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章 万众瞩目
第四百八十章 万众瞩目 (第1/2页)夜悄无声息的到来,太极殿内外灯火通明,殿试也悄然落下了帷幕。
“沙~”
“沙~”
太极殿内外所坐新科贡士,看着羽林郎动作迅速的收考卷,他们的脸上流露出各异的神情。
有紧张。
有懊悔。
有忐忑。
有……
决定他们今后命运的考卷,就这样被羽林郎收走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没有一个人知晓。
人在面对未知时就是这样。
尤其是这次参加的殿试,乃是史无前例的首次召开,而殿试考题又如此的难,这让很多人的心底是没有底的。
“全体起立!!”
而在此等态势下,分站各处的羽林郎,有一些站出来沉声喝道,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聚在殿内外的新科贡士,在短暂错愕与迟疑下,有些是下意识站起身,有些则是看了眼左右,才跟着起身。
“奉陛下特谕,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赶赴国子监暂住静心,等待皇榜张布。”负责引领的羽林郎,一个个字正腔圆的讲着。
这是要隔绝外界与新科贡士的联系啊。
在大殿内站着的一众大臣,听到羽林郎所讲之际,无不在心里暗暗思量起来,而对于这样的决策,有不少大臣是认可的。
就该这样!!
殿试召开受到的关注太大了,关键这还是大虞首次召开的,一旦这些新科贡士离宫,赶去各自的住所,毫不意外,必然会有人去找寻的。
在殿试名次没有定下前,一旦再出现什么风波,这对于中枢而言是不好的,毕竟在殿试召开前,出现的风波已经够多了。
“请~”
而在道道注视下,负责引领的羽林郎,见一些新科贡士仍站在原处,他们面无表情的走上前伸手示意。
“嗯?嗯。”
“好。”
大殿内出现一些响动。
楚凌坐在龙椅上,看着眼前这一幕幕,没有讲一句话,就是静静的看着,对羽林,楚凌是放心的。
由他们负责新科贡士的安全,在国子监里好好休整,楚凌不觉得这期间有任何意外会发生。
“陛下,参加殿试的六百新科贡士,所写考卷悉数收归。”而在此等态势下,秦至白低首上前,在徐黜、王睿、萧靖、暴鸢等一众大臣注视下,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道。
听到秦至白所讲,这帮大臣的神情严肃。
他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带回大兴殿初筛,初审。”
在道道注视下,楚凌语气淡漠道。
“臣遵旨!”
秦至白当即作揖道。
而随着这一幕出现,负责核验考卷的秘书省诸官,在羽林、禁军所派锐士的监察下,将考卷送封到箱子中,随后一张张封条封上,等这些做好以后,负责押送考卷的羽林、禁军锐士,上前将箱子抱起来,转身就朝殿外走去。
规矩就是规矩。
流程就是流程。
在太极殿去往大兴殿这段路程,为了确保考卷万无一失,会有对应的人,负责对应的差事,而在这期间,各道监察会紧跟着,楚凌叫徐黜他们看着,就是无声的在讲一件事,中枢抡才必须公正公平!!
“陛下,奉诏参加殿试的六百新科贡士,在陛下的巡察下写了考卷,臣斗胆一问,不知这六百份考卷,将如何进行评审?”
在一些人思绪万千之际,门下省散骑常侍黄琨上前,毕恭毕敬的朝御前作揖道:“毕竟此次殿试,对我朝而言乃是首次召开的,朝野间对此关注极高,臣知此事不该臣过问,但此事关系重大,臣以为此事当明。”
黄琨的这番话讲出,让殿内诸臣的注意聚焦过来。
“国舅这样问,也是为了社稷,为了中枢。”
楚凌露出笑意,神情自若道:“鉴于此次殿试乃是我朝首开,今岁来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所写考卷,由朕来进行亲审亲裁,朕已从礼部、国子监、秘书省等有司,选了一批大臣在大兴殿等着,此次殿试,朕定会为大虞选出一批英才。”
“陛下英明!”
黄琨作揖再拜道。
难怪他会参加这次殿试。
而听到这些的殿内诸臣,别看脸上没有变化,可心里却生出各异想法,他们看出来了黄琨为何讲这样的话。
那金山驸马尹玉来此又是为了什么?
也是想到了这里,一些人的心底生出疑惑,余光更是瞥向沉默不言的尹玉。
“诸卿,殿试既已结束,若没有别的事,那就退下吧。”
在众人思绪万千之际,楚凌撩袍起身,微微一笑道:“朕要摆驾回大兴殿,去看我大虞新科贡士们所写考卷,希望在这些贡士里,能多一些为国为民的英才。”
言罢,楚凌一甩袍袖,便抬脚朝前走去。
“臣等恭送陛下!!”
殿内诸臣作揖拜道。
此次殿试是有特殊含义的,对于楚凌而言,他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为了后续能落实该制,楚凌要亲力亲为,将此次殿试流程定下来,叫参加其中的有司大臣,知晓殿试是怎么回事。
想要让世人接受一套规则体系,就必须要制定详细的标准与流程,楚凌现在做的事情,是针对抡才制度的改进与完善,他要通过所谋所做的种种,叫大虞中枢先接受这一事实,只有中枢的接受了,后续做的种种,才能逐级的向下传导。
“起驾!!”
随着李忠的声音响起,御驾浩浩荡荡的朝大兴殿赶去。
与此同时在大兴殿内,紧张的氛围愈发强烈。
“沙~”
“沙~”
在礼部、国子监、秘书省等有司,还有羽林、禁军、勋卫、宗卫抽调的人手监察下,甚至这其中还有锦衣卫的身影,紧张的考卷初筛就这样展开了。
别觉得初筛就会很轻松。
对于负责初筛的秦至白等人,他们要根据卷面、字体、文风等各个方面,将分到手的考卷进行初步筛选。
等到他们初筛完了,还有复阅,再阅,评审等数道流程,而对应流程的,会有对应的人负责。
楚凌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知晓人与人所想,是存在差异性的,他需要结合很多人的参与,确保参加殿试的人,其中的英才不会被遗漏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