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殿试(2)
第四百七十八章 殿试(2) (第1/2页)“…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道道山呼声下,着天子衮服的楚凌,目不斜视的朝龙椅昂首走去,殿内所聚诸臣,还有前一百新科贡士,无不朝御前作揖行礼。
与此同时,在太极殿外的大广场上,五百新科贡士按序而站,毕恭毕敬的朝向太极殿作揖行礼。
今岁科榜录选六百新科贡士,这是自大虞召开科贡选拔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如此多人参加殿试,太极殿内是安排不下的。
不管到哪儿,这种现象都避免不了。
“免礼吧。”
大殿内。
坐在龙椅上的楚凌,语气平淡道。
“臣等…叩谢天恩!”
“学生等…叩谢天恩!”
在道道山呼声下,行礼的诸臣,诸贡士在行礼后,无不微微低首而立。
看着眼前的诸臣,还有一众贡士,楚凌没有任何表情流露,为了这次殿试召开,他谋划了太多,也推动了太多。
这次殿试能否圆满落下帷幕,将关乎到后续抡才大典,能否按他所想的进行,大虞中枢也好,地方也罢,没有一批批新鲜血液的输入,想要从方方面面进行彻底谋改,这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
改革,是需要人来推动的。
没有人推动,一切都是妄谈。
“自我朝开创之初,太祖高皇帝心系天下,心念万民,面对百废待兴的天下,太祖高皇帝常夜不能寐,食不知味,为使天下能富强起来,万民能富余起来,故而钦定科贡选拔,以遴天下英才。”
沉吟了刹那,楚凌语气淡然道:“我朝国祚传承四十余载,科贡选拔也召开十余次,而在这些科贡选拔中,国朝遴选了一批又一批英才,以为社稷虑,为万民忧,这也使我朝自乱世下问鼎天下,渐使天下安稳富强。”
“朕召殿试,意在效太祖高皇帝之愿,能使一批批英才脱颖而出,以在朕御极下,使国朝强盛起来,能叫万民真正富余,你们,是我朝首次参加殿试的新科贡士,朕希望在你们之中,能真正将朕讲的这些记在心里。”
于殿内站着的左相国徐黜、右相国王睿、鸾台侍中孙淼、曹志、散骑常侍黄琨、左仆射萧靖、御史大夫暴鸢、礼部尚书熊严、鸿胪卿尹玉、禁军大统领张恢等臣,听闻天子所讲种种,无不流露出各异的表情与思绪。
这场殿试,是出于中枢抡才所召,为此楚凌颁诏,命中枢对应有司大臣,前来太极殿参加这场殿试。
规矩就是规矩。
在一些场合下,谁敢破坏规矩,那就是公敌!!
只是这样的安排,可在中枢引起不小的争议。
争议的地方,就是空悬的鸿胪卿,居然让金山驸马尹玉接任了!!
这件事直到殿试召开才对外明确。
可争议了又能怎样?
为了这场殿试,楚凌营造了万众瞩目的氛围,虞都内外谁不知这场殿试,谁要敢在这个时候动心思做些什么,非蠢即坏!!
而相较于殿内诸臣所想种种,此刻在殿内的,在殿外的六百众新科贡士,这想法就更多了。
有激动。
有振奋。
有亢奋。
别管他们出身怎样,经历如何,但在这一刻,他们听到天子所讲,他们就知道一点,这次的殿试是不一样的。
有没有真本事,一看就知!!
“开始吧。”
此等氛围下,楚凌撩撩袍袖,伸手对御前站着的李忠说道。
“奴婢遵旨!”
李忠在作揖行礼后,遂朝一处走去,拿起了一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枢抡才取士……”
一份洋洋洒洒的圣旨,通过李忠宣读出来,站于殿外的羽林、禁军递次传唱,以叫全体新科贡士知晓。
“今岁殿试考题,治国策!!”
而当此言落,殿内外之人无不心惊,谁都没有想到这次的殿试,居然就给了如此宽泛的考题。
坐于龙椅的楚凌,看到殿内众人的反应,嘴角露出一抹淡笑,他当然知道这样的考题,看起来是很随意的。
但这恰是楚凌想要的。
在他御极登基之初,他所接手的大虞,是一个改而未决,在国强的外表下,实则暗藏众多积弊的存在。
他从不否认,他那位皇兄,即宣宗纯皇帝,是一位有想法,有雄心的大虞天子,但是他驾崩了。
这个谁都始料不及下的噩耗,导致大虞从一个方向急转到另一个方向下,这就导致问题极度复杂起来。
这也就有了三载动荡,既要解决内乱,又要解决外患,为了这主要矛盾,使得不少次要矛盾全都压下去了,甚至还出台各项决意,这背后的妥协与让步有多少,楚凌知晓一些,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楚凌只能说一点,他的祖母,做到了她能做到的全部,将一个问题很多,但维系了安稳的江山,交到了他的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