸢还有些担心,天子是否过于宠信八殿下了,这对社稷而言,恐并非什么好事。
过犹不及啊。
直到那场御前廷议,暴鸢明白了。
这哪里是宠信那样简单啊。
“啪!”
“啪——”
突响的鞭鸣声回荡在太极门,原本略显嘈杂的人群立时安静下来,参加大朝的文武大臣按序而站。
吱~
随着刺耳的声音响起,紧闭的太极门徐徐打开,在道道目光注视下,甬道里,响起了脚步声。
哐哐~
穿戴齐整的羽林郎,整齐划一的从甬道里跑出,这一幕叫不少人看到后心下一惊,也是在这一刻,聚在太极门外的文武大臣,皆知今日所召这场大朝只怕没有想的那样简单啊!!
在此等态势下,文武大臣有序进太极门,准备参加这场天子所召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