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缘灭镜
第七十五章 缘灭镜 (第2/2页)小和尚咳嗽数声,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就在顾濯以为要三请三让的时候,听到了一句话。
“那你得等一段时间,我去找长辈多讨些生意来做,要不然你钱全给我砸这茶园里,以后我就真的只能做茶商了。”
无垢僧看着他,有些紧张地搓了搓手,问道:“这你是明白的吧?”
“明白。”
顾濯很认真地不笑出声,转而说道:“那听经的事情?”
无垢僧不假思索,毫不犹豫说道:“放在我身上。”
……
……
元垢寺作为当世禅宗祖庭之一,传承数千年不绝于世,始终声名赫赫。
这当然不可能是因为寺里的和尚极为擅长赚钱,又偏生把无数钱财散于贫苦凄惨病患当中,为自己换来的莫大复杂名声。
修行,始终是最为重要的那件事情。
元垢寺认为修行关键在于开悟,而非日读经夜打坐的不懈坚持。
如何开悟,在于历经尘俗世间万万事,用道门的话来说就是化凡,换做禅宗的词形容就是踏红尘。
故而元垢寺的前寺与清净无关,多是红尘是非。
无垢僧带着顾濯,从人群中低调路过,仍有诸多声音入耳。
“大师,当下这局势您怎么看?”
“最近神都不是一般的热闹,朝中百官都已经忙得停不下来了,听说御书房的奏章都快堆到屋顶去了,皇后娘娘根本看不过来。”
“说实话啊,大师,可不是我被您救过所以偏向您,我是真觉得夏祭的规矩确实有必要改一改。”
“当年朝廷之所以能打败道门,和您们的支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是后来呢?”
“好处全归秦国!”
“哎……这事是真的让人意难平。”
像这样的声音不断出现,来自于那些香客的口中,而站在他们面前的僧人往往只是矜持微笑,偶尔给予回应也都意味深远,可以理解出千万种意思。
无垢僧看都没看一眼,随便说道:“那些话都是住持特意交代下来的,为的就是把人给糊弄过去,你可别当真了听。”
顾濯感慨说道:“真接地气。”
伴随着几句闲谈,两人穿过前寺,至元垢寺深处。
在阵阵松涛中,有禅房隐约显于眼前,清幽不闻鸟鸣。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顾濯将会在这里住下来,听经修行参禅避世。
……
……
入秋未久,慈航寺里的银杏也尚未泛黄,已有萧瑟之意。
道休站在树下,眼神里几分忧愁,就像是一位哀民生多艰的诗人。
苦舟僧踏过几片零碎的落叶,带来崭新的消息。
天命教十分配合,但那位新教主就像水消失在水里,根本无从寻觅。
封山多日至今,还是没有找出对方留下的痕迹,必然是有一位极为擅长追踪与反追踪的强者替其善后,然而无忧山方面传回来的消息是坚决否认。
这当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于是苦舟僧又再说了一句话。
“民间的风向很不错,都认为是秦国亏欠在先,以谢家为首的十余世家态度已经开始松动,入冬之前可以把事情给定下来。”
道休静静听完,忽然说道:“长乐庵那边已经传回来消息了。”
苦舟僧神情凝重问道:“是关于易水那位的吗?”
“王祭没有彻底回绝,提出了一个条件。”
道休仰起头,信手摘下一片叶子,淡然说道:“只要晨昏钟现世,那他就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否则还是百年前的中立。”
苦舟僧低声说道:“清净观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传回来。”
道休沉默片刻,说道:“等吧。”
说完这句话,他的目光落在那片银杏叶的纹路上,神情是若有所思。
苦舟僧在旁低头沉默。
长时间的安静。
道休指尖醒过神来,丢下那片叶子,问道:“都准备好了?”
“是的。”
苦舟僧的头埋得更低了。
“那就走吧。”
道休的声音很平静,绕过银杏树,往前方走去。
那里坐落着一片塔林。
石塔里供奉着的自然都是慈航寺历代高僧的骨灰。
步入塔林瞬间,有经声仿若自虚无中生出,徘徊于秋风中不愿散开,淡去幽寂。
越往中心的位置靠近,诵经声愈发清晰,带来宁静平和之意。
道休止步,抬头望向前方。
在塔林的半空中静悬着一面镜子。
天光流转之间,映照出镜面上的诸多裂纹,淡不可见。
这就是禅宗至宝缘灭镜。
道休要做的事情十分简单。
以缘灭镜,为慈航寺寻求一个答案。
比如那位天命教新教主的踪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