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夜访绿漪,再赴樊邸
第166章 夜访绿漪,再赴樊邸 (第1/2页)范宏盛、柴爷等人离开之后。
耿煊却既没有继续对“铁膝冲”、“铁臂功”等功法的修炼,也没有深入研习“洪波游身法”、“龟息术”这些功法。
他将两本源考,四本功法妥善收好之后,便出了房间。
找到罗青和洪铨,他先是对罗青道:
“你去挑一些恢复得比较好的玄幽马,我马上要用。”
而后,他又看向洪铨,道:
“你去挑一些帮众……人数控制在三十人左右即可。”
两人闻言,都愣了一下。
帮主这明显是有紧急行动。
可在此之前,他们却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心中虽然疑惑,不知道帮主又要对谁下手,却并没有问出来,也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就领命前去准备起来。
交代完的耿煊,直接去了兵器库。
略过那数以千计的,因妥善保养散发着森然寒意的各类兵器,径直来到存放弓箭的区域。
在这里,被仔细搁在一个个弓架上的各式长弓,就足有三十几件。
其中,品质与柴爷借与,耿煊在秋猎期间使用的黑弓相当的,就有十几把。
另有近十把,品质更在黑弓之上。
只比耿煊得到的铜胎铁背弓稍逊一筹。
耿煊的目光,在这些长弓上略过,停留在最里侧的四张长弓之上。
这四张长弓之中,有两张,无论是造型,材质都近乎一模一样。
它们都是铜胎铁背弓。
其中一张,是借着蓝袍护卫的身份,从康乐集“赚”来的,因为在一线峡使用过度,放到兵器库,交由丁勇仔细保养。
另外一张,却是得自于泰宁集大馆主的收藏。
而另外两张与铜胎铁背弓摆在一起的长弓,同样是这次月露原之行的收获。
甚至可以说,这片专门存放长弓的区域,都是这次月露原行动结束之后才单独开辟出来的。
因为其中绝大部分收获,特别是那些高品质长弓,都是月露原之行,肆掠了多座集市,歼灭了无忧宫多支援军之后得来的。
这两件长弓,不是制式长弓,造型各有不同。
威能上,不逊于铜胎铁背弓分毫。
且各有不同特性。
耿煊先是取过一件通体漆黑如墨的长弓,摸上去有着冰凉的金属触感。
沉甸甸的分量,比之铜胎铁背弓还要更胜一筹。
稍微试了一下弓弦,耿煊就知道,用这张长弓使用铁羽重箭比铜胎铁背弓更加合适。
威力,射程都会强上一些。
破甲能力会更加突出。
不过,缺点就是回正速度更慢。
也就是说,输出效率会降低。
若是为了追求连珠效率,这张弓反而不如铜胎铁背弓有优势。
耿煊心中想着,将这张黑弓放下,又取下旁边另一张有着木质独有的纹理,通体火红如玉的长弓。
拿着此弓,耿煊的第一感觉就是触感非常舒适。
木质纹理,握手处打磨极好,握上去,居然有种软软的、暖暖的感觉。
第二个感觉就是轻。
比铜胎铁背弓轻了至少一半。
耿煊稍微试了一下弓弦,便发现,这是一张比刚才那张黑弓还要更加极端的长弓。
若是使用轻质箭矢,精度高,速度快,射程远。
且回正速度也会非常快,这意味着输出频率可以非常快。
远比铜胎铁背弓快得多的那种快。
可若是使用重质箭矢,其所能发挥出来的威能,就非常一般。
别说无法与旁边那张黑弓相比,便是比之铜胎铁背弓,也会大为不如。
不过,耿煊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就将这张火红如玉的长弓背在了身后。
另取了三个装满铁头羽箭的箭袋提在手中。
真要说来,铁头羽箭较之那些全用竹木一类的质材制成的轻质箭矢,重量还是稍重了一些。
不过,耿煊也并不追求极限的轻质。
箭矢越轻,固然能够让他泼洒出更加密集的箭雨。
不过,单支箭矢的杀伤力也会变小。
……
出了兵器库,来到厅前院中。
耿煊发现,不仅巨熊帮的帮众都聚在了周围,被惊动的冯煜、盛祥、谷于群等人也都等候在了旁边。
他们看见耿煊出来,一个个都扭头向他看来。
冯煜更是直接问:“帮主,需要我们帮忙吗?”
帮忙是假,跟着看一看他究竟要干什么是真。
明白他们心中想法的耿煊也没有拒绝,点头道:“既然你们想帮忙,那就一起吧。”
话才刚说完,大黄和八小忽然凑了上来,热切而又可怜巴巴的看着他。
耿煊见状,莞尔道:“嗯,你们也一起。”
大黄和八小听了这话,当即便蹦了起来,轻车熟路的跳到了一匹玄幽马的背上。
九只大狗,就这么在玄幽马宽大的背上整齐的排成一串。
——从分娩至今,经过两个月的成长,八小已基本长大到和成年跑山犬一般大小,只比大黄的体型稍微小一圈。
交代完的耿煊,也翻身上了一匹玄幽马。
当他率队驰出万福坊的大门之时,随他而行的玄幽马队,已是近四十骑的规模。
出了万福坊,玄幽马队绕过康乐集。
耿煊在前引路,快马一路向南。
不到一刻钟,马队便已来到康乐集以南二十多里的一片区域。
这个时间点,其他人只能勉强看见周围模糊的大地和右侧河湾的轮廓。
以及从侧前方数里之外的远处,传来的点点灯火光辉。
耿煊却能非常清晰的看见,这片区域的风光景致,相较别处确实更加的赏心悦目。
发源于赤乌山之内的河流,贴着赤乌山的山脚河谷一路向南。
沿途还不断有从赤乌山伸出来的支流汇入其中。
水量越来越多,水势越来越急。
在这里,水面却忽然变得宽阔起来,水势也为之一缓。
形成一个湖泊一般开阔的水域,湍急的水势经其“调养”,如明镜一般澄澈平静。
继而数里外的下游处,有一个“几”字形的河湾。
河湾处。
绿树修竹,翠松苍柏。
一幢幢建筑掩映其间。
其他人看到的点点灯火光辉,便是从这“几”字形河湾中的一些建筑中散发而出。
此处便是“绿漪园”,金沙帮在康乐集附近修筑的一处避暑之地。
不过,真正因“避暑”而被启用的机会反而不多。
现在来说,其真正的职能反而是定期将康乐集、南四集乃至赤乌山周边信息定期传回金沙帮总部。
这是金沙帮放在这片区域的眼睛和耳朵。
从返回万福坊的那一刻,耿煊就觉得,自己似乎有什么事情没做。
但究竟是什么事情没做,他自己一时间也想不起来。
直到在看到《洪波游身法》之时,耿煊很自然的便想起了金沙帮。
然后,他就意识到,自己这次归来之后,到底漏掉了什么。
……
去月露原之前,为了防止吴益偷家,耿煊曾去见过樊綦。
当时,樊綦或许只是为了刺激他一下。
提及了纵横漭江的金沙帮,以及金沙帮主许象风。
还提及了金沙帮建在康乐集附近的避暑之地绿漪园,以及夏天发生在集市长街的那场惨烈的“交通事故”及其后续影响。
本来,随着康乐集前任大馆主的身死,还有波及整个康乐集的大洗牌,这件事已经画上了句号。
可若紧接着就在这里冒出个强势崛起的巨熊帮,还有个精神有恙,偶尔会做一些嫉恶如仇之事的巨熊帮主,那这个“句号”很有可能被重新改写。
樊綦提及这些的目的如何,且不去说他。
在得到樊綦的“提醒”之后,这个绿漪园就已经上了耿煊的黑名单。
樊綦或许以为,他搬出一个金沙帮来压人,只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下的虚张声势。
可耿煊自己很清楚,自己与金沙帮许象风之间的那颗雷,总是会爆的。
而且,现在自己已经在月露原大闹了一场,马上就又要与安乐集吴家再碰一次。
现在,有关自己在月露原的一些作为,很可能已经在金沙帮流传了。
即便今天没传过去,这个月之内,也一定会传过去。
不然,这金沙帮对信息的敏感度也就太过迟钝了。
所以,除不除掉绿漪园,一点都不影响金沙帮必将关注到自己这个事实。
——金沙帮的眼线耳目,获取信息的渠道,自不可能只有绿漪园这一处。
不过,这种时候金沙帮对自己的关注,更多是作为“无忧宫敌人”来看待的。
甚至不乏吃瓜看戏的心态,暂时应该还不会与他们自己联系在一起。
这种情况下,对耿煊来说,反倒是越早将绿漪园这个“眼睛”给挖掉才是越有利的。
耿煊不确信绿漪园与金沙帮的信息沟通频率,也不确信绿漪园近期是否将康乐集周边的异常汇报上去,但可以确信的是。
这个绿漪园留的时间越久,他们能够观察到的异常信息就会越多,也会越早的让自己进入到金沙帮的视线焦点之内。
而按照樊綦的透露,信息异常到“紧急”的程度,绿漪园还会打破定期汇报的惯例,会第一时间将信息上报。
所以,将这个绿漪园留着,并不能起到任何“麻痹”金沙帮的效果。
反倒是先下手为强,能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
因为在金沙帮总部意识到绿漪园出问题之前,都不会将目光特意聚焦在这片区域。
以耿煊对一个积年的、规模庞大的组织的了解,“金沙帮总部要意识到,并确认绿漪园出问题”这件事,本身就需要一个繁琐的流程。
虽然这流程的最终,金沙帮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但耿煊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时间。
……
在远远看到夜幕下的那处河湾,以及点点灯火光辉。
有些人意识到了什么,紧紧的抿起了嘴,一言不发。
紧绷的面皮和下意识屏住的呼吸,暴露出了他们内心的惊愕和紧张。
有些人对此却并不清楚,比如盛祥、谷于群等人就对此处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苏帮主”这次忽然的行动,意味着什么。
耿煊也没有跟众人解释的意思。
耿煊先是凝目远眺,锁定了几团不在那一幢幢建筑之内,反倒从一丛丛茂密丛林中冒出来的浓郁红名。
其中,甚至有两道身影潜藏在河湾对岸的丛林之内。
若是有人想对绿漪园不利,即便将整个河湾都围得水泄不通。
依然会有两双隔河观望的眼睛,冷冷的看着这一切。
这让耿煊心中,对金沙帮的印象一下子就清晰了起来。
绿漪园在金沙帮内,就只是诸多耳目中的一个。
在没有显露出任何危险征兆的前提下,这些留守之人依然执行着值岗警戒的严格规范,没有丝毫懈怠。
这就可以看出许多东西了。
耿煊远远的打量了一圈之后,直接对身周众人低声交代起来。
“洪铨,你待会儿带人直接冲入绿漪园内部,遇有反抗的,直接杀掉。”
“冯兄,我猜这里应该没有炼髓境的高手坐镇,不过,这也只是我的猜测。
我希望你能跟随洪铨他们一起行动。
如果园内的力量太强,洪铨他们无法解决,我希望你们能出手帮一下。”
“盛祥,谷于群,你们二人不需要进园,我会安排一些人跟着你们。
你们带着他们,从两侧将绿漪园包围起来,防止有人逃脱。”
“……我?我去将那些零星隐藏在丛林各处的岗哨拔出来。”
做好安排,见众人都无异议之后,耿煊就准备令队伍开始行动。
洪铨却忽然道:
“帮主,我想提个建议。”
“你说。”耿煊有些意外,却还是点头应允。
洪铨的目光在每匹玄幽马驮着的那套甲具上扫过,道:
“我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先着甲。”
虽然知道今晚的这场行动,大概率用不到玄幽铁骑这个手段。
但为防万一,每匹玄幽马都还是将全套的甲胄驮在了背上,以备不时之需。
听了洪铨的话,耿煊皱眉道:
“这绿漪园内,假山、亭台,廊院众多,并不适合玄幽铁骑的发挥。”
洪铨摇头道:
“玄幽马不着甲,只是我们所有人着甲。”
耿煊挑了挑眉,来了兴趣,问:“哦,你说怎么想的?”
洪铨道:
“这下甲胄本身的品质就极高,即便面对炼骨境的强攻,都有着极强的防御能力。
我试验过,只要将一些影响行动灵活性的部件卸掉。
短时间内,穿戴这些甲胄对速度和敏捷的影响都不大。
其中优势,那就太明显了!”
说到这里,洪铨停顿了片刻,似感慨一般的道:
“据我所知,外州那些军镇之主麾下的修炼者,很少有单独行动的。
都是作为一个军阵战队中的一环,少则三五人结阵,多则十人数十人组成一个行动队伍。
数量再大一点,就是百人,千人规模的正式军事行动。
只要是军阵之中的修炼者,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禁令约束。
不仅炼皮、炼肉层次的修炼者必须听军令。
便是炼血、炼骨层次的,也必须令行禁止。
即便炼髓境强者,同样有军规约束,若是触犯,同样要受处罚甚至直接处决!
可我们元州因为这一两百年的风气,所有修炼者心中,早就没有了这层概念。
一旦与人交战,很容易就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之中。
各打各的,鲜有配合。
即便有配合,那也是几个长期熟悉的伙伴之间才有的事。
在更大的层面,依然是各自为战。
面对敌人的攻击,特别是有威胁的攻击。
要么应对,应对不及就提前躲避。
或是与之游斗周旋,或是干脆远远的避开。
这种观念,早已经深深地烙进了大家的思维之中。
即便想要用强令约束,一旦面对强敌,依然很容易一哄而散。
要想扭转这种观念,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用强令约束效果同样很有限。
我的建议是,穿戴高品质甲胄,未来则增加一些盾击功法的修炼者。
通过增加大家防御力的方式,提高大家的自保能力,以此坚定他们结阵而战的信心。
这是一个短时间内见效最快,负面影响也最小的一个方法。
等到这样的效果逐渐显露出来,大家从心里对这结阵而战的军阵之法有了更多的认同和信心。
用严格的军令进行约束,也就不会惹来太多的抵触了。”
耿煊实在没想到,洪铨此刻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不仅耿煊感到意外,其他人同样都非常意外。
其中,又属冯煜,以及洪铨曾经的老上司,以前百源集的护卫首领表现最为夸张。
耿煊认真思考起洪铨的建议来。
看得出来,今天这一席话,并非临时起意,洪铨心中,早就已经酝酿多时。
此前万平集一役,洪铨在“骂城”一事上的表现,就让耿煊颇为赞赏。
甚至认为他完全具备担当方面大将的才能。
后来,耿煊将月露原的一应杂务全都交给洪铨打理,就有看看他实际处事能力的用意。
结果耿煊是满意的。
这次冯煜、盛祥等人的陆续来投,洪铨想来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现在这番话的说出,更是完全表明了他想要“转型”的态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